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是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制定的一系列密码标准,可分为对称算法和非称算法。对称算法包括了SM1、SM4、SM7、祖冲之密码(ZUC);非对称算法:SM2、SM9 SM3为哈希算法。SM1、SM7算法不公开,调用该算法是,需要通过加密芯片的接口进行调用; SM1对称密码 sm1算法是分组密码算法,分组长度为128位,钥长度都为123bit,
转载 2024-08-23 10:45:15
148阅读
概述算法由国家密码局发布,包含SM1\ SM2\ SM3\ SM4\ SSF33算法;国际算法由美国的安全局发布,是现今最通用的商用算法。今天就以分组密码算法(SM4)、公钥密码算法(SM2)、摘要算法(SM3)为例,和大家谈谈米算法。分组密码算法——国产SM4分组密码就是将明文数据按固定长度进行分组,然后在同一密钥控制下逐组进行加密,从而将各个明文分组变换成一个等长的文分组的密码。其中二
转载 2023-10-26 16:09:53
16阅读
注意:本博文仅仅说明SM2的使用,应用场景等,不研究其算法。SM2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对应应用层程序员来说,使用逻辑和RSA一样。他的最主要的功能:①非对称加密;②签名和验签对于应用层程序员来说,必须熟悉他的使用,以及他的应用领域,一般在写一个安全的应用时,如果单单使用SM2是不安全的,基本上SM2、SM3、SM4都会同时使用。一般都是用SM4对数据内容加密,使用SM3,对内容进行摘要,再使用SM2
转载 2023-08-26 11:56:09
381阅读
# Android使用算法 ## 什么是算法 算法,也称中国商用密码算法,是指由中国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的密码算法标准。这些算法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政务通信、金融交易等。目前,算法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 Android使用算法 在Android开发中,如果需要使用算法,可以通过引入相应的库来实现。目前,有一些第三方库提供了对算法
原创 2024-06-16 03:44:17
91阅读
2020年4月8日,华为最新年度旗舰手机——P40系列国行版在国内正式发布。其中,华为P40 Pro以128分登顶权威评测机构DxOMark相机排行榜,被称为“全球最强拍照手机”。不仅如此,麒麟990芯片、强悍性能以及5G功能的加持,也让华为P40系列当仁不让地成为了2020年度备受关注的新旗舰。然而除了新一代摄影神器的头衔之外,其实华为P40系列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优势,那就是对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
# Android 如何使用算法 ## 背景介绍 算法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密码算法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等领域。在移动应用开发中,如何在Android平台上使用算法成为开发者关注的话题。 ## 实际问题 在Android应用中使用算法时,需要引入相应的库文件,并且了解如何正确调用这些算法来实现加密、解密等功能。 ## 解决方法 ### 步骤一:引入SM2、SM3、SM
原创 2024-06-17 04:24:00
1054阅读
# 实现 Android 包和算法 ## 流程图 ```mermaid flowchart TD A(开始) --> B(导入包) B --> C(生成密钥对) C --> D(签名和验签) D --> E(加密和解密) E --> F(结束) ``` ## 步骤 | 步骤 | 操作 | | --- | --- | | 1 | 导入
原创 2024-07-02 06:12:15
322阅读
GmSSL是一个开源的密码工具箱,支持SM2/SM3/SM4/SM9/ZUC等(国家商用密码)算法、SM2数字证书及基于SM2证书的SSL/TLS安全通信协议,支持硬件密码设备,提供符合规范的编程接口与命令行工具。GmSSL 是一个开源的密码工具箱,支持 SM2/SM3/SM4/SM9/ZUC 等(国家商用密码)算法、SM2 数字证书及基于 SM2 证书的 SSL/TLS
# 实现android教程 ## 整体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实现android的整体流程。下面是一个包含步骤的表格: | 步骤 | 描述 | |---|---| | 1 | 引入算法库 | | 2 | 配置算法参数 | | 3 | 使用算法进行加密解密操作 | ## 具体步骤 ### 步骤一:引入算法库 在`build.gradle`文件中添加以下依赖:
原创 2024-05-11 06:59:07
85阅读
# Android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应用 ## 引言 在信息安全领域,加密技术是保护敏感数据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采用了自主可控的加密标准,即标准。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在Android环境中实现算法,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伴随代码示例以及相应的序列图与甘特图。 ## 标准简介 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算法: 1. SM1:对称加密算法 2. SM
原创 8月前
103阅读
