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于Spring创建Bean的方式我相信大家 并不陌生,绝大数同学其实都知道Spring最初就是通过xml的方式去初始化Bean并完成依赖注入的工作,但是在Spring3.0之后,在spring framework模块中提供了了@Confirguration这个注解,并通过搭配@Bean等注解,可以完全不依赖xml配置,在运行时完成Bean的创建和初始化工作。@Configuration注解
转载 2024-09-12 14:02:55
56阅读
pring容器框架包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下Controller注解接口源代码如下:@Target({java.lang.annotation.ElementType.TYPE})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Documented @Component public @interface Controller {
1、 IOC注解Spring框架中有注解XML两种配置方式,包括Spring中的IOCAOP也一样,都有XML注解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各有千秋。1.1 XML注解的区别1.1.1 XML配置优点有: 1.XML配置方式进一步降低了耦合,使得应用更加容易扩展,即使对配置文件进一步修改也不需要工程进行修改重新编译。 2.在处理大的业务量的时候,用XML配置应该更加好一些。因为XML更加清晰的表明
转载 2024-03-18 18:25:50
211阅读
1、IOC注解Spring框架中有注解XML两种配置方式,包括Spring中的IOCAOP也一样,都有XML注解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各有千秋。1.1、xml注解的区别1.1.1 XML配置优点有:  XML配置方式进一步降低了耦合,使得应用更加容易扩展,即使对配置文件进一步修改也不需要工程进行修改重新编译。  在处理大的业务量的时候,用XML配置应该更加好一些。因为XML
转载 2024-10-12 14:33:18
35阅读
为啥使用spring 事务会出现这么多坑?还是对于底层原理实现机制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对于经常使用的东西,不仅仅要求能用,更多的还是需要知道其所以然。
原创 2022-01-11 13:44:07
549阅读
在开发 Java Web 应用时,使用 Spring MVC 框架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遇到“Java MVC 注解 XML 混用初始化对象问题”。在这篇博文中,我将分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包括环境准备、分步指南、配置详解、验证测试、优化技巧扩展应用。 ### 环境准备 在开始之前,确保您具备以下软件硬件环境。 | 软件 | 版本
原创 7月前
36阅读
为啥使用spring 事务会出现这么多坑?还是对于底层原理实现机制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对于经常使用的东西,不仅仅要求能用,更多的还是需要知道其所以然。一、坑点分析1.1 this 调用 本类失效如果新启动一个事物 Propagation.REQUIRES_NEW 这样的标识,this的直接调用会由于没有走代理的逻辑失效.这一点的理解没有问题 AOP 的机制是实现事务的核心,分布式事务Seata 也是通过AOP去处理,不经过代理准导致事务失效。1.2 only public 方法事务有效这个不
原创 2021-08-24 09:06:38
264阅读
MVC = model+view+controller(数据模型+试图+控制器) 三层架构:presentation tier + application tier + datatier (展现层+应用层+数据访问层) 三层架构是整个应用的架构,是由Spring框架负责管理的,一般项目结构里由Service层DAO层,这两个反馈在应用层和数据访问层。Spring MVC 常用注解1、@Contr
转载 2023-11-07 08:40:02
55阅读
1.类的混用:配置文件中的配置:<bean id="a" class="com.ab.cc.A" />类中的配置@AutowiredA a;这样的好处,可以少掉get/set方法2.@Autowired@Resource的区别Autowired默认是根据byType自动装配,所以有多个类型的xml或者注解某个类的时候,会报错,这时候可以再添加@Qualifier注解,指定名称.这个是
原创 2023-05-11 10:33:14
382阅读
注释配置相对于 XML 配置具有很多的优势:它可以充分利用 Java 的反射机制获取类结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有效减少配置的工作。如使用 JPA 注释配置 ORM 映射时,我们就不需要指定 PO 的属性名、类型等信息,如果关系表字段 PO 属性名、类型都一致,您甚至无需编写任务属性映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 Java 反射机制获取。注释 Java 代码位于一个文件中,
