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N学习笔记算法原理KNN三要素KNN预测规则1.分类2.回归KNN算法实现方式python代码 算法原理K近邻(K-nearst neighbors, KNN) 所谓k近邻,就是k个最近的邻居的意思,说的是每个样本都可以用它最接近的k个邻居来代表。 KNN算法既可以应用于分类应用中,也可以应用在回归应用中。KNN在做回归和分类的主要区别在于最后做预测的时候的决策方式不同。 KNN在分类预测时
转载 2024-03-25 21:26:10
41阅读
研一上对CNN学习过一段时间,现在要用到论文里面,所以对此进行复习。 附上链接:http://cs231n.github.io/convolutional-networks/#case普通神经网络的参数太多,所以要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其次因为卷积神经网络输入是图片,是三维结构,每一过程都是三维结构。 使用Relu的作用:Relu是一个激活函数,使用它可以让模型实现非线性分类。使用Local Resp
转载 2024-04-01 08:23:21
71阅读
1.生成R_net数据集,并喂入R_net网络训练为了提高R_net数据的质量,我们的R_net数据集会通过P_net精炼一下。把回归框中对应的图片从原理图片中crop出来,resize生成24*24的大小。运行P_Net,得到每个回归框的分类得分和坐标的回归值。P_Net中推理出来的 bounding box 坐标可能超出元素图片的大小,这时候需要做图片处理,把坐标值限定在元素图片内,而空出来的
转载 2024-03-31 20:23:59
56阅读
0510 RNN的东西不会去忘记,直接一串子全部保留下来 Lstm 长短时记忆  可以控制这个参数也是需要去训练 逐渐优化 得到的门单元ft 遗忘门   it 保留门输入经过了一个遗忘门,经过了一个保留门选择性的遗忘和保留  是随时更新ct的状态的 从开始更新到结束 Classification and Location 分类与
转载 2024-03-17 10:41:27
146阅读
目录 一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能做什么二 机器学习的定义三 机器学习算法分类分类,回归的区别:分类,回归问题的共同点: 线性回归线性回归的损失(损失函数/cost/成本函数)四 深度学习中超参数的介绍:1什么是超参数,参数和超参数的区别:2神经网络中包含哪些超参数:3为什么要进行超参数调优:4超参数上的重要顺序:1)学习率,损失函数上的可调参数:在网络参数、优化参数、正
目录 迁移学习与物体定位监测迁移学习物体定位&检测滑动窗口-overfeatRCNNfast R-CNNSSD物体分割 & 语义分割迁移学习与物体定位监测能否将目标检测当成回归问题?对于不同的图片输出的多个对象的边界框,可能输出4个边界框也可能输出8个边界框,输出的数量不固定,所以无法当成是回归问题。迁移学习在实践中,由于很少有足够大的数据集,所以很少有人会选择
前言本文大致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尝试将本文涉及的分类器统一到神经元类模型中,第二部分阐述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发展简述和目前的相关工作。本文涉及的分类器(分类方法)有: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即神经元模型)神经网络(NN)支持向量机(SVM)卷积神经网络(CNN)从神经元的角度来看,上述分类器都可以看成神经元的一部分或者神经元组成的网络结构。各分类器简述逻辑回归说逻辑回归之前需要简述一下线性回归。图
可以从一个基本的例子对其进行解释。比如,我们可以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最终卷积(conv)特征图上添加一个回归头。回归头可以是具有四个输出(x,y,w,h)的浅层全连接神经网络(NN)。一般来说,回归头可以使用基于梯度的算法进行优化,达到获取待检测对象位置的目的。 但是使用回归头有一个极大的限制,就是当图像中只有一个对象时才管用。如果场景中有两个或多个对象,则可能会干扰边界框的回归,因为每个对
本文讲的是【译】如何应对 CNN 中的过拟合问题, 摘要:理解神经卷积网络、欠拟合 & 过拟合、批量归一化什么是卷积、最大池化和 Dropout? 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 欢迎来到本系列教程的第三部分的学习!这周我会讲解一些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内容并且讨论如何解决欠拟合和过拟合。一、卷积(
本文就R-CNN论文精读中 的预测框回归(Bounding box regression)问题进行详细讨论。R-CNN将候选框提取出来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偏移预测的并行处理。 偏移预测即预测框回归(Bounding box regression)问题,我们需要将生成的候选框进行位置、大小的微调。(图摘自b站up“同济子豪兄”的R-CNN论文解读) 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加入这一个Reg
?1 概述基于PCA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回归预测研究是一种利用PCA降维技术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回归预测的方法。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降维技术,它可以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一组新的变量,这些新变量称为主成分,主成分是原始数据中方差最大的方向。通过保留主成分中的大部分方差,可以实现数据的降维,减少特征数量,同时保留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BP神经网络是一种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它
