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DN解决方案中overlayunderlay是最为常见二个网络术语,下面我将分享自己对OverLayUnderLay网络理解。UnderLay指的是物理网络,它由物理设备物理链路组成。常见物理设备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负载均衡、入侵检测、行为管理等,这些设备通过特定链路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传统物理网络,这样物理网络,我们称之为UnderLay网络。UnderLay网络比较好
转载 2024-03-11 15:50:11
153阅读
目录(一) Overlay网络模型(二)Underlay网络模型本文分别介绍Overlay网络模型Underlay网络模型。(一) Overlay网络模型跨主机网络意味着将不同主机上容器用同一个虚拟网络连接起来。这个虚拟网络拓扑结构实现技术就是网络模型。 物理网络模型中,连通多个物理网桥上主机一个简单办法是通过媒介直接连接这些网桥设备,各个主机处于同一个局域网(LAN)之中,管理员只需
转载 2024-02-08 15:09:39
129阅读
网络基础:以太网从最开始设计出来就是一个分布式网络,没有中心控制节点,网路中各个设备之间通过协议传递方式学习网络可达信息,由每台设备自己决定要如何转发,这直接导致了没有整体观念,不能从整个网络角度对流量进行调控。由于要完成所有网络设备之间互通,就必须使用通用语言,这就是网络协议,RFC就是网络协议法律,相当于国际法,各个设备供应商遵从国际法行事,就基本保证了整个网络世界正常运行。
转载 2024-08-30 14:42:26
635阅读
一、overlay简介1、VxLAN: VxLAN全称是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扩展本地局域网) ,主要有Cisco推出, vxlan是一个 VLAN 扩展协议, 是由IETF定义NVO3(Network Virtualization over Layer 3) 标准技术之一,VXLAN特点是将L2以太帧封装到UDP报文(即L2 ov
转载 2024-02-29 14:57:15
1386阅读
四层负载均衡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灵活性可用性。四层负载均衡,也就是主要通过报文中目标地址端口,再加上负载均衡设备设置服务器选择方式,决定最终选择内部服务器。实现方式通过发布三层 IP 地址(VIP),然后加四层端口号,来决定哪些流量需要做负载均衡,对需要处理流量进行 N
文章目录?教程说明?配置透视串流调试功能?第一步:设置 OVRManager?第二步:添加 OVRPassthroughLayer 脚本?第三步:在场景中添加虚拟物体?第四步:设置相机?第五步(可选):删除场景中天空盒 ?教程说明这期教程我将会介绍如何在 Unity 中,利用 Meta XR SDK,去配置 Meta Quest 中 Passthrough 透视功能。通过 Quest
对计算机网络或者 Kubernetes 网络稍有了解工程师都应该听说过延展网络(Overlay Network),Overlay 网络其实并不是一门新技术,它是指构建在另一个网络上计算机网络1,这是一种网络虚拟化技术形式,近年来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演进促进了网络虚拟化技术应用2。  图 1 - 延展网络因为 Overlay 网络是建立在另一个计算机网络之上虚拟网络,所以
转载 2024-03-08 21:33:30
146阅读
 很久没写东西了,这篇写一个轻松的话题。文章创意来自某天一个读者留言,TA 对 NSX 中部分名词意思表示困惑,希望知道其准确意思。这篇就来吐槽一下 NSX-v 中一些不合理命名,纯属娱乐。 0x00. 传输区域 - Transport Zone 说实话,这是我刚学 NSX 时花了1年时间还没准确理解这个设定意义名词。 在 NSX
转载 2024-05-13 08:32:35
110阅读
相比于传统车辆自组网,基于蜂窝网V2V通信技术具有覆盖范围更广、灵活性更高、数据传输速率更快优点。D2D技术可用于支持V2V在蜂窝网下通信[1](本文称作D2D-based V2V通信),使用该技术,车辆间通信不用经过基站转发,减轻了基站负担。蜂窝网下D2D-based V2V有OverlayUnderlay两种通信模式,前者为D2D-based V2V用户分配专用频谱资源,而Und
overlay网络与underlay网络Underlay网络传统IT基础设施网络,由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组成,借助以太网协议、路由协议和VLAN协议等驱动,保证任何两个点路由可达,其中包含了传统网络技术,它还是Overlay网络底层网络,为Overlay网络提供数据通信服务。Underlay 网络是专门用来承载用户 IP 流量基础架构层,它与 Overlay 网络之间关系有点类似物理机
