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前准备################################# ************创建存放归档日志和备份的目录****************[root@yan ~]# su - db2inst1[db2inst1@yan ~]$ mkdir archivelog[db2inst1@yan ~]$ mkdir log[db2inst1@yan ~]$
原创 2009-08-07 21:35:50
1481阅读
1评论
备份恢复DB2数据库步骤 一、设置归档参数:   1、db2 update db cfg for using mirrorlogpath /home/db2inst1/mirror_log/ //mirror log   2db2 get db cfg for //确认是否成功   3、db2 update db cfg for using userexit on //启用用户出口  
转载 2024-05-22 16:21:14
378阅读
更新May 24,今天在删除mydb1数据库之后想restore一下database mydb1,可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出现错误SQL2043N错误,开始怀疑是内存问题<SQL2043N  Unable to start a child process or thread>,但是我的SHMMAX和SHMALL参数都有设置的足够大,根据官方建议看是不是Address Space
转载 2024-04-18 10:44:37
82阅读
最近做的项目用的是DB2数据库,由于原来的数据备份是从8.7的版本备下来的,现在要恢复到服务器V9.7的库上去。DB2的恢复有两种:方法一:通过restore的放,这种方法我试了,但是没成功,所以此处就不介绍这种放了方法二:通过DDL的方式原数据库的名称DBNAME1,现在的数据库名称DBNAME2db2 connect toDBNAME1 user USERNAME using PASSWORD
为什么要进行在线增量备份?在线意味者备份的时候,允许其他的连接,而不用停掉数据库增量意味着,不需要每次备份一个超大的数据库.同时意味着你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崩溃前的状态,而不是你最后一次备份时的状态,最大可能的减少数据损失.设置数据库以支持在线增量备份db2在线增量备份需要采用归档记录类型,而不是循环记录类型,而db2创建的数据库缺省采用循环记录类型,要设置归档记录类型有两种方法:更改logreta
################################备份前准备################################# ***************************创建存放归档日志和备份的目录******************** [root@yan ~]# su - db2inst1 [db2inst1@yan ~]$ mkdir archivelog
原创 2009-08-07 23:22:25
1101阅读
2评论
公司通过tsm备份数据,就写了个脚本菜单。#/bin/shbackname=''function menu {clearechoecho  "\t1. restore backup file to local"echo  "\t2
原创 2013-09-02 09:46:17
449阅读
公司通过tsm备份数据,就写了个脚本菜单。#/bin/shbackname=''function menu {clearechoecho  "\t1. restore backup file to local"echo  "\t2. restore log f
转载 精选 2015-09-25 09:24:08
539阅读
 四、 DB2 数据库备份实验(附完整命令脚本清单) 4.1 DB2 数据库实验准备工作 (1)、Step1:创建测试数据库 TestDB 脚本清单 CREATE DATABASE TestDB ON 'D:' USING CODESET GBK TERRITORY CN WITH 'Pjj''s Test DB'; }(2)、St
转载 2024-02-29 16:22:30
107阅读
    无论是 Windows 还是 Linux ,备份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Linux下,备份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个命令备份,一个命令还原,so easy!    备份命令:sudo  tar -cvpzf /backup.tgz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mnt
转载 2024-03-19 16:38:54
28阅读
如何恢复DB2中误删除表的数据 1. 首先数据库要可以前滚恢复(数据库配置参数logretain或userexit打开)。 db2 connect to dbname db2 update db cfg using logretain on db2 backup db dbname (当打开归档日志后,该数据库会处于rollforward pending状态,所以要做一次全备份) 2. 对要实施
转载 2024-04-28 17:40:23
190阅读
0.前言最近在做数据选型(支持mysql驱动的国产数据库),所以头痛怎么做压力测试,由于没有资源找业务系统来帮忙做压测,所以就想偷懒找一款TPCC基准测试工具来做此事,由于我司主力是使用IBM的DB2,所以优先考虑支持DB2的基准测试工具(如果不是因为DB2事实上选择没这么难)。其实,以前也并非没有研究过,奈何真的不太容易,在此简单的说明一下我之前测试过的基准工具:sysbench:最简单易用的基
原创 精选 2022-09-02 10:07:04
2545阅读
每次要远程调试的时候都要看半天的xe2英文帮助文档,今天正好有点时间,把它写下来。一、概述:首先说明一下,c++ builder 远程调试有两种方式的,一种是被称为是老式的调试方法,这种方法是在远程机器上安装Debugger 也就是其实也就是运行PAServer的rmtdebug163.exe来运行调试的,但是这种方法貌似只能以启动进程的方式调试程序,而不能附加已经存在的进程。而今天我讲的重点是新
转载 2024-08-12 13:35:52
131阅读
将整个文件夹(JMAM_DQ.0)放到D:\db_bak\开始-运行,输入db2cmd:1.创建数据库db2 create db dbname on d: (数据库在D盘,这时系统会自动新增SQL0000*目录,结果目录如:D:\DB2\NODE0000\SQL0000*\....;如果远程连接数据库创建,则在执行create 前先执行 db2 attach to servernode
查询DB2数据库,老遇到select * from XXX with ur, 好奇ur是什么作用(转)DB2中,共有四种隔离级:RS,RR,CS,UR,DB2提供了这4种不同的保护级别来隔离数据。 隔离级是影响加锁策略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加锁的范围及锁的持续时间。 两个应用程序即使执行的相同的操作,也可能由于选择的隔离级的不同而造成加锁的结果不同。 1、ur(Uncommited
转载 2024-02-21 12:00:43
197阅读
DB2 执行Sql 语句中时的四种隔离级别with  ur 这几天查询DB2数据库,老遇到select * from XXX with ur, 好奇ur是什么作用,现在记录一下。 DB2中,共有四种隔离级:RS,RR,CS,UR,DB2提供了这4种不同的保护级别来隔离数据。隔离级是影响加锁策略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加锁的范围及锁的持续时间。两个应用
转载 2024-02-22 23:25:09
198阅读
数据库增量 备份映象文件的具体实现步骤。 ITPUB个人空间{(kQ/6Oy(o:? 正文 对于 DB2 分区数据库来说,其非增量备份映象的恢复操作是可以通过仅发出两条恢复命令来完成的,即先恢复编目分区的备份,再恢复其它分区的备份。但如果要恢复分区数据库的增量备份映象,由于要对恢复的增量备份映象的时间戳记使用 db2ckrst 这一检测增量备份映象恢复顺序的实用程序进行检测,以获取恢复操作的
转载 2024-05-07 13:04:29
58阅读
1.DB2产品的级别有那些?   企业版的NTERPRISEEDITION   工作组版WORKGROUPEDITION   企业扩展版ENTERPRISEEXTENDEDEDITION   个人版的PERSONALEDITION   卫星版的SATELLITEEDITION   微型版的EVERYPLACE     
本人最近在学习在linux下搭建测试环境,第一天安装db2后配置客户端连接ping server总是ping不通,2天啊,整整纠结我两天,数据库卸载安装了3次,换了2台电脑,还好最后终于搞定。数据库安装步骤:1.下载db2文件2.解压tar -zxvf   db2安装包3.cd到解压的文件夹中去,我的是server4.运行安装文件./db2_install5.使用root用
      DB2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技术的详细解说,我觉得这篇文章实用性很强,对操作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按照文章的指引可以成功的实现DB2的备份和恢复工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据库恢复操作使用数据库备份映象来重新创建数据库。如果要将数据库从一台机器克隆到另一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备份映象恢复
转载 2024-06-06 20:12:29
213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