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的刷光业原火,解放双手,节省樱饼,拯救小纸人。项目地址OnmyojiAutomation准备工作安装Airtest安装阴阳师桌面版心路历程阴阳师的副本流程都差不多,开始挑战->等待->红蛋奖励界面点击->开始挑战->等待->...,以此流程循环。作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这种机械的工作怎么能手动点?樱饼不够怎么办,手动肝是不可能的。那我们操起Python这
一:断言简介断言就类似QTP中的检查点。对上一个request返回的信息,做字符串、数据包大小、HTML、XML、图片等判断,因为请求成功了,并不代表响应结果一定正确。二:使用方法:1:在你选择的Sampler下添加对应的断言(因为不同类型的断言检查的内容不同)。配置好响应的检查内容(根据断言情况而定,有的断言控制面板不需要添加任何内容,如XML Assertion)。2:添加一个断言结果的监听器
启动器实际上也是一个 .py 文件,里面所编写的内容,实际上是基于1个叫 AirtestCase 的类,这个类继承了 unittest.TestCase ,其目的在于Airtest在运行用例脚本时,添加所有执行基础Airtest脚本的相关功能。 前言我们都知道,在命令行运行Airtest脚本时, airtest run test.air 指令后面附带的
本次IDE更新主要是将IDE里的 airtest更新到1.1.4版本 并 新增自动更新 的功能,另外还修复了一些常见的bug。 iOS-Tagent也进行了更新,适配了xcode11.5和iOS13.5。(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AirtestProject/iOS-Tagent)  前言本次IDE更新主要是将ID
转载 2024-03-08 22:08:28
110阅读
前言Airtest 写app自动化的时候,页面上的有些元素并不是固定的显示的,有的会等待一定时间才会出现。于是可以用wait方法等待元素出现,再进一步操作wait 等待元素wait方法作用,一直间隔interval秒去查找指定的的v对象,直到时间超过timeout后未找到就报TargetNotFoundError错误,期间如果每次的间隔查找遇到错误就调用inervalfunc方法wait(v,ti
  在unittest单元测试中也提供了断言的方式,通过断言判断用例有没有成功。unittest常用断言unittest框架的TestCase类提供以下方法用于测试结果的判断方法检查assertEqual(a, b)a ==bassertNotEqual(a, b)a !=bassertTrue(x)bool(x) is TrueassertFalse(x)Bool(x) is Falseasse
探索Airtest Project的iOS Agent:强大的自动化测试工具 iOS-Tagent iOS support agent for automation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h_mirrors/io/iOS-Tagent 在软件开发中,自动化测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帮助我们提高效率,确保产品质量。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个专门针对iOS平台的自
文章目录一、Python中为False的数值断言失败二、Python逻辑表达式为False的断言失败三、自定义断言报错信息 一、Python中为False的数值断言失败在Python语言中表示False的数值即各个数据类型的空值,如整数的0,字符串的空字符串,None值,空列表、空字典、空集合、空元组,布尔类型的False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空格的字符串的值不是False,编写测试脚本
转载 2024-05-28 23:35:05
110阅读
对于断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编程语言也都有断言这一特性。简单地讲,断言就是对某种假设条件进行检查。在 C 语言中,断言被定义为宏的形式(assert(expression)),而不是函数,其原型定义在<assert.h>文件中。其中,assert 将通过检查表达式 expression 的值来决定是否需要终止执行程序。也就是说,如果表达式 expression 的值为假(即为 0
转载 2024-10-29 19:59:38
83阅读
Airtest自动化测试1. 安装AirtestIDEAirtestIDE下载地址。我下载的是AirtestIDE_2019-09-10_py3_Mac10-12.dmg。下载完成之后,直接安装即可。2. 设备连接2.1 部署iOS-TagentiOS-Tagent下载地址git clone git@github.com:AirtestProject/iOS-Tagent.git把手机连接到电脑上
转载 2024-03-15 13:21:44
85阅读
