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芯片内部模块原理1.概述1.1 芯片的生产过程1.2 前言2.内部框图3.各部分基本原理3.1 带隙基准3.2 软启动电路3.3 电流检测3.4 过温保护3.5 过流/过压/欠压保护3.6 频率选择3.6.1 振荡器3.6.2 外同步的振荡器SYNC3.6.3 频率控制3.7 EN使能电路4.总结参考文献 1.概述1.1 芯片的生产过程1)沙子到晶圆:沙子经过化学反应变成多晶硅然后再经过
转载 2024-06-26 08:37:19
902阅读
原理分析首先要明白开关电源是什么?它是一种高频电能转换装置,主要利用电力电子开关器件【1】(晶体管、MOS管等),通过周期性控制电子器件的开关,从而对输入的电压进行脉冲调制,实现电压变换、自动稳压的功能。而DCDC则是输入、输出电压类型均为直流的一种开关电源。DCDC电源可分为三类:Buck降压型,Boost升压型,Buck-boost降压升压型。1.1Buck降压型状态一:当开关闭合,电源开始给
转载 2023-11-12 15:17:22
799阅读
项目中涉及到DC综合,以此记录关于DC综合的学习,零零散散的。DC(design complier)是数字IC设计不可或缺的一步,前端和后端工程师都要懂。是Synopsys公司用于做电路综合的核心工具,可以将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的电路转换为基于工艺库的门级网表。一·理论知识DC综合分为3个阶段:1.转换(translation)使用gtech.b库中的RTL级单元,将电路转换成一
根据调整管的工作状态,我们常把稳压电源分成两类: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线性稳压电源,是指调整管工作在线性状态下的稳压电源。而在开关电源中则不一样,开关管(在开关电源中,我们一般把调整管叫做开关管)是工作在开、关两种状态下的:开——电阻很小;关——电阻很大。开关电源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电源。它具有效率高,重量轻,可升、降压,输出功率大等优点。但是由于电路工作在开关状态,所以噪声比较大。 通过下图,
# DCDC控制架构探秘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电源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 DCDC(直流对直流)转换器在能源的高效使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CDC控制架构不仅适用于各种消费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还在工业和汽车电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 DCDC 控制架构的基本原理,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 ## DCDC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DCDC转换器的
# DCDC架构分类及其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DCDC转换器(DC-DC Converter)在电力电子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将直流电源的电压等级进行转换的设备。在许多现代电子设备中,DCDC转换器被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以提高效率和节约空间。 ## DCDC转换器的基本分类 DCDC转换器通常根据其工作原理被分类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 **升压转换器(Boost Con
原创 2024-08-26 06:42:30
79阅读
DCDC架构中是现代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架构中,直流电源转换成另一种直流电压是基本功能之一。这种架构通常用于电力电子设备中,以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此文将记录在DCDC架构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围绕背景描述、技术原理、架构解析、源码分析、性能优化及扩展讨论展开。 ## 背景描述 在DCDC架构中,常见的问题包括电源转换效率低、控制延迟、负载适应性差等。使用四象限图可以
原创 5月前
59阅读
DC/DC 电源设计指导: 一 在设计电源模块的时候,第一时间要把该电源IC 的datasheet 资料下载好,查看里面的说明; 下面以一款DC/DC 转换IC 为例; 开始布局前先看下IC 的特性说明,图1 :        图1 注意其中关于输出电流值的说明,这里最大输出电流为1A ,设计的时候过孔的数目是根据电
1、基本拓扑的由来我们把一个电源电路抽象成一个黑盒电路模型,一个电源输入、一个电源输出,一个接地端口。对于非隔离电源,输入输出电路是共“地”的,所以非隔离电源的这个模型可以简化为图4.1 所示的模型。在所有的拓扑中,电感的一端需要连接到三个可用直流端之一。另外一个端点通过开关与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开关和电感的连接点,通过一个续流二极管与最后剩下的一个端点连接。如此拓扑结构可以形成图4.2所
DC DC电源转换电路设计提示:这里可以添加系列文章的所有文章的目录,目录需要自己手动添加 例如:第一章 Python 机器学习入门之pandas的使用提示:写完文章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DC DC电源转换电路设计前言一、电路分类以及电路设计方案二、使用步骤1.引入库2.读入数据总结 前言 DC/DC电源电路又称为DC/DC转换电路。 功能:输入输出电压转换
