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C、MDC以及ThreadContext当处理多线程应用程序,特别是web服务时,跟踪事件可能会变得困难。当针对多个同时存在多个用户生成日志记录时,你如何区分哪个行为和哪个日志事件有关呢?如何两个用户没有成功打开一个相同文件,或者在同一时间没有成功登陆,那么怎么处理日志记录?你可能需要一种方式来将日志记录和程序中唯一标示符关联起来,这些标识符可能是用户ID,会话ID或者设备ID。而这就是
linux系统环境下,不管是root用户还是其他用户只有登录系统后操作都可以通过命令history查看历史记录。假如一台服务器有多人登录,一天因为某人误删了重要数据这时通过history是没有什么意义,那有没有办法实现通过记录登录后ip地址和登录用户名分类记录操作历史记录呢?#vim /etc/profile    配置文件里添加如下代码#PS
原创 2015-09-28 17:36:48
2012阅读
在/etc/bashrc中追加以下内容exportHISTFILESIZE=10000000exportHISTSIZE=1000000USER_IP=who-uami2>/dev/null|awk'{print$NF}'|sed-e's/[()]//g'exportHISTTIMEFORMAT="[%F%T][whoami][${USER_IP}]
转载 2018-10-08 20:48:32
4839阅读
1点赞
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Writer; import j
转载 2011-08-30 22:58:25
135阅读
通过设置日志文件可以对每个用户每一条命令进行记录,这一功能默认是不开放,为了打开它, 需要安装pacct工具, 并执行以下命令: #touch /var/log/pacct #accton /var/log/pacct 执行读取命令lastcomm [user name] –f /var/log/pacct
原创 2013-08-05 13:06:38
1071阅读
前言我们无论开发什么应用,其中都会有一个功能需求——记录操作日志,有了操作日志记录既保证应用完成性,也可以在因为误操作而出现系统崩溃情况下通过操作日志进行溯源,可以说记录操作日志功能在任何一款应用软件中都是不可或缺。那么各位小伙伴可以想一下,如果我们要实现记录操作日志功能,我们该怎么实现呢?最简单粗暴办法就是在每一个方法里增加一行代码来记录本次操作(插入操作日志表,本质就是一条 in
linux 记录每个用户操作记录在linux系统环境下,不管是root用户还是其它用户只有登陆系统后用进入操作我们都可以通过命令history来查看历史记录可是假如一台服务器多人登陆,一天因为某人误操作了删除了重要数据。这时候通过查看历史记录(命令:history)是没有什么意义了。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实现通过记录登陆后IP地址和某用户名所操作历史记录呢?答案:有的。通过在/etc/pro
转载 精选 2016-02-16 18:02:44
2998阅读
背景由于业务涉及收入敏感信息,需记录数据变更前内容和变更后内容,但是不能为完成任务而硬编码,要适用于不同bean。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使用泛型、反射和基于AOP自定义注解技术来完成,对对象属性描述通过自定义注解来完成,读取里面的属性进而记录修改历史。需求分析利用泛型、反射和自定义注解技术,分别比较修改前后两个Bean实例、所有添加了自定义注解成员变量,当值不一致时,记录变量名称和修改前后
转载 2023-06-20 01:41:43
548阅读
 一、如果你系统有多个用户,你想知道每个用户登录系统做了哪些操作,从那里登录,登录时间等待一系列信息,那么请按我做吧。 二、编辑脚本 vi /etc/profile.d/accountlog.sh historyLog(){     logDir=/data/accountlog     dateStamp=`date
原创 2012-07-21 13:39:03
1106阅读
2点赞
4评论
前言关于日志,在大家印象中都是比较简单,只须引入了相关依赖包,剩下事情就是在项目中“尽情”打印我们需要信息了。但是往往越简单东西越容易让我们忽视,从而导致一些不该有的bug发生,作为一名严谨程序员,怎么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呢?所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日志那些正确使用姿势。正文日志规范命名首先是日志文件命名,尽量要做到见名知意,团队里面也必须使用统一命名规范,不然“脏乱差”日志
简介:上一篇文章“JAVA语言—AOP基础”已经详细介绍了AOP各个功能接口,已经使用步骤,这篇文章就是基于此来做一个小案例。案例功能是记录登录用户对于数据库表相关信息进行增、删、查、改操作记录下来,并且存储到数据库中目录1、需求分析2、操作步骤2.1 引入起步依赖2.2 创建表结构,引入实体类2.3 自定义注解@MyLog2.4 创建切面类3、总结1、需求分析操作日志记录登录用户
