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册中心为什么需要服务治理?随着单体应用向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迁移,面向不同业务域的微服务越来越多,微服务集群的规模增长迅速。之前只需要对单体应用进行监控管理的情况,现在则要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个微服务的监控管理。服务的特点及优势根据业务范围拆分成多个服务各个服务独立运维部署服务间可通信(Rest、RPC、MQ)服务的优势架构上系统更加清晰核心模块稳定,以服务组件为单位进行升级,避免了频繁发
微服务的发展微服务倡导将复杂的单体应用拆分为若干个功能简单、松耦合的服务,这样可以降低开发难度、增强扩展性、便于敏捷开发。当前被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推崇,很多互联网行业巨头、开源社区等都开始了微服务的讨论和实践。微服务落地存在的问题虽然微服务现在如火如荼,但对其实践其实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鉴于经验、技术实力等问题,微服务落地比较困难。如著名架构师Chris Richardson所言,
 于是,大李向老张展示了下面的架构图:▲Figure 1 – A公司打车软件架构▲ 老张仔细看了看后说:“目前我们的软件架构已经做了数据存储分离,并且把计算模块和存储模块都搬到了京东智联云上,用虚拟机来代替物理机。我们的计算单元也可以做横向扩展来应对高峰流量,架构已经很灵活了,那么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 大李思索了一下娓娓道来:“我们现在面临的
微服务改造系列之一:总览 1 写在前面 背景 技术圈流行一句话,凡脱离业务谈架构的,都是耍流氓。作为微服务改造系列的第一篇博客,首先介绍一下实施这次技术改造的背景。 第一,我所在公司(简称XR)的后台服务采用的主技术栈是Scala,虽然开发效率很高,但也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1.由于Scala语言强大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函数式特性,很容易写出俗称“意大利面条”式的代码,一个类文件动辄上千行,代码
微服务近年来炙手可热,如果在后端服务领域诸多热门技术趋势中,比如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找出一个最火的方向,那么非微服务莫属。微服务架构通过有效拆分应用,解耦系统,提供更好的软件伸缩性和企业的敏捷性,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它不是一种横空出世的技术,事实上微服务microservice的概念已经存在多年,一度曾是软件开发的宠儿。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开发人员所推崇,并在互联网企业当中大量落地。
近年来,在软件开发领域关于微服务的讨论呈现出火爆的局面,有人倾向于在系统设计与开发中采用微服务方式实现软件系统的松耦合、跨部门开发;同时,反对之声也很强烈,持反对观点的人表示微服务增加了系统维护、部署的难度,导致一些功能模块或代码无法复用,同时微服务允许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框架来开发各个系统模块,这又会增加系统集成与测试的难度,而且随着系统规模的日渐增长,微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
简介:Spring Cloud Eureka 是Spring Cloud Netflix微服务套件中的一部分,他基于 Netflix Eureka做了二次封装,主要负责完成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治理功能。Spring Cloud通过为Eureka增加了Spring Boot风格的自动配置,我们只需通过引入简单的依赖和注解配置就能让Spring Cloud构建的微服务应用轻松的与Eureka 服务治理
如果你是一位程序媛,你一定知道完美日记。如果你是一位程序员,你的那个她一定知道完美日记。今年双11,完美日记仅用28分钟就超过了2018年双11全天的销售额,成为第一个登上天猫双11彩妆榜首的国货品牌。在这个遍地都是漂亮小姐姐、号称男人(特指程序员)天堂的公司里,拥有着一支什么样的基础架构技术团队,他们是如何在 4 个月内筹建、上线电商平台的呢?本文将为您分享他们在实践微服务过程遇到的难点和优化思
在我的《高并发系统设计目标之可扩展性》博文中提到,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会沿着AKF的Y轴进行微服务改造。本文就介绍一下微服务改造的基本原则微服务改造原则1、单个服务内部应该是高内聚低耦合的,也就是单一服务内部应该只做自己相关的事情,不是自己职责的功能交由其他服务完成,服务之间应该有明显的边界; 2、微服务改造应该是边改造边支持业务的发展的,不能为了改造而停止业务的迭代。因为要是停止了业务
喜欢我的都关注我了~上篇主要讲服务,下篇我们谈谈微服务。很显然,服务来自于真实世界的映射。对于微服务,我们也要寻找真实世界的隐喻。1.  微服务,让服务走向专业和精细分工。2017年的某一天早上,我路过了一段因为修地铁而导致的破落的街区,又穿过稼先路与坂雪岗大道交叉路口的滚滚灰尘,转眼看到了拐角处幸存的中国银行。这一天,我要体验中国银行的服务。大堂入口的笑容可掬的两位美女大堂经
