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自网红茶火了以后,一个基于网红茶模式和互联网的打造的咖啡品牌诞生了,瑞幸开始就带着的资本的火药, 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矛头直接指向国内深耕已久的国外咖啡鼻祖—星巴克。
甚至在星巴克的铁粉一直觉得瑞幸有点low。
瑞幸之路
天眼查显示瑞幸的情况,瑞幸咖啡在2018-03-28注册45000美元在厦门成立。
在2018年11月8日,钱治亚从神州优车董事、副总经理职位离职,离开了自己工作10年的老地方,正式担任瑞幸创始人兼CEO。在她的带动下,亦或是神州优车老板陆正耀的默许下,一批神州优车的中高层员工纷纷跳槽到瑞幸,组成了瑞幸早期的创始团队。
2018年6月12日,瑞幸获得A轮融资2亿美元,12月12日,再获2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有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君联资本、中金公司等。其中,GIC最为有名,素有“亚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资者”之称,主要负责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与大家熟知的淡马锡Temasek Holdings齐名。
2018年12月,瑞幸线下门店突破2000家,2019年总门店预计突破5000家。
扩张路上一路高歌,财务表现却一片惨淡。2018年1-9月,瑞幸亏损高达8.57亿元。公众开始质疑其“请一亿人喝咖啡”、“买5杯送5杯、买2杯送1杯”这种“烧钱补贴+免费送咖啡+快速扩张”的路子行不通。
在一片质疑声中,瑞幸迅速收获了“烧钱营销”、“补贴获客”、“野蛮扩张”、“盈利无期”、“下一个ofo”等诸多备受争议的标签。
2019年,瑞幸咖啡5月17日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股票开盘价为25美元。这家横空出世的新兴咖啡品牌,成立不到19个月便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市
瑞幸战术?
自瑞幸咖啡携资本之势迅速杀入咖啡市场之后,其高额补贴+连年亏损的运营模式一直惹人非议。
在持续亏损之下,其“烧钱”速度能否赶上融资的速度,成为业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瑞幸如何打?这成了瑞幸的是否成功的关键,当然 ,瑞幸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它的路会越走越难(持续烧钱亏损),也没想到会越走越远(上市)。
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众所周知,瑞幸和OFO的打法很像, 前期通过资本注入,依赖微信提供的社交圈,通过用户建立的强关系分享传播,通过下载APP实现盈利(OFO没到盈利,凉了),后期也是靠着疯狂的融资,规模扩张,疯狂获客,高额补贴,城市下沉,消费年轻化模式, 随即两者的一年内估值高达30亿美元。当然OFO的失败并不是戴威战术失败,而是戴威太倔强了,低估了资本的力量,导致OFO 被资本和用户,自媒体一起看热闹, 落井下石。
然而瑞幸和OFO单车不同的是,瑞幸并没有高额的实物成本和运营成本,这大大减少了瑞幸凉的可能性。但瑞幸也知道,它的目标是一个活生生的咖啡大佬—星巴克。
相比较当时的星巴克,星巴克天然有环境好,门店地段便利,咖啡味道好的优势,而且当时已拥有国内4亿会员的客户,国内5000家门店。 这对于一个新的企业是敢都不敢想,何况去打这么一个牛逼的巨头。而中国此时还存有太平洋咖啡,Costa咖啡,以及韩国的mangoSIx, 都是一线城市比较热销的咖啡,低价咖啡市场还日本企业全家白客咖啡,美国肯德基的连咖啡,其它一些阿毛阿狗的咖啡牌子更多了。
留给瑞幸的一条路,只有模仿网红茶的模式,减少门店设施规模,面积,以及服务,甚至不安排顾客休息的座位。 这样瑞幸才会有一线生机,因此瑞幸是资本家精心打造圈钱利器一点不过分,一开始就以低成本,资本介入,迅速进入咖啡市场,压倒性优势占据外卖市场。
瑞幸做的好的方面,不但模仿了网红茶(喜茶),还模仿拼多多的裂变模式,甚至抓住了白领的贪便宜和爱点外卖(没时间)的特点,利用头条的打法切入年轻化的市场,借助互联网,做起了互联网平价咖啡。
当瑞幸一开始打着“这一杯, 谁不爱”的宣传语时,就俘获白领的方心,不要钱的咖啡 谁不爱?傻子也乐着喝。
在瑞幸技术不成熟的前期,我记得技术同行通过修改手机设备号,薅了不下几十杯咖啡。但这瑞幸不在乎,他们看到就是大家喜欢薅羊毛的习惯,通过营销铺开市场,打开知名度。
在这个模式下,亏损是资本方预料到的,规模小的投资方发现亏了 继续找规模大的投资方 ,将自己的亏损将到最少, 转嫁到下一轮投资机构,这样哪怕投资人知道这个是坑,但还会继续投资,因为他们别无选择,放弃,那将无一线生机,但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投资,还有机会获得成功。
开发者技术前线的观察员王迪表示:“ 一旦瑞幸咖啡链断了, 将是很可怕的。 咖啡并没有会员和押金服务, 所有用户的钱是实时流 ,做不到二次投资和运作,这对于一个企业是很不好的现象,除了融资以外都是没法补血的,但这些还未到来之际,瑞幸就上市了。"
大家如何看待瑞幸?