# COT架构DCDC转换器简介 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是电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传统的DCDC转换器通过线性调节或开关调节来实现电压转换。而COT(常导模式)架构DCDC转换器则在性能和效率上均有显著提升。 ## 什么是COT架构? 常导模式(COT)的DCDC转换器通过使用较低的输出电流来简化控制结构。这种结构有效降低了控制环路的复杂性,从而提高了瞬
 二、理解架构全球有名的架构目前分为四种:1、Clean架构:一种分层的架构方式,将核心业务(对应domain层)、UI相关(对应presenter层)以及数据加载(对应data层)彼此独立开来,不同的层之间由接口依次连接起来,但却又彼此不了解彼此的具体实现。2、DCI架构:DCI是数据Data 场景Context 交互Interactions的简称,DCI是一种特别关注行为的模式(可以
# openGauss CM架构介绍 openGauss是华为推出的一款开源关系型数据库,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以及良好的扩展性。CM(Cluster Management)架构在openGauss中承担着集群管理和监控的功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openGauss的CM架构,并通过代码示例及图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 CM架构概述 openGauss的CM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组件组
原创 2024-10-30 04:25:31
140阅读
目标:在上一次已经对于Flutter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次则来剖析一下它的原理,以及将咱们上次实现的Flutter推荐模块集成到主工程当中来,实现Flutter和Android的一个混编,这块知识还是很值得期待的,先来纵览一下此次学习的目标: Flutter框架和原理剖析:Flutter框架的整体结构:Flutter是Google推出并开源的跨平台开发框架,主打跨平台、高保真、高性能
一.原理图 此电路由一个DC-DC开关稳压芯片(LM2596)和一个线性稳压芯片(AMS1117)组成,可以将7-40V的输入电压转换5V和3.3V的电压输出。此处只对前半部分开关稳压芯片做介绍,线性稳压芯片另一篇文章介绍。二.开关稳压芯片原理讲解1.BUCK降压电路此DC-DC芯片降压稳压主要是基于BUCK电路。网上对BUCK电路介绍很多,此处只大致讲解。BUCK基本电路形式:三极管导通时: 电
DCDCDC/DC:直流电压转直流电压。严格来讲,LDO也是DC/DC的一种,但目前DC/DC多指开关电源。 具有很多种拓朴结构,如升压型DC/DC转换器、降压型DC/DC转换器以及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等。。 优点:效率高,输入电压范围较宽。 缺点:负载响应比LDO差,输出纹波比LDO大。组成结构DC/DC 转换器一般由控制芯片,电杆线圈,二极管,三极管,电容构成
集群,即将多台计算节点用网络联接起来,使其表现为一个单一的计算解决方案,多年来这对于运行 Linux 的 Intel 系统来说已经很常见。IBM eServer OpenPower 710 的发布,使得基于 POWER 上 Linux 的集群成为一个理想解决方案,其原因在于 710 具有一路或两路 1.65GHz POWER5 处理器。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些常规的集群概念和软件,然后给出了 OpenP
# CM平台架构实现指导 随着软件开发的不断进步,构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内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 CM)平台变得日益重要。对于刚入行的开发者来说,理解整个系统架构和每个组件的实现步骤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实现一个CM平台架构,包括具体的实现步骤、代码示例、类图和序列图。 ## 实现流程概述 在实现CM平台架构时,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步骤编号 | 步
原创 7月前
34阅读
# 实现 CM 架构高可用的指南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HA)是确保系统能够持续运行的重要性。对于CM(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架构上的高可用性,通常涉及多层面的设计和实现。本文将指导你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实现CM架构的高可用性,并附上对应代码和注释。 ## 高可用实施流程 以下是实现CM架构高可用性的步骤: | 步骤编号 |
原创 2024-09-11 06:09:56
43阅读
DCDC故障分析记录20322现场案例2021年9月29日-长沙比亚迪化成闭环分析:20327现场案例12021年9月9日-花都现场反馈充电老化时触发该故障闭环分析:20329现场案例2021年9月30日-蚌埠现场反馈放电校准时触发该故障闭环分析:20231 20332 20333 20334 20335 20336现场案例2021年9月9日-花都现场反馈充电老化时触发该故障闭环分析:蚌埠分容2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