# 使用CNN进行回归分析的Python示例 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是深度学习中一种强大的模型,通常用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但其实,CNN也可以用于回归分析,即在预测连续值时的应用。本文将带您探讨如何使用CNN进行回归分析,同时提供示例代码和可视化图表。 ## 1. 什么是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用于预测某个变量(因变量)与其他变量(
原创 2024-10-24 05:40:58
68阅读
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社团的大型话剧,许久未能敲代码了,话不多记录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在朋友的介绍下,购买了一个腾讯云主机,并买入了一个自己的域名。开始了自己的网站搭建。在网站的搭建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了linux操作系统,没有鼠标的操作,全靠一堆命令来实现,确实让自己感觉很不习惯。特别是自己对vim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以下自己整理了一些vim的命令操作。三.命令行模式操作1.进入插入模式按“
本文以泰坦尼克数据集(Titanic.csv)为例,利用Python,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未知乘客的年龄数据进行预测。需要用到的库: import 读取Titanic数据集,查看数据预览及数据类型: tiedani = pd.read_csv('Titanic.csv') tiedani.head() tiedani.dtypes Titanic前5行数据预览
CNN实现手写数字识别导入模块和数据集import os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 import keras from tensorflow.keras import layers, optimizers, datasets os.environ['TF_CPP_MIN_LOG_LEVEL']='2' (x_train,y_train),(x
# Python CNN回归入门指南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我很高兴能带领你进入深度学习的世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使用Python实现一个简单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回归任务。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展示整个过程。 ## 1. 准备工作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库。这里我们主要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如果你还没有安装这些库,可以通过以下
原创 2024-07-18 05:39:46
54阅读
# 使用 PyTorch 实现 CNN 回归模型 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CNN)通常用于图像处理,而回归任务为我们提供了预测连续值的能力。本文将带你了解如何在 PyTorch 中实现一个简单的 CNN 回归模型。以下是我们将要进行的步骤。 ## 流程概述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2024-10-25 06:02:49
24阅读
CNN学习笔记:Logistic回归线性回归二分类问题  Logistic回归是一个用于二分分类的算法,比如我们有一张图片,判断其是否为一张猫图,为猫输出1,否则输出0。  基本术语  进行机器学习,首先要有数据,比如我们收集了一批关于西瓜的数据,例如  (色泽=青绿;根蒂=收缩;敲声=浊响)  (色泽=乌黑;根蒂=稍蜷;敲声=沉闷)  (色泽=浅白;根蒂=硬挺;敲声=清脆)  每对括号内是一条记
前言在上一篇博文:【计算机视觉——RCNN目标检测系列】一、选择性搜索详解我们重点介绍了RCNN和Fast RCNN中一个重要的模块——选择性搜索算法,该算法主要用于获取图像中大量的候选目标框。为了之后更加顺利理解RCNN模型,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主要介绍RCNN及其改进版本——Fast RCNN和Faster RCNN中一个重要模块——边界框回归(Bounding-Box Regression)。
# 使用PyTorch实现CNN回归 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领域中,卷积神经网络(CNN)通常被用于图像分类、物体识别等任务。然而,CNN也可以用于回归问题,即预测连续值。在本文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PyTorch实现CNN回归。以下是整个流程的概览。 ## 流程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 1 | 导入所需库 | | 2 | 数据准备(加载和
原创 2024-09-27 08:03:46
162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