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一年半,瑞幸咖啡要上市了。在刷新拼多多、趣头条IPO的速度后,它如此急于上市最终的目的无非是两种:一是套现、走人,二是继续烧钱、圈地。
一个靠“烧钱”催熟的实体经济,想借助互联网思维上市,在没有实现盈利以前,故事讲得再好听也只是天方夜谭。
试想一杯咖啡亏钱卖,即使销量达到可观的程度,最终还是亏损,而且是巨亏,所以这也是星巴克没有打价格战的原因。
而瑞幸咖啡所谓的互联网战略,即使拥有了大量的用户积累,其产生的数据对于经营咖啡的实体店经济并不会产生实质的利益转化,它不像新零售的成千上万的SKU,面对不同的消费者可以实现商品推荐,从而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像小米手机,对用户的积累可以向其他品类或者内容上转化,可以将这些数据为己所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瑞幸咖啡对于用户数据的积累可以说对其发展的实质用处并不是很大,想以此带来其他营收是不可能的。
而且以“烧钱”的模式疯狂开店(截至今年3月31日,共开店2370家),来迅速占有市场的做法也有很多人不看好,而且依靠与星巴克对标获取流量,以及大额融资、烧钱补贴、口感不佳等负面让瑞幸咖啡在从成立之初就颇受争议。
虽然靠着不错的流量、曝光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但是在本质上,瑞幸咖啡在发展上没有太多创新模式,抢占市场的方法只有一个——烧钱。
其在门店租金、运营成本、物料成本、一般行政费用,以及营销费用居高不下的发展状况下,其烧钱扩张带来的是巨亏。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1季度,瑞幸咖啡营收为4.79亿元,同比增35.94%,净亏损5.52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了4.20亿元;2018年全年,瑞幸咖啡的营收为8.41亿元,净亏损16.19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及天使投资人的净亏损达31.90亿元。按此计算,成立一年半亏损近22亿元,平均每天亏损400万元。
其中,按2018年营收计算,瑞幸咖啡的单杯收入为9.34元,按2018年净亏损计算,单杯亏损17.99元。
在融资方面,瑞幸咖啡4轮融资超5.5亿美元,与亏损对照,可见其烧钱速度之快。
不久前,瑞幸咖啡被爆出动产抵押,将咖啡机、奶箱、粉仓等物品作为抵押物,为4500万元债务做担保。虽然瑞幸方面回应称,这是一笔常规的设备融资租赁,符合轻资产运营的思路。但从中也可以推测出一些端倪,瑞幸确实缺钱,不然也不会做出此等举动,而让大家拿来做新闻。
不过瑞幸咖啡成功的一点是,通过一系列营销极大的吸引了大众与媒体的眼球,一是通过烧钱,二是对标星巴克。但是对比一下二者的市值,星巴克的市值现在是946亿美元,而瑞辛咖啡的估值为29亿美元,二者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很显然,瑞幸咖啡想通过烧钱占有市场,以规模来打败星巴克是很难的,更何况各种咖啡形态太容易进入,竞争无处不在,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的是,咖啡还不是一种必须品,瑞幸咖啡这种模式的竞争力一旦停止补贴,客户的回头率几乎就等于0。
而且到目前,它还没找到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一味地烧钱进行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
从获客方面,到2019年3月31日止,瑞幸咖啡的总用户数为1687万,获取新客的成本从去年同期的103.5元降低到16.9元。但它的用户增长率随着规模变大而放缓,2018年第四季度,瑞幸咖啡的新增用户为650万人,2019年第一季度,新增用户为430万人。
其所积累起来的用户最后能否带来利益的转化以弥补亏损之缺,以其用户数据的作用来看,希望渺茫。
所以对于瑞幸咖啡IPO简单总结就是,一是趁现在一切良好,上市估值,获取相应融资;二是上市圈钱后为投资人提供退出机制;三是把融资来的钱烧进去,继续打补贴战。
但是资本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投资、上市、圈钱、走人。最后留下一堆不知所措的人们,就如同ofo。
一路狂奔的瑞幸咖啡,一直被贴着“野蛮扩张”、“亏损”“等标签,”唱衰之声也不时传出。成立19个月后,瑞幸咖啡迎来敲钟时刻。5月17日,瑞幸咖啡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从成立到上市仅19个月,成为全球最快IPO公司。
不到19个月就上市
今年1月,有报道称瑞幸咖啡正以3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IPO,上市地点为美国或香港,预计最早今年5月份完成。
4月22日,瑞幸咖啡正式向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提交IPO申请,承销商包括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等机构,代码为“LK”。
5月6日,瑞幸咖啡更新招股说明书。
5月9日至16日进行路演,并于5月16日关闭账簿。
5月17日,瑞幸咖啡正式上市,发行3300万份ADS,每份定价17美元,加上绿鞋计划将募集资金6.95亿美元,市值达42.5亿美元。这是今年在纳斯达克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
