定理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题目描述 验证尼定理,即:任何一个整数m的立方都可以写成m个连续奇数之和。 例如: 1^3=1 2^3=3+5 3^3=7+9+11 4^3=13+15+17+19 输入一个正整数m(m≤100),将m的立方写成m个连续奇数之和的形式输出。 本题含有多组输
原创 2021-12-21 14:14:42
392阅读
例:尼定理的内容是:任何一个整数的立方都可以写成一串连续奇数的和。编程验证该定理。核心算法与分析:一串连续奇数的和就是公差为2(步长)的递增或递减数列求和,很明显要使用循环语句,作为递减数列从最大值开始累加更快①不知道循环变量的初值(递减数列的首项),但是可以构造外层循环,在一定范围内对递减数列的首项(大于等于1,可作为外层循环条件)进行遍历,再在每一个首项(最大值)的情况下都进行内层循环确
转载 2023-11-20 12:44:43
161阅读
统计了下242楼的主力拍信息,近500多条吧,虽然不具备代表性,也能给类似我这种选择困难症提供一个参考。如果想找使用最多的拍子,直接跳到第3部分。1. 总数量上来看数量上来看,尤尼克独占鳌头,约104款都是YY的牌子,占比统计部分的53%的主力拍;然后就是 维克多 47款,约占24%的主力拍;然后是李宁 33款,占比17%的主力拍。2. 从型号类型来看由于有些牌型数量相近且个人本身的样本不足,所
转载 2024-05-07 19:17:26
80阅读
问题引入单源最短路径代码实现//最短路径算法(单源最短路径)#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顶点个数const int CITY = 5;//定义无穷const int INF = 1000;//使用二维数组存储邻接矩阵//在此我们直接在源代码中添加邻接矩阵信息//为了是弄懂程序流程而非实际问题int map[CITY][CITY]={{INF,2,5,INF,INF},{INF,INF,2,6,INF
原创 2021-07-13 18:23:10
106阅读
今天来讲讲尼定理,简单介绍一下。 尼定理即:任何一个整数 m 的立方都可以写成 m 个连续奇数之和。例: 1^3=1 2^3=3+5 3^3=7+9+11 4^3=13+15+17+19 简单易懂,2的立方就有两个奇数相加,3就有三个,4就有四个。题目:输入一个正整数 m ( m≤100 ) ,将
转载 2023-12-12 12:49:55
212阅读
例8    尼定理题目描述尼定理可以叙述为:任何一个整数的立方都可以表示成一串连续的奇数的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奇数一定是连续的,如:1,3,5,7,9,…。例如,对于整数5,5*5*5=125=21+23+25+27+29。对于整数6,216=31+33+35+37+39+41,也可以表示为216=7+9+11+13+15+17+19+21+23+25+27+29
1.简述:描述验证尼定理,即:任何一个整数m的立方都可以写成m个连续奇数之和。例如:1^3=12^3=3+53^3=7+9+114^3=13+15+17+19输入一个正整数m(m≤100),将m的立方写成m个连续奇数之和的形式输出。数据范围:1\le m\le 100\1≤m≤100 进阶:时间复杂度:O(m)\O(m) ,空间复杂度:O(1)\O(1) 输入描
原创 2022-03-22 10:08:25
499阅读
输入一个正整数m(m≤100),将m的立方写成m个连续奇数之和的形式输出。进阶时间复杂度O
原创 2022-07-23 01:05:53
399阅读
应用领域常用于在正权图中求单源最短路,经常是起点到其他点的最短路,最大路,或者是找通路中所有最大边中的最小边(最大),通路中所有最小的边的最大边(最小)等,视情况而定算法思想:Dijkstra算法是基于贪心来实现的,例如在求最短路时,有点(1~n)将起点1设为0,然后起点到其他点的值设为无穷,利用当前确定可达最短路来更新其他点,就是是点1到点x的距离是否比当前可达最短路点1到点t和点t到点x更远(
特拉算法是用来求解从带权连通图中某一顶点出发到其他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图的广度优先遍历).大体实现步骤:根据维护一个已访问顶点的集合的示例(包括:各个顶点是否已访问的数组,各个顶点的前驱节点的数组,从出发顶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的数组)更新出发顶点到周围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和周围顶点的前驱节点的数据(调用VisitedVertex的update()方法).循环找到新的访问节点(updateAr
文章目录一、什么是特拉算法?二、实现步骤三、实现代码总结 一、什么是特拉算法特拉算法(Dijkstra)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狄克特拉于1959年提出的,因此又叫狄克特拉算法。是从一个顶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算法,解决的是有权图中最短路径问题。特拉算法主要特点是从起始点开始,采用贪心算法策略,广度优先思想,一步一步算出距离起始点最近且未访问过的顶点,直至所有顶点都被
转载 2024-01-04 09:27:42
86阅读
概述特拉算法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狄克特拉于1959 年提出的,因此又叫狄克特拉算法。是从一个顶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算法,解决的是有权图中最短路径问题。特拉算法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特拉算法采用的是贪心策略,将Graph中的节点集分为最短路径计算完成的节点集S和未计算完成的节点集T,每次将从T中挑选V0->Vt最小的节点Vt加入S,
# 特拉算法及其 Java 实现 ## 引言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图论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而最短路径算法是图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特拉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是一个用于计算从一个起始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最短路径的算法。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特拉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使用 Java 实现这一算法。同时,我们将通过类图和代码示例使概念更清晰易懂。 ## 1.
原创 2024-09-14 05:43:09
43阅读
特拉(Dijkstra)算法是典型求单源(一个顶点到一个顶点)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结点到其他结点的最短路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广度优先搜索思想),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特拉算法思想设G=(V,E)为一个带全有向图,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 , 就将所到达最短路径的顶
文章目录一、单源最短路径问题二、特拉算法2.1 什么是特拉算法2.2 特拉算法的步骤2.2.1 基本步骤2.2.2 图解演示2.3 特拉算法代码实现 一、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如上图给定一个带权图 G = <V,E>,其中每条边(vi,vj)上的权 W[vi,vj] 是一个非负实数。另外,给定 V 中的一个顶点 s 充当源点。现在要计算从源点 s 到所有其他各顶点
与大话数据结构一说中的代码相比 这段代码灵活性更强 可以指定出发点的位置 这是基于邻接矩阵的实现: Dijkstra算法获取最短路径(邻接矩阵) * * @author skywang * @date 2014/04/24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in
转载 2023-07-23 21:10:38
46阅读
应用背景战争时期,胜利乡有7个村庄(A,B,C,D,E,F,G),现在有六个邮差,从G点出发,需要分别把邮件分别送到A, B,C,D,E,F六个村庄各个村庄的距离用边线表示(权),比如A - B距离5公里问:如何计算出G村庄到其它各个村庄的最短距离?如果从其它点出发到各个点的最短距离又是多少?特拉算法介绍特拉(D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结点到其他结点的最短路径
程序员常用十种算法(8)— 特拉(Dijkstra)算法(最短路径问题)1.特拉(Dijkstra)算法介绍 特拉(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广度优先搜索思想),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2.特拉(Dijkstra)算法过程 1)设置出发顶点为 v,顶点集合 V{v1,v2,vi…},
一、Dijkstra算法概述 Dijkstra算法是求从一个顶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算法,解决的是有向图中最短路径问题。特拉算法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二、Dijkstra算法思想当我们从起点开始搜寻时,如何才能够找到到达目标点的最短路径呢?我们刚开始只知道起点与他相邻的顶点,因此,我们只能够到达相邻顶点并标记到达所需要的最小代价。如图2.1所示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