一位互联网资深工作者告诉我:”瑞幸好啊,那些一点点,喜茶什么的随随便便就几十块一杯,我待会打算去买一杯拿铁,加上优惠券,才7块钱一杯“。
一位做设计的妹子告诉我:“除非有洽谈合作和周末,工作日喝咖啡不是刚需, 便宜喝,不便宜谁喝啊”
还有一位上海某小区大妈排队去薅羊毛, 乐呵呵的说道:“免费的凭什么不喝,一块钱的超市送的白菜,我都愿意去排队,何况这原价27元的咖啡。回去我告诉我家老头子,下次再领一杯。”
某互联网大V反馈:”我老爸看到学生去喝,他也去喝,好奇也是一部分,他比较赶潮流“。
瑞幸咖啡员工开玩笑说:”觉得挺好啊,摆在桌子上,蓝色的挺好看的,大家都特别能吃苦,周六咋们都来加班,大家觉得有成就感“。
瑞幸圈钱?实则烧钱
当瑞幸首次进入大众视野时,很多观点是抱有瑞幸圈钱的看法,认为在不久后,瑞幸就会恢复原价和减少补贴,但事实证明,瑞幸一直在圈投资人的和股东的钱。 当没有国内的瑞幸咖啡时,国内只有互联网企业可以和美国的企业对标,在零售商业,国内还未出现哪个企业和美国的零售企业对打,肯德基 ,星巴克,可口可乐,家乐福都是外资企业,在华的销售额占比亚太的70%。 所以说国内的钱都被美帝赚了了。
星巴克的价格一直在国内属于偏高,普通人是喝不起咖啡的,瑞幸咖啡的出现让国内5亿人享受了免费咖啡的体验。这种付出精神不是随随便便的能做到的。
那么瑞幸的成功,也给国内的零售企业带来的希望,中国是有能力和美国的零售企业竞争,华为证明了我国的通讯技术强大,阿里巴巴证明了中国的支付能力,和电商消费能力世界领先,头条的出海成功也证明了国内人对娱乐的需求非常高。
还有瑞幸吸取了目前独角兽的战术开打的。全身上下有拼多多,OFO,抖音的战术优点。 那么还有什么企业,和个人看不起瑞幸呢? 哪怕是低价咖啡,又能如何?题外话, 我个人认为OFO的凉,于其说是资本寒冬导致,还不如说是国内媒体的吃瓜和民众的舆论导致的用户集中退款才是主要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咖啡之路是很漫长的,虽然一杯咖啡成本3元不到,但是瑞幸需要减少亏损 证明自己。美团去年亏损40亿,最近美团市值超越百度,占据互联网前三,说明亏损并不是衡量一个公司是否有市场的关键,只要这个亏损率降低,带给投资人积极的信号,就是优势。
我怕有一天这些人用对OFO的手段,对待瑞幸,这才是最悲哀的。
最后,汤唯那么漂亮,让瑞幸圈点钱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