这意味着,从正式提交IPO申请,到17日上市,瑞幸咖啡仅用25天。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拼多多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从成立到上市用了3年时间,刷新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最快速度;去年9月,趣头条又刷新了拼多多的速度,从成立到上市用了2年多时间。
而瑞幸咖啡再次刷新记录,创造国内企业不到19个月便上市的最快纪录,这也是全球最快IPO公司。
光速扩张,1天开6家
瑞幸咖啡可以说是过去一年最引人注目的成长案例之一。
2017年10月31日,瑞幸咖啡成立。仅用2个月时间,就相继在北京、上海等13座城市开设门店。2018年5月8日正式营业时,瑞幸咖啡的开店数量达400家;截至5月底,瑞幸咖啡的开店总数更是高达525家。
2018年9月10日,瑞幸咖啡宣布,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12月25日,瑞幸咖啡门店数量已经高达2000家。
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开店数量为2370家,其中91.3%为快取店。
数据显示,瑞幸咖啡从成立到正式营业,半年间平均每月开店数量达87家;正式开业后的半年时间,平均每月开店数量更是高达245家。而从正式营业以来,瑞幸咖啡开店1845家,平均1天约开6家店。
根据战略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 年底,从门店数量和销售咖啡的杯数这两个维度看,瑞幸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
业内人士指出,商业成功需要很多条件,瑞幸咖啡未来不一定会成功,但是瑞幸咖啡能够在短短一年之内,发展到如此规模,其在营销、获客和留存等方面一定有独到之处,或许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燃烧的资本
瑞幸咖啡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加持与青睐。在过去19个月里,瑞幸咖啡经过3轮融资。
2018 年4月,瑞幸咖啡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2018年7月,瑞幸咖啡完成2亿美元A 轮融资。不到半年,瑞幸又宣布完成2亿美元的B 轮融资,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参与。
2019年4月18日,瑞幸咖啡宣布在2018年11月完成的B轮融资基础上,额外获得共计1.5亿美元的新投资。其中,星巴克的第二大股东贝莱德(Black 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瑞幸咖啡投后估值29亿美元。
三年合计亏损38亿
瑞幸咖啡一边不断融资,一边在疯狂烧钱,公司被贴上了“野蛮扩张”、“亏损”等标签。
根据公司招股书显示,瑞幸咖啡在2018年的净收入为8.41亿元人民币,净亏损16.19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普通股东及天使股东的净利润为-31.9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13.11亿元。
按2018年营收计算,这一年共卖出9000万杯饮品,瑞幸咖啡的单杯收入为9.34元,按当年净亏损计算,单杯亏损17.99元。简单来说,瑞幸咖啡2018年相当于卖一杯亏两杯。
亏损数字在2019年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瑞幸净收入为4.79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普通股东及天使股东的净利润为-5.7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6.28亿元。
而从2017年以来,瑞幸三年合计亏损高达38亿。
不过,瑞幸咖啡创始人、CEO钱治亚认为,烧10个亿不代表亏损10个亿,烧10亿是代表已经花掉这些钱,烧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能换来用户的,认为是值得的。
与此同时,在持续烧钱的情况下,瑞幸咖啡的后劲开始呈现不足——开店速度已经放缓,2019年第一季度,开店数量仅297家,不到公司全年目标的1/8。
“内忧外患”
对于瑞幸咖啡而言,上市只是开始,接下去要面对更多的“内忧外患”。
国内咖啡消费近年来实现较快增长,咖啡市场竞争激烈,“咖啡大战”或近在眼前。
除了传统咖啡馆Costa、太平洋、动物园咖啡等之外,近年来海出现了一批外卖咖啡、精品咖啡、便利店咖啡、自助咖啡机等新形式的咖啡项目争夺市场。
瑞幸并不是资本的孤宠。4月24日,连咖啡宣布,公司已经完成2.06亿元B3轮融资,此轮融资由连咖啡创始人王江和张晓高、启明创投、高榕资本联合投资。
更早地,星巴克也曾透露,计划于2022年之前在全国扩张至6000家门店,入驻230个城市。
同时,在消费升级及新生代消费者崛起的浪潮下,茶饮巨头们都在加速冲击资本市场。奶茶行业的喜茶、白酒行业的江小白、酸奶行业的乐纯等,都获得了资本的加持。
喜茶将启动上市计划的消息也频频传出,不过喜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并没有上市时间表,“这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我们并不刻意追求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