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XSDK的iOS版本中, 除了AppStore官方支付之外还集成了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H5和支付宝支付H5版本)。 如果用于企业签,不需要做处理,直接使用即可。 但是如果需要上架AppStore,我们需要屏蔽第三方支付。 这个我们后台设置开关,直接后台切换支付方式即可。 上架审核的时候, 切换为Appstore支付;审核通过的时候,切换为第三方支付。因为第三方支付,是H5方式,不会被机审检测
Android在发布Android studio的时候就发布了一种独有的格式AAR,专门用于打包UI组件库。与jar相比其多了一些UI组件用到的属性、图片等一系列文件,它的好处在于你不需要再多创建一个Library Module,只需引用这个AAR文件即可,Android Sudio会自动把AAR包里的文件跟你的项目融合。 本文介绍如何打包aar文件,有时候我们不希望被人看到库文件的源代码,这就
首先我现在使用的是Android4.0以上的版本,不过网上说的基本上都是Android2.3版本的Android的Apk混淆编译。今天下午弄了两个小时终于弄好了,之间出现各种问题,纠结。在看下面问题之前首先贴出我混淆成功编译之后的截图,给大家看看效果:反编译之后,基本上都看不出来。我是用这个软件查看混淆编译之后的代码的,你也可以通过结合dex2.jar和jd-jui工具查看。首先打开sdk下的to
转载 2024-06-13 10:08:01
82阅读
Android studio 上的混淆代码 然后大家看看打包的配置文件build.gradle里面的一段配置代码 了解一下打包过程。 然后大家看看打包的配置文件build.gradle里面的一段配置代码 //混淆,新版本是ninifyEnabled不再是runproguard minifyEnabled true //加载默认混淆配置文件及自定义混
知识点掌握代码混淆方式以及项目打包流程,实现项目打包。掌握第三方加固软件的使用,使用该软件对项目进行加固掌握项目发布到市场的流程,能够将头条项目上传到应用市场当应用程序开发完成之后,需要将程序放到应市场中供用户使用。在上传到应用市场之前,需要对需程序代码进行混淆、打包、加固等,以提高程序的安全性。所有企业的项目都必须经历这一步。1. 代码混淆为了放置自己开发的程序被别人反编译并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
转载 2023-11-08 06:29:08
50阅读
Android开发中混淆代码总结 为了防止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窃取,混淆代码能有效防止被反编译,也避免别人二次打包,下面来总结以下混淆代码的步骤: 语法-include {filename} 从给定的文件中读取配置参数 -basedirectory {directoryname} 指定基础目录为以后相对的档案名称 -injars {class_path} 指定要处理
一、反编译1.获取工具:  既然是反编译,肯定要用到一些相关的工具,工具可以到这里下载,里面包含三个文件夹,用于反编译,查看反编译之后的代码;  其实这两工具都是google官方出的,也可在google code上下载 dex2jar,apktool;2-1.反编译获取Java源代码:  将要反编译的apk文件后缀改为zip并解压,得到classes.dex,它就是java文件编译再通过dx工具打
0x00 前言由于杀软对商业壳比较敏感,并且商业壳检测,脱壳技术比较成熟,病毒作者一般不会去选择用商业的壳来保护自己的恶意代码,所以混淆壳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混淆壳可以有效对抗杀软,因为这种壳一般不存在通用的检测方法,并且很难去静态的脱壳,所以其恶意代码就不会被发现,从而使自己长时间的存在.对于恶意代码分析者来说,分析这种带混淆壳的样本往往会花费很大精力,甚至有时候会使分析变得不可能。本文主要几
转载 7月前
27阅读
Springboot打包代码,反编译后代码混淆前言在我们写完springboot程序,打完jar包,放置服务器进行部署,若有人将服务器上jar包拉取下来,进行反编译,是可以还原代码的,那么我们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方案或者措施不让反编译还原原始代码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探讨一下jar包混淆。一、 什么是编译。就是把代码跑一下,然后我们的代码 .java文件 就被编译成了 .class 文件。二、什
# Android 如何还原混淆代码项目方案 Android应用在发布时通常会通过ProGuard或R8进行混淆,以保护源代码不被逆向工程。然而,当需要调试或逆向分析这些应用时,如何将混淆代码还原成可读的形式,便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个项目方案,通过工具和策略来实现还原混淆Android代码。 ## 项目目标 1. **分析和理解混淆机制**:深入了解ProG
原创 2024-09-08 04:38:45
