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ab使用心得最近一直在使用colab,为什么我使用colab主要原因是老师无法提供合适的硬件以及自己也无法负担起一个好的显卡。colab一个月10美元,相比国内的百度,阿里以及华为性价比很高。不是我贬低国内的深度学习的虚拟机,目前国内各个平台收费很高,平均五六远一个小时,而且我知道一个国外的资源也是两三元一个小时。百度有免费的,但是框架只能用飞浆框架,听说华为最近也搞了一个深度学习的框架,不
转载
2023-10-08 12:50:21
182阅读
一、Calico简介1.1、calico特性 Calico是另一款主流的开源虚拟化网络方案, 用于为云原生应用实现互联与策略控制, 可以整合进大多数主流的编排系统, 例如Kubernetes、 Apache Mesos、 Docker和OpenStack等。 与Flannel相比,Calico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对网络策略的支持, 它允许用户动态定义访问控制规则以
转载
2023-11-27 20:08:53
274阅读
# 理解COLA架构:一种现代化的开发结构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架构设计对于应用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至关重要。COLA(Component, Object, Layer, Action)架构是一种旨在简化开发流程、提高代码可重用性和可测试性的结构。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COLA架构的组成部分,并通过代码示例来阐明其应用。
## COLA架构的组成部分
COLA架构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
原创
2024-08-02 09:57:07
108阅读
这个是下载的源码在idea里的工程结构,我们从上到下开始捋。admin模块canal-admin设计上是为canal提供整体配置管理、节点运维等面向运维的功能,提供相对友好的WebUI操作界面,方便更多用户快速和安全的操作。client模块顾名思义,这是canal的客户端源码。canal采用的是client-server模式,通常我们使用canal的功能,是作为client接入,如果是java,就
目前在从事数据库中间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我们使用的数据库中间件就是由cobar改造而来,所以对于cobar的一些说明一看就明白了; 下面是看到的一个很不错的分析文档这里整理了下方便自己学习使用。Cobar是阿里巴巴研发的关系型数据的分布式处理系统(Amoeba的升级版,该产品成功替代了原先基于Oracle的数据存储方案,目前已经接管了3000+个MySQL数据库的schema,平均每天处理近50亿
COLA 2.0架构COLA是Clean Object-Oriented and Layered Architecture的缩写,代表“整洁面向对象分层架构”,也叫“可乐”架构,目前COLA已经发展到COLA 3.0。 需要访问老版本,请使用COLA 2.0 TAG, COLA 1.0 TAG关于COLA 2.0的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也可以购买我的新书《代码精进之路:从码农到工匠》,里面有
转载
2023-11-06 13:23:04
62阅读
COLA 2.0架构COLA是Clean Object-Oriented and Layered Architecture的缩写,代表“整洁面向对象分层架构”,也叫“可乐”架构,目前COLA已经发展到COLA 3.0。 需要访问老版本,请使用COLA 2.0 TAG, COLA 1.0 TAG关于COLA 2.0的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也可以购买我的新书《代码精进之路:从码农到工匠》,里面有
转载
2023-11-06 13:23:05
75阅读
基础架构图Adapter 适配层:对前端展示的路由和适配。 VO:返回给前端的对象 assembler:将 responseDTO 转换为 VO web:处理页面请求的 Controller wap:处理手机端请求的 ControllerApplication 应用层:负责获取输入,组装上下文,调用领域层做业务流程编排,如果需要的话,发送消息通知等。若只是简单操作,应用层还可直接绕过领域层,访问基
转载
2023-11-01 21:13:38
194阅读
在《COLA 4.x架构入门和项目实践》专栏基础之上,对项目开发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同时,针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扩展和延伸。专栏介绍领域驱动设计(Domain Driven Design - DDD)起源于2003年Eric Evans出版《领域驱动设计》。领域驱动设计DDD最大的好处是将业务语义显现化,把原先晦涩难懂的业务算法逻辑,通过领域对象、统一语言将领域概念清晰的显性化表达出来。如果整
转载
2023-11-20 23:20:50
173阅读
canal简介一、什么是 Canal阿里巴巴B2B公司,因为业务的特性,卖家主要集中在国内,买家主要集中在国外,所以衍生出了杭州和美国异地机房的需求,从2010年开始,阿里系公司开始逐步的尝试基于数据库的日志解析,获取增量变更进行同步,由此衍生出了增量订阅&消费的业务。、Canal是用Java开发的基于数据库增量日志解析,提供增量数据订阅&消费的中间件。目前,Canal主要支持了M
转载
2023-11-30 11:41:58
74阅读