 即国家密码局认定的国产密码算法。主要有SM1,SM2,SM3,SM4。目前SM1算法没有公开,只能集成在芯片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SM2、SM3和SM4算法,这三者用法不一。SM2公钥加密算法国公钥加密标准之一,由国家密码管理局于2010年12月公布。SM2属于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在安全性和运算速度方面要优于RSA算法。SM2公钥加密适用于加密长度较短的数据,如
非对称加密算法又称sm2,它是采取了ECC(曲线加密算法)中的一条固定的曲线,实际上就是ECC算法。 因为openssl里面不包含sm2算法,所以就要重新进行封装…. …对于ECC算法我就不介绍了,网上关于它的介绍一抓一大把,丢给你们一个链接ECC算法介绍。现在对ECC加密算法做个大致的介绍:所有非对称加密算法都有公钥和私钥,它们都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概括:A = k * G 公钥:A , G
转载 2023-07-12 22:27:22
344阅读
密码算法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尤其是最关键的银行业核心领域长期以来都是沿用3DES、SHA-1、RSA等国际通用的密码算法体系及相关标准。2010年底,国家密码管理局公布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SM2算法)。为保障重要经济系统码应用安全,国家密码管理局于2011年发布了《关于做好公钥密码算法升级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1年3月1日起,在建和拟建公钥密码基础设施电子认证系
0. 前言接前一篇文章,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本篇我们尝试自己生成证书参考文献:TLS完全指南(二):OpenSSL操作指南 1. OpenSSL 简介OpenSSL 是一个开源项目,其组成主要包括三个组件: openssl:多用途的命令行工具libcrypto:加密算法库libssl:加密模块应用库,实现了ssl及tlsOpenSSL 主要用于秘钥证书管理、
转载 2024-08-11 22:42:14
1945阅读
国产密码算法(算法)是指国家密码局认定的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在金融领域目前主要使用公开的SM2、SM3、SM4三类算法,分别是非对称算法、哈希算法和对称算法。SM2算法: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公钥密码算法,包括SM2-1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SM2-2椭圆曲线密钥交换协议,SM2-3椭圆曲线公钥加密算法,分别用于实现数字签名密钥协商和数据加密等功能。SM2算法与RSA算法不同
转载 2024-01-02 21:43:42
0阅读
# 用 Python 实现算法 (国家商用密码算法)是中国的密码标准,其中包括了如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SM3(哈希算法)和 SM4(分组密码算法)等。本文将介绍如何在 Python 中使用算法,帮助刚入行的开发者实现基础的功能。 ## 实现流程概述 实现算法的流程如下: | 步骤 | 描述 | |-------|------| | 1 | 安装所
原创 8月前
201阅读
一、密码算法安全性的含义 密码乃之重器,是保护国家利益的战略性资源,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根据2017年4月《密码法》(草案),我国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而商用密码用于保护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 这样看来,是不是商用密码的安全性相对来说比较差呢?不少人有这样的疑惑。为了弄明白说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密码算法安全性的含义本身说起。
这两天与联通对接流量卡实名相关接口。他们用到了SM3,一个比较冷门的加密(或者说是签名)方式。顺带我也了解了下SM2、SM3、SM4:本文只做了SM2、SM3、SM4 代码补充国产密码算法(算法)是指国家密码局认定的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在金融领域目前主要使用公开的SM2、SM3、SM4三类算法,分别是非对称算法、哈希算法和对称算法。SM1对称密码SM1 算法是分组密码算法,分组长度为128位
转载 2023-10-07 16:07:36
638阅读
本文将会介绍SM4算法原理,这部分可能会比较枯燥,但数学要求也不是太高。目录1.概述2. 参数产生3. 轮函数4. 密钥扩展5. 加密/解密过程1.概述2012年3月,国家密码管理局正式公布了包含SM4分组密码算法在内的《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等6项密码行业标准。与DES和AES算法类似,SM4算法是一种分组密码算法。其分组长度为128bit,密钥长度也为128bit。加密算法与密钥扩展算法均采用3
实际开发中使用算法,遇到bouncycastle由1.57替换到1.60版本,特记录如下 jar包Maven下载地址如下<!--1.56版本--> <dependency> <groupId>org.bouncycastle</groupId> <artifactId&gt
转载 2023-08-02 15:46:36
331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