507阅读
Q: Bus message和Event有什么不同?和signal又有什么不同? A: bus message是用于gstreamer和application之间交互用的,比如EOS,如果是bus message则是gstreamer告诉app -- End of Stream。而Event是用于gstreamer内部的,比如src element发出EOS Event,然后该
转载 2024-08-01 17:12:14
40阅读
目录Java代码混淆工具ProGuard简介描述作用的环境功能工作原理下载使用时注意事项版本问题JDK位数问题Java的字节码验证问题关于使用类似于Hibernate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在Maven项目中 使用ProGuard引入Proguard 插件附一张桌面版的截图Java代码混淆工具ProGuard由于Java 代码的 class类很容易被反编译,为了保证知识产权有时候需要将代码进行混淆。而P
转载 2023-07-30 14:34:24
181阅读
是这样的,在开发一个软件,想用代码混淆工具进行混淆,在试用了ConfuserEx,DotNETReactor,MaxtoCode,Dotfuscator等工具,发现一个问题,再混淆之后,程序无法运行,会报错。如下图:这下好了,由于考虑到并未引用其它程序集,该程序都在一个程序集下,那么估计多半是代码导致。因为混淆工具大部分功能是依靠反射,将原代码获取重新整理,进行的是名称或是字符串混淆;而流程
Android 代码混淆后有什么用Android创建项目工程时会生成两个文件,project.properties,proguard-project.txt。旧版本是proguard.cfg,自新版本创建项目以后混淆文件的名字是proguard-project.txt文件,以前版本创建出来的是proguard.cfg文件,其实两个文件作用都相同。1.首先打开“project.proper
看到群里的徐大哥被 webpack 折磨许久,写下此混淆还原入门篇,仅供学习参考。实战地址:https://match.yuanrenxue.com/match/16怎么分析就不讲了,直接将 732 这个函数抠下来,去头去尾,形成一个AST可解析的完整代码。格式化代码如下:通过分析代码,可以发现,有很多函数调用的地方:以及:它们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实参都是字面量。那就好办啊,直接把它们全部
转载 2024-01-25 21:27:09
120阅读
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也称为计算机软件还原工程,是指通过对他人软件的目标程序(比如可执行程序)进行“逆向分析、研究”工作,以推导出他人的软件产品所使用的思路、原理、结构、算法、处理过程、运行方法等设计要素,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推导出源代码。反编译作为自己开发软件时的参考,或者直接用于自己的软件产品中---------------好了 下面我把自己研究的反编译的过
AS中怎么获取应用签名 这和eclipse不同,eclipse中可以直接在软件内部查找到,而AS则需要通过命令行形式拿到,具体先进入.android目录下,如图: AS将应用打包 AS版本1.3,步骤都以截图为示例:AS中Build->选择Generate signed APK,然后选择需要打包的应用,如:选择应用后进入这个界面: 因为我之前打过包这里就有之前的keyStore密
   为什么需要代码混淆呢?原因很简单,你的apk很容易被反编译出来,你写的代码都会被看到,因此我们需要在编译过程中对代码进行一定程度的混淆,使得别人不能反编译不出你的代码。下面介绍下具体混淆过程:    新建一个项目,Android Studio默认关闭代码混淆开关,在build.gradle文件中,如下图所示的minifyEnabled 开关,因此如果需
官网介绍:https://www.guardsquare.com/en/proguard/manual/introductionandroid 开发文档:https://developer.android.com/studio/build/shrink-code.html1.混淆的基本原理android平台的混淆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把代码中原来有具体含义的包名,类名,变量名,方法名等名称全部替换成按顺
一、前言     Java代码时非常容易反编译的,但是代码被反编译有可能泄漏核心技术,所以一个安全性高的程序最起码要做到的一件事就是:对代码混淆。     二、混淆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对程序员来说,Utils类的isEmpty()方法可以更好的理解含义,但是对于计算
转载 2023-08-31 18:47:01
315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