This is really something,于是,在这个里程碑节点上,我开始回过头来,重新审视COLA一路走来的得与失。COLA作为一种架构思想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作为框架,个人感觉有点鸡肋之嫌。 特别是在简洁性上做的不好,感觉做了不少画蛇添足的事情。试想一下,有些功能我作为作者都很少去使用,我实在想不到,它为什么还有存在的理由。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做了这一次COLA 2.0 到 COLA 3
转载
2023-09-13 21:31:02
27阅读
前言最近在做一个项目,用自己的数据集训练一个YOLOv3的目标检测模型,但苦于自己电脑配置太低,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谷歌Colab平台,对我来说在、,真是发现了一个新天地(见识太短,勿喷,哈哈)。 本文将对colab的简单配置、使用进行介绍。什么是ColabColaboratory 是一个免费的 Jupyter 笔记本环境,免费提供GPU运算服务,不需要进行任何设置就可以使用,并且完全在云端运行
# Cola架构中的App层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架构设计是确保代码易于维护和扩展的关键。不同的架构有其各自优缺点。而在众多架构中,Cola架构因其清晰的层次分离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介绍Cola架构的App层,探讨其在应用中的作用,并提供一些代码示例,帮助您更好地理解。
## Cola架构概述
在深入App层之前,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Cola架构的基本组成部分。Cola架构通常分为以下几层:
# COla 架构代码示例及其应用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架构设计是确保系统稳定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的关键。COla 架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架构模式,以其清晰的模块划分和良好的扩展性逐渐受到关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COla 架构的设计理念,并通过代码示例帮助理解其实现方式。
## 什么是 COla 架构?
COla 架构是分层架构的一种变体,强调了模块化和分离关注点的重要性。在 COl
① 定义:是一套经过反复使用、多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 ② 为什么使用设计模式? 1.为了代码的可重用性、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的可靠性 2.设计模式使代码的编写真正的工程化,是软件工程的基石脉络,如同大厦的结构 ③ 有哪些? 构造器模式,模块化模式,暴露模块模式,单例模式,中介者
一、Service的作用主要用于在后台处理一些耗时的逻辑操作,或者去执行某些长期运行的操作。二、Service的创建1.主要方法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必须实现方法。返回一个IBinder对象,程序通过该对象与Service交互(Service类似Activity有自己的生命周期)void onCreate():当Service第一次被创建的时候回调void o
转载
2024-07-24 04:45:44
66阅读
1、框架层 Cocoa是一种为Mac OS X应用程序提供丰富用户体验的框架,实际上是由3个框架组成:已知数值的Foundation框架,便于使用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数据的Core Data框架,以及Application Kit(AppKit)框架。AppKit框架提供了与窗口、按钮、列表等相关的类。使用示意图来说明最顶层应用程序与底层硬件之间的各个层
转载
2023-11-11 20:35:46
153阅读
Understand™ 从度量、图表、依赖关系分析、代码检查、等各方面全面管理您的源代码。Understand™主要特点 Understand度量Understand™对所分析的代码进行高效的度量计算,其计算也可通过命令行自动运行,同时支持表格导出、图形显示以及GUI动态浏览;另外,更可以通过Understand Perl API进行度量的自定义。通过Underst
转载
2023-12-04 09:13:15
52阅读
COLA 是 Clean Object-Oriented and Layered Architecture的缩写,代表“整洁面向对象分层架构”,是来自阿里技术专家的开源项目。目前COLA已经发展到COLA 4.0。COLA既是框架,也是架构。COLA架构融合了常见的DDD代码模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实践并落地DDD领域建模的应用项目。货物运输系统(Cargo Tracker Applicatio
转载
2023-10-16 19:19:55
18阅读
模块(Module)、组件(Component)、包(Package),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技术同学并不陌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其要义。深入理解之后,我才发现,其背后的深意是分类思维。而这种分类也是应用架构的核心所在,通过不同粒度、不同层次的分类,把复杂的软件系统实现控制在可以被理解、被维护的程度。否则,对于动则上100万行代码的软件,人类根本没有办法理解和维护。试想一个极端情况,假如没有这些概念
转载
2024-06-17 07:03:13
8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