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产品许可交易的实施困境及价值创造》报告,该报告概述了中国企业在医药产品许可交易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总结了合作各方在许可交易履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战略、运营及业务三个维度分享了建立和加强许可交易管理能力的最佳实践,并为许可交易提供了实施路线图,便于企业立即采取行动。
近年来,医药产品许可交易在中国交易规模量价齐升。许可交易于去年保持活跃,不但交易数量多、单笔交易金额大,而且量价均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的跨境药品许可交易合计174项,其中133项为跨境药品权利引进,41项为向境外授权;另有107项为中国药企之间的药品权利许可。
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肖琨表示:“受惠于内地研发创新政策的积极刺激,加上制药及器械企业于巨大的经营压力下迫切需要加快推出创新性产品,许可交易日渐成为中国医药行业追捧的交易模式。然而,许可协议签署到实现合作目标之间道阻且长,合作各方面临种种挑战,或导致实践中许可交易的合作达成率不能令人满意。”
报告指出,许可交易并非单纯“买断某产品的权益”,而是合作各方长期通力合作。在许可协议签署后的履行过程中,企业遇到的困境既有外部政策及市场环境所致,也与合作各方的管理能力不足有关。就企业自身而言,这些潜在挑战主要是由于对自身及对方合作目的、能力的认知程度不够,以及对实施许可交易的困难预判和应对能力不足。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合作各方可借助业内专家的指导,发现自身及合作方在许可交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据此建立、优化或重塑工作流程,设立许可交易实施跟踪的专属部门,加强主管人员的培训,将各类预期风险的沟通前置至许可协议谈判期间,并为许可交易的全流程制定详尽的实施路线图等,使得许可交易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报告强调,许可交易的管理应从依赖个别专业人员的“个人/机会主义”管理模式,发展为依靠部门间协作的“集体主义”管理模式,再进阶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植根于公司管理制度而设计的“本土/特色主义”管理模式。
总结道:“不论是为了应对经营压力,还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制药及器械企业都必需加强对许可交易的精细化管理,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许可产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