易哥,高级软件架构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我们开发业务系统通常会提供给很多人使用,那在使用过程中,日志系统变得非常重要。日志系统记录用户行为有以下作用:从系统用户角度看:它展示了用户自身操作历史和具体对象变动历史,便于用户进行梳理从系统管理员角度看:它可以记录了所有用户操作,便于我们定位异常行为例如,在gitproject操作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操作日志展示
# Java操作日志记录 日志记录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追踪问题、分析系统性能以及监控应用运行状态。在Java开发中,我们可以使用日志记录框架来实现日志生成和管理。本文将介绍Java中常用日志记录框架,并提供示例代码帮助读者快速上手。 ## 什么是日志记录 日志记录是指将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关键信息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可以包括错误日志、警告日志
原创 10月前
98阅读
    在linux系统环境下,不管是root用户还是其它用户只有登陆系统后用进入操作我们都可以通过命令history来查看历史记录,可是假如一台服务器多人登陆,一天因为某人误操作了删除了重要数据。这时候通过查看历史记录(命令:history)是没有什么意义了。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实现通过记录登陆后IP地址和某用户名所操作历史记录呢?答案:有的。  编辑&nb
原创 2012-10-12 14:15:16
696阅读
1点赞
1评论
java使用自定义注解实现业务操作日志保存整体描述具体实现1. 创建自定义注解2. 创建自定义注解解析器2.1 方法说明:请求前2.2 方法说明:请求中2.3 方法说明:请求后2.4 方法说明:拦截异常2.5 注解解析器完整代码3. 在controller层使用注解结语 整体描述使用Springboot框架,之前项目中有Log注解,但是不满足项目需求,需要对指定几个接口进行操作日志保存,这
一、概述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可用不同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回操作。它将发送者与接收者解耦,发送者通过命令对象来间接引入接收者,使得系统具有更好灵活性。二、结构与实现Invoker(调用者):通过命令对象来执行请求,与抽象命令类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运行时再将一个具体命令类注入其中,再具体调用命令对象execute()方法,从而实现间接调用请求接
文章目录SpringBoot 结合全局自定义异常优雅实现记录客户操作日志1 优雅全局自定义异常1.1 定义异常类型枚举1.2 定义枚举缓存码映射类(参考springBoot-redis源码实现)1.3 定义restFul统一返回类1.4 全局自定义异常-@ControllerAdvice2 优雅实现记录客户操作日志2.1 swagger2依赖包2.2 附上operation_log表结构2
目录Java日志记录最佳实践一、日志简介1.1 日志是什么(WHAT)1.2 日志有什么用(WHY)1.3 总结二、日志框架(HOW)2.1 常用日志框架2.1.1 Logging2.1.2 commons-logging2.1.3 Slf4j2.1.4 Log4j2.1.5 Log4j22.1.6 Logback2.2 日志框架怎么选三、记录日志时机四、日志打印最佳实践4.1 日志变量定义4
看完本文可能会对你有帮助点:1,如何记录用户操作日志。2,更加深入了解Spring面向切面编程。3,更加了解自定义注解类。具体实现步骤大致四步:1,创建日志记录实体和数据表。2,自定义注解类。3,创建切面类用于写日志记录具体操作逻辑4,在业务方法上添加自定义注解实现功能效果图(本人是基于Springboot+JPA+Layui做) 具体实现如下:第一步,创建实体如下: 
1.记录日志操作步骤(采用环绕通知方式)2.写记录日志aop组件LoggerBean.java就是普通类3.类中写个方法public Object loggerOperation(ProceedingJoinPoint pjp) throws Throwable { //ProceedingJoinPoint为连接点对象 Object obj = pjp.proceed();// 执行目标
转载 2023-05-22 13:48:11
289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