转载 2024-02-23 15:54:17
54阅读
在配置了网络虚拟化(Overlay网络结构中,处于Overlay网络中虚机数据包封装MAC地址学习传统物理网络(Underlay)相似又不尽相同。除了我们了解Overlay网络需要借助Underlay网络进行二次封装之外,其MAC地址学习过程也相对要曲折一些。这些MAC地址学习过程取决于多种因素:     1)  虚机是否在同
转载 2024-08-19 10:49:23
54阅读
资料源于华为官网,报以学习分享态度做了改编笔记Overlayunderlay解耦来实现SDN控制器业务下发,常说转控分离Overlay 组网方式分network overlay集中式network overlay分布式hybrid overlayVXLAN 技术​通过VXLAN来实现Overlay网络,原理就是在Underlay之上构建出一个虚拟网络,这是一个隧道技术通过封装实现。VXL
原创 2022-02-27 19:33:02
2855阅读
root@ubuntu:/home/ubuntu# tree . . ├── containerddemo │ ├── main │ └── main.go ├── dirA │ ├── b.txt │ └── x.txt ├── dirB │ ├── bb.log │ ├── b.txt │ └── x.txt ├── dirC └── work &nbsp
数据中心网络里UnderlayOverlay 2017年01月09日 15:47:50 阅读数:1640 数据中心网络里UnderlayOverlay Underlay网络        以太网从最开始设计出来就是一个分布式网络,没有中心控制节点,网路中各个设备之间通过协议传递方式学习网络可达信息,
OVERLAY NETWORK REVIEWOVERLAY NETWORK最早受到关注始自P2P,在此之前,尽管类似隧道、vpn技术已经具备了OVERLAY特征,但是波澜不兴,中规中矩,到了P2P,天翻地覆,颠覆性技术横空出世,人们开始正视OVERLAY威力。 通常,OVERLAY NETWORK要比基础网络简单,至少从复杂性上来说,P2P、ALM这些网络现在还
转载 2024-03-05 22:03:28
64阅读
1 什么是underlayoverlay?常规解释:underlay: 现实物理基础层网络设备。-数据中心基础转发架构网络。以太网最初设计时候就是一个分布式网络架构,没有中心控制节点,网络中节点通过协议传递学习网络可达性信息。 underlay就是数据中心场景基础物理设施,保证任何两个点路由可达,其中包含了传统网络技术。overlay:一个基于物理网络之上构建逻辑网络。over
原创 2023-05-24 00:01:06
1576阅读
1. 简介  生成式模型(generative model)会对x xy y联合分布p(x,y) p(x,y)进行建模,然后通过贝叶斯公式来求得p(y|x) p(y|x), 最后选取使得p(y|x) p(y|x)最大yi yi. 具体地, y∗=argmaxyip(yi|x)=argmaxyip(x|yi)p(yi)p(x)
转载 2024-10-21 22:44:59
41阅读
近几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普及,部署大量虚拟机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不过,虚拟机需要在网络中无限制地迁移到目的物理位置,在传统数据中心网络中几乎无法满足,这样虚拟机在迁移范围上要受到网络架构限制,在规模上要受网络规格限制,网络隔离分离能力也制约着虚拟机大批量部署,解决这些虚拟机迁移问题理想方案是在传统单层网络(Underlay)基础上叠加(Overlay)一层逻辑网络,将网
转载 2024-04-22 10:30:11
39阅读
在线离线事件  navigator.onLine 是一个值为 true/false  (true 表示在线, false 表示离线) 属性。。当浏览器从在线与离线状态中切换时,会触发「online」与「offline」这两个事件,这两个事件会在页面的 <body> 上触发。此外,该事件会从 document.body 冒泡到 document 上,最后到达 window。
Taint Toleration节点亲和性,是pod一种属性(偏好或硬性要求),它使pod被吸引到一类特定节点。Taint 则相反,它使节点能够排斥一类特定 podTaint toleration 相互配合,可以用来避免 pod 被分配到不合适节点上。每个节点上都可以应用一个或多个taint ,这表示对于那些不能容忍这些 taint pod,是不会被该节点接受。如果将 tol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