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碰巧在infoq看到一篇“番茄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很有感触,想起早些时候看到的一本书,书名就是《让时间成为朋友》,特别是最近感觉时间过于分散,而没有明显成绩,特别想把这篇记录下来,和所有朋友共勉。
“在我们所有的对手中,最强大的是时间。面对时间,我们丝毫没有欺骗的机会,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最终的胜利者总是时间。我们经常会觉得“哦,两天过去了,任务丝毫没有进展,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该怎么办?”我们经常忙于应付一个接一个的任务,没有时间去学习充电,享受生活,并由此陷入很大的焦虑情绪。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工业文明极大地丰富了人际间地交流手段以及后去信息地手段,我们的时间利用效率却变得越来越低了。(你一天有多少次上微博查看刚才那段得意的文字有没有评论,你的异性网友有没有私信?)沉下心思专心做一件事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变成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可悲啊,文章里提到亮点,我自己感觉再加上一点,如下:
1。干扰太多。
其实这种干扰,有内部干扰,也有外部干扰。内部干扰,主要是自己想做某些事情,比如抽烟、喝水、主动查邮件、看微博、即时通讯聊天等等。其实内部干扰完全可以依靠自我意识来调节,不是说不去做这些事情,而是集中做,不要在你完成一项任务时不停地穿插这些零碎地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当你从手头的工作中脱离出去再继续需要额外的时间回归到当时的思维中。
外部干扰,比如电话,同事咨询等,往往这种干扰带来的影响更大,因为一次外部干扰带来的时间消耗很不可靠,可能你一下午就去解决这个事情了。从作者的文章提到,抗拒这中干扰的方式有“通知,商量,晚些时候响应”的策略。如果有人当面过来或电话打断你,可以告诉他“我先忙完手头工作,二十分钟后去找你。”然后继续自己的工作,往往延迟二十分钟对于他们没有带来更大的紧迫感,但是对我们自身却意义非凡。
2。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优先级
相信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都会去安排一周或一天的工作计划,作为普通的员工,似乎我们不会有特别紧张的工作安排,至少不会把你的outlook排满,一天有两到三个工作目标就可以了,这样既有重点又有计划。我相信大家也有安排这些事情的优先级别,如果没有,或者你的习惯没有坚持太久,最近的时间又在想到哪做到哪,那你要好好考虑这个季度你的绩效了,又什么成绩拿给老板看呢?
3。对计划做时间预估和deadline
这是对第二步的延伸,往往我们有计划,但是就是这一天的事情,我可以做得很悠闲,也可以做得很紧凑,那样的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你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种情况,往往有些人是有完美主义倾向,这类型的人(包括我自己)会特别在每个细节,例如反复回味这个邮件的语气是否合适,这个图和那个图大小有些不一致,精益求精当然是好,但是往往这些东西会浪费我们很多精力,如果一天内我就发这么一封邮件,那你可以琢磨一天,但是如果你在十分钟内就把这个事情做完,剩下的时间就可以为自己补充很多的东西,那岂不是更好。
所以这里我要说的是,给每个目标一个预估的时间,大概什么时间必须完成,午饭前必须完成这个系分文档。另外,给自己一个deadline,因为我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两个方案,都不是特别好,但是总要选出一个,就在那里纠结,纠结半天没有结果,到最后实在是到了下班的时候了,选了一种,如果更早地可以做出这个决定,也许今天开发就可以搞定了。给自己一个deadline也是为了更可控地完成一件事情。
最后,用文章里地一句话,想说的是,培养这种时间意识和习惯,给自己一种紧迫感,督促我们尽快地完成任务,尽快做决定,从而有效地提高效率。最终效率地提升能够有效地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
<续一>
今天看到一位架构师的微博,提到“低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1。缺席,2。拖拉,3。做无关紧要的事,4。多虑,5。凡事过于消极,6,固执己见,7。持续信息过剩。
更重要的是,他提到所有微博控的人都必有3和7,看到身边的人都乐于把发生的小事都贴微博上,每次打开微博,为了了解最近发生在大家身上的事就得翻几屏,当你看完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别成微博控,少发些鸡毛蒜皮的事,想起《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做有意义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