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ds淘汰策略一、Redis对于过期键有三种清除策略键过期了,客户端不能访问,但是并不代表这个key在redis中[一定是]不存在的。并不是这边刚过期redis就立马删除key。被动删除:当读/写一个已经过期的key时,会触发惰性删除策略,直接删除掉这个过期key主动删除:由于惰性删除策略无法保证冷数据被及时删掉,所以Redis会定期主动淘汰一批已过期的key主动清理策略当前已用内存超过max
1.Redis策略说明1.1 Redis持久化策略1.1.1 redis持久化问题说明说明:redis的运行环境是内存,读写的速度很快,但是内存的特点断电即删除,所以非常容易造成业务数据的丢失。 问题:如何保证redis数据尽可能不丢? 解决方法:将redis的内存的数据定期保存到磁盘中。1.1.2 Redis持久化策略说明redis自身有两种持久化的策略,分别是RDB模式和AOF模式。 redi
转载 2023-08-22 19:30:55
269阅读
Redis中的阻塞点Redis作为一个高性能的缓存中间件,在进行网络IO以及键值对读写时仅仅使用的单线程,如果产生阻塞将无法正常响应客户端,所以我们需要了解Redis中到底存在哪些阻塞操作,我们可以按照Redis的关联对象分为如下四种大类。客户端:键值对的增删改查、网络IO、数据库级别的操作(FLUSHALL、FLUSHDB)。磁盘:持久化操作RDB快照、AOF追加日志、AOF日志重写。主从节点:
转载 2023-08-09 21:12:33
91阅读
# 如何实现redis设置拒绝策略 ## 概述 在使用Redis时,有时候我们需要设置拒绝策略来限制某些操作的执行。本文将指导你如何实现Redis设置拒绝策略的步骤和代码示例。 ## 步骤 下面是实现Redis设置拒绝策略的步骤: | 步骤 | 操作 | | ---- | ---- | | 1. | 连接Redis服务器 | | 2. | 设置拒绝策略 | | 3. | 检查
原创 7月前
15阅读
# Redis线程拒绝策略 Redis是一种开源的高性能键值存储数据库,广泛应用于缓存、消息队列和持久化存储等场景。在Redis中,线程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性能瓶颈,尤其是在高并发环境下,合理的线程拒绝策略能够非常有效地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 什么是线程拒绝策略? 线程拒绝策略指的是当线程池达到最大容量且没有可供使用的线程时,系统如何处理额外请求的策略。这些请求如果没有被妥善处理,可能会
原创 25天前
46阅读
  在介绍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看如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设置Redis键的过期时间?  ②、设置完一个键的过期时间后,到了这个时间,这个键还能获取到么?假如获取不到那这个键还占据着内存吗?  ③、如何设置Redis的内存大小?当内存满了之后,Redis有哪些内存淘汰策略?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如果上面的几个问题你都懂,那么下面的内容你就不用看了;如果你不是很懂,那就带着这些问题往下看。1、设置
 Redis的过期键删除策略也是面试中经常会被问的,我最近面试,被问到了好几次。对于Redis服务器来说,内存资源非常宝贵,如果一些过期键一直不被删除,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键过期了,它什么时候会被删除呢?常见的删除策略常见的删除策略有以下3种:1、定时删除在设置键的过期时间的同时,创建一个定时器,让定时器在键的过期时间来临时,立即执行对键的删除操作。2、惰
转载 2023-08-27 09:41:41
32阅读
排查Redis自身原因引起的阻塞原因之后,如果还没有定位问题,需要 排查是否由外部原因引起。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排查: ·CPU竞争 ·内存交换 ·网络问题 7.3.1 CPU竞争 CPU竞争问题如下: ·进程竞争:Redis是典型的CPU密集型应用,不建议和其他多核CPU密 集型服务部署在一起。当其他进程过度消耗CPU时,将严重影响Redis吞吐 量。可以通过top、sar等命令定位到CPU消耗
# Redis拒绝策略有哪些 在使用Redis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拒绝策略的问题,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请求,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Redis中常见的拒绝策略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 1. 拒绝策略介绍 在Redis中,拒绝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 **Noeviction(默认策略)**: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的写入操作会报错。 - **Allke
原创 6月前
285阅读
前言线程池,相信很多人都有用过,没用过相信的也有学习过。但是,线程池的拒绝策略,相信知道的人会少许多。四种线程池拒绝策略当线程池的任务缓存队列已满并且线程池中的线程数目达到maximumPoolSize时,如果还有任务到来就会采取任务拒绝策略,通常有以下四种策略: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丢弃任务并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
说明:这八种算法是基于redis5.0版之后的,他新增了allkeys-lfu,volatile-lfu这两种算法,也就是多了LFU算法,而LFU与LRU算法不同在于:LRU是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页面进行淘汰,而LFU是要求在页面置换时置换引用计数最小的页,因为经常使用的页应该有一个较大的引用次数。但是有些页在开始时使用次数很多,但是以后就不再使用,这类页将会长时间留在内存中,因此可以将引用计数寄存
第一打开redis服务器时出现闪退 第二再点击redis-cli.exe时,出现了由于目标计算机积极拒绝,无法连接 尝试用这个命令解决此问题:打开命令运行窗口,进入cmd,然后进入redis安装的目录,如下图: 回车之后就会进入命令运行窗口 首先输入命令查看一下服务运行的状态:redis-server.exe redis.windows.