    最近在考虑将这些年写的若干个单体服务(monolithic)按照微服务方式重写一下,以便获得高可用性、高吞吐量、易维护性等好处。先是看了些关于Orleans的资料,觉得适合作为服务的基础架构,但怎么从传统服务微服务转变,特别是服务的粒度问题还没搞明白,恰巧今天看到微软service-febric(Azure 版的Orleans)文档(https://docs.micr
7.1、微服务重构概述 单体应用转换为微服务的过程是应用现代的一种形式。这是几十年来开发人员一直在做的事情。因此,在将应用重构为微服务时,有一些想法是可以重用的。 一个不要使用的策略是「爆炸式」重写。就是你将所有的开发工作都集中在从头开始构建新的基于微服务的应用。虽然这听起来很吸引人,但非常危险,有可能会失败。 据 Martin Fowler 讲到:「爆炸式重写的唯一保证就是大爆炸!」(
首先,先说下服务治理的边界,本质上任何能提升服务可用性,性能,让服务更稳定等等,只要是能让服务运行的更好,都属于服务治理的范畴。服务治理比较常见的话题:服务发现,服务变更管理,服务监控,服务扩容缩容,服务自我保护,服务降级,服务授权防攻击,服务上线验证和灰度发布,服务问题定位和跟踪,服务负载,服务实例的调度等等。微服务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简单点讲,就是把复杂的大应用,解耦拆分成几个小的应用。这
采用微服务是分解单片应用(monolithic application)的一种方式。这样做可以获得更高的解耦程度、关注点分离,以及快速部署等优势。但是,这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好的方式。Todd Hoff对这两种架构方式进行了描述与比较。\\ Todd提到了今年早些时候在twitter上发生的一场辩论,这场辩论的参与者包括了Adrian Cockcroft、Sam Newman 和 John All
一、改造背景1、针对单体架构的web应用,底层依赖单一数据库。2、单体应用显示出的痛点如下1)宕机频繁:由于各个模块都部署在一起,所以任何模块之一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应用崩溃。2)启动慢:单体应用越来越大,导致应用启动速度越来越慢,长达十几分钟。3)修复慢:开发效率低,由于模块之间耦合,本地调试,启动非常耗时,修复问题非常耗时。3、改造过程需要以业务作为出发点,以用户为中心1)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
原创 精选 2022-05-31 11:04:09
2673阅读
1点赞
前言以前经常提到微服务,而且微服务已经经过2014年后演变成大部分公司的主流技术架构设计,经过了很多市场产品的考验,想简单说说微服务的演进。1. 大型单体应用实际上很多应用的第一个阶段很可能是大型单体应用,在0几年很流行,was,weblogic等热部署能力,即使现在手机端app也在用,那个时候部署一个企业应用很慢,很重,需要小型机,大型机等,这些在现在可能还会在一些企业或者xx部门有遗留。然而大
一、微服务1.1、微服务简介    In short, the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al style is an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 single application as a suite of small services, each running in its own process and
简介: 作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物流企业之一,申通快递一直积极探索技术创新赋能商业增长之路,以期达到降本提效目的。目前,申通快递日订单处理量已达千万量级,亿级别物流轨迹处理量,每天产生数据已达到 TB 级别,使用 1300+ 个计算节点来实时处理业务。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与云原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决策者清晰地认识到「云原生化将成为 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也是完成企业数字转型的最短路
文章目录1.eureka基础知识什么是服务治理什么是服务注册与发现Eureka包含两个组件: Eureka Server和Eureka Client1.Eureka Server提供服务注册服务2.EurekaClient通过注册中心进行访问用例项目的构架2.单机eureka的构建注册一个简单的Eureka单机配置1.建一个空工程工程2.添加依赖3.配置yml文件4.写主启动类5.运行把服务注册到
微服务改造对单体架构现状的不满和难以控制是推动微服务改造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用相应的策略模式进行微服务改造。技术债务单体架构下技术债务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总结下来这些技术债务大体可以分为业务复杂、交付质量低、非功能需求不达标等三大类。● 业务复杂:开发人员依靠模块的叠加加速软件交付,后期形成规模庞大的单体架构,导致业务代码臃肿、业务逻辑耦合、无法复用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