前言和思路Airtest提供了好几个assert断言方法,但是断言方法必然会带来程序中断。有人可能会觉得中断了问题不大,少量的测试代码问题确实不大,及时中断,及时发现问题。但若是很多的测试用例,那中断反而会导致测试时间大大延长。这样就必须选用一个测试框架来组织执行测试用例。在有些资料里,建议我们捕捉异常,就是try--catch的方式,但这个未免有些麻烦。原本考虑了pytest+allure,发现
转载 2024-05-23 22:46:25
43阅读
断言(assertions):断言(assertions)是测试方法中的核心部分,用来对测试需要满足的条件进行验证。这些断言方法都是 org.junit.jupiter.api.Assertions 的静态方法。JUnit 5 内置的断言可以分成如下几个类别: 检查业务逻辑返回的数据是否合理。 所有的测试运行结束以后,会有一个详细的测试报告;1、简单断言 用来对单个值进行简单的验证。如: 方法 说
断言1、Java断言(assert)的介绍和使用在Java编程中,断言(assert)是一种测试的工具,用于在代码中进行条件检查和调试。通过使用断言,我们可以验证程序的逻辑和假设,确保程序在运行时达到预期的结果。本文将介绍Java中的断言概念以及如何使用断言来提高代码的可靠性和调试效率。2、什么是断言断言是一种在程序中添加的检查机制,用于在运行时验证特定条件是否为真。它是一种声明,用于表达代码中
转载 2024-10-12 12:41:31
0阅读
本篇来介绍TestNG中的Assertion,也是断言。前面介绍了@Test注释下大部分的属性的功能和基本使用。这篇介绍,写测试用例中的断言部分。我们知道,一个测试用例的水平高低,主要是看断言的水平。断言能体现出测试的思维和测试角度,所以断言是测试中最难写的部分,自动化测试用例最难的也是在断言。举例一个接口测试的常见流程1)  发送接口请求2)  断言接口响应状态是不是200
一、断言 基础知识 测试用例三要素:输入、执行条件、预期输出 预期输出就要靠断言来实现,简单来讲就是实际结果和期望结果去对比,符合预期那就测试pass,不符合预期那就测试 failed 1.断言语法 pytest与unittest不同,pytest使用的是python自带的assert关键字来进行断
原创 2022-05-28 01:39:43
1296阅读
“滑动”是自动化测试中最常模拟的操作之一,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上下左右滑动这些。我们只需要通过 airtest/poco 的 swipe 接口即可实现。这个接口我们在往期推文“你的swipe接口用不好,是因为...”中也有详细介绍过,这里就不再重复,感兴趣的童鞋直接戳链接即可查阅。 那么,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滑动操作,比如 滑动解锁、多指滑动 或者 双指捏合 这些,
一、用途可视区域即我们浏览网页的设备肉眼可见的区域,如下图 在日常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判断目标元素是否在视窗之内或者和视窗的距离小于一个值(例如 100 px),从而实现一些常用的功能,例如:图片的懒加载列表的无限滚动计算广告元素的曝光情况可点击链接的预加载二、实现方式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可视区域,我们常用的有三种办法:offsetTop、scrollTopgetBoundingClientRec
前言上一篇讲到fixture通过scope参数控制setup级别,既然有setup作为用例之前前的操作,用例执行完之后那肯定也有teardown操作。这里用到fixture的teardown操作并不是独立的函数,用yield关键字呼唤teardown操作scope="module"1.fixture参数scope="module",module作用是整个.py文件都会生效,用例调用时,参数写上函数
Python 断言失败 ## 引言 在 Python 编程中,断言是一种常见的调试技术。断言用于在程序中使用布尔表达式来确认某个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条件不满足,则会引发 AssertionError 异常。断言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程序在达到某个关键点时,对一些关键的假设进行验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断言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失败。 ## 断言的基本语法 在 Python 中,断言的基本语法是
原创 2023-09-09 04:09:55
402阅读
python unintest单元测试框架提供了一整套内置的断言方法。   1. 如果断言失败,则抛出一个AssertionError,并标识该测试为失败状态。   2. 如果成功,则标识该测试为成功状态。但存在一个缺点,测试用例中含有多个断言时,一个断言失败,抛出异常,后续断言不再继续执行,也就无从知道后面断言结果。如果使用Python+pytest框架,pytest中的pytest-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