转载 2023-05-29 10:07:36
97阅读
三大方法://线程池核心线程数为n, 最大线程数为 nExecutorService fixedThread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n);源码: 可以看到核心线程数, 和最大线程数相同, 这种线程池伸缩性,扩展性不好//线程池核心线程数为1, 最大线程数为 1ExecutorService singleThreadExecutor = Execut
一、想要了解java的拒绝策略,首先要了解线程池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1)当池子大小小于corePoolSize就新建线程,并处理请求 2)当池子大小等于corePoolSize,把请求放入workQueue中,池子里的空闲线程就去从workQueue中取任务并处理 3)当workQueue放不下新入的任务时,新建线程入池,并处理请求,如果池子大小撑到了maximumPoolSize就用Reject
目录一、线程池的4种拒绝策略概述1.1、线程池的拒绝策略的理解1.2、JDK内置的拒绝策略二、线程池的实际使用2.1、线程池实际中使用哪一个2.2、Executors中JDK给你提供了为什么不用?2.3、如何自定义过线程池2.3.1、使用AbortPolicy拒绝策略自定义过线程池2.3.2、使用CallerRunPolicy拒绝策略自定义过线程池2.3.3、使用DiscardOldestPol
线程池:重点 三大方法 七大参数 四种拒绝策略 使用池化技术的理由: 我们的程序伴随着创建销毁线程十分浪费资源, 所以使用线程池,先创建线程,随用随取,用完归还 简单来说就是节约了资源。 使用线程池的好处:节省资源(最大并发线程数可控);提高了响应速度;方便管
文章目录一、四种拒绝策略二、自定义拒绝策略 一、四种拒绝策略ThreadPoolExecutor类的最后一个参数指定了拒绝策略。也就是当任务数量超过系统实际承载能力时,就要用到拒绝策略了。拒绝策略可以说是系统超负荷运行时的补救措施,通常由于压力太大而引起的,也就是线程池中的线程已经用完了,无法继续为新任务服务,同时,等待队列中也已经排满了,再也放不下新任务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有一套机制合理地处理
前言谈到java的线程池最熟悉的莫过于ExecutorService接口了,jdk1.5新增的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这个api,大大的简化了多线程代码的开发。而不论你用FixedThreadPool还是CachedThreadPool其背后实现都是ThreadPoolExecutor。ThreadPoolExecutor是一个典型的缓存池化设计的产物,因为池子有大小,当池子
什么是拒绝策略拒绝策略是一种处理机制,当无法再继续接收和执行任务时,对于新提交的任务,需要做出回应,是丢弃还是继续等待执行?Java线程池拒绝策略触发时机当提交的任务数量大于maximumPoolSize + wordQueue时,Java会执行相应的拒绝策略,对于当前提交的任务进行处理。JDK内置了那些拒绝策略JDK1.5之后引入了线程池,同时也提供了4种拒绝策略拒绝策略的接口定义如下pub
转载 2023-07-19 00:02:52
27阅读
注:该文是本博主记录学习之用,没有太多详细的讲解,敬请谅解!一、Dubbo的集群容错策略Dubbo提供的集群容错模式:Dubbo提供了多种容错方案,缺省模式为failover,也就是失败重试Failover Cluster:失败重试当服务消费方调用服务提供者失败后自动切换到其他服务提供者服务器进行重试。这通常用于读操作或者具有幂等的写操作,需要注意的是重试会带来更长延迟。可通过 retries=“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