转载 2024-02-02 17:28:55
124阅读
Spring的Annotation注解机制与XML注入机制本质上是相同的。Annnotation简洁一些,遵循一些Coc.有些人喜欢Annotation, 这样bean的声明,注册,注入都在“刚好”的地方出现,很自然。也有些人喜欢XML注入机制,认为这种方法集中声明在一起,能一下看到关系网,清晰明了。、从这一点看,这两种选择有点个人口味的意思。刚才自己敲代码分别实现了一下AnnotationXM
Xml优点1:xml是集中式的元数据,不需要和代码绑定的;在我们开发中,xml配置文件代码类是区分开的。不需要绑定到代码中2:使用xml配置可以让软件更具有扩展性;比如,我们在spring中,我们不想使用接口而是想用接口的实现类,这个时候只需要修改xml配置中bean的class值就可以了。3:对象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比如,我们在基于xml配置读取配置信息,如下图:从xml结构中,我们就可以看出
[size=large][b]注释配置相对于 XML 配置具有很多的优势:[/b][/size] [b]它可以充分利用 Java 的反射机制获取类结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有效减少配置的工作。[/b]如使用 JPA 注释配置 ORM 映射时,我们就不需要指定 PO 的属性名、类型等信息,如果关系表字段 PO 属性名、类型都一致,您甚至无需编写任务属性映射信
转载 2024-03-29 15:50:01
67阅读
总结1.如果注解难于理解,你就把它类同于标签,标签为了解释事物,注解为了解释代码。 2.注解的基本语法,创建如同接口,但是多了个 @ 符号。 3.注解的元注解。 4.注解的属性。 5.注解主要给编译器及工具类型的软件用的。 6.注解的提取需要借助于 Java 的反射技术,反射比较慢,所以注解使用时也需要谨慎计较时间成本。注解XML的区别1.以前通过给开发者提供xml文件,编译器框架最后读到这个
1 XML注解的区别1.1XML配置:XML配置方式进一步降低了耦合,使得应用更加容易扩展,即使对配置文件进一步修改也不需要工程进行修改重新编译。在处理大的业务量的时候,用XML配置应该更加好一些。因为XML更加清晰的表明了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各个业务类之间的调用。同时spring的相关配置也能一目了然。  缺点有:配置文件读取和解析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配置文件过多的时候难
前言Spring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xml配置在Spring 1.x时代,使用Spring开发满眼都是xml配置的Bean,随着项目的扩大,我们需要把xml配置文件放到不同的配置文件里,那时需要频繁的在开发的类配置文件之间进行切换第二阶段:注解配置在Spring 2.x 时代,随着JDK1.5带来的注解支持,Spring提供了声明Bean的注解(例如@Component、@Servic
3.Spring有哪些常用注解呢? Spring常用注解Web:@Controller:组合注解(组合了@Component注解),应用在MVC层(控制层)。@RestController:该注解为一个组合注解,相当于@Controller@ResponseBody的组合,注解在类上,意味着,该Controller的所有方法都默认加上了@ResponseBody。@RequestMapping:
注解装配是Spring2.5后出现的一种有趣的装配方式。它本质上与在xml文件中使用autowire属性自动装配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它允许更细粒度的自动装配,我们可以选择地标注一个属性来对其应用自动装配。Spring是默认禁止注解装配,所以在使用它之前,我们要在Spring配置中开启它。最简单的启用方式是使用Spring的context命名空间配置中的<context:annotation-
下面的例子展示了如何编写一个简单的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它利用了使用Spring的Web MVC框架的HTML表单。要开始使用它,使用Eclipse IDE,并按照以下步骤使用Spring Web框架开发动态表单的Web应用程序: 步骤 描述 1Dynamic Web Project with a name HelloWeb and create a package
IoC,直观地讲,就是容器控制程序之间的关系,而非传统实现中,由程序代码直接操控。这也就是所谓“控制反转”的概念所在。控制权由应用代码中转到了外部容器,控制权的转移是所谓反转。IoC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从名字上理解,所谓依赖注入,即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形象地说,即由容器动态地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依赖注入的原理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