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1.8 分钟。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找干货,但他们找的所谓干货,其实说到底就是要找那些可以赚钱的法子,最好是可以照搬实操的。

但这是不可能的,那些分享出来的干货,其实都是过去的操作,时效性很短,而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所以你能获取的,是借鉴当中的做法和经验。

更重要的,是理清事件当中的底层逻辑,是基于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如果失去现有的环境、平台的机会,那还能做成什么样子?

只是,很多人在分享这些所谓干货的时候,都会选择性不写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获取到资源,做成事情。以至于很多人真觉得,照搬就能赚钱。说到底,是看的人太想赚钱,以至于忽略了其他因素,而这样的人,往往就是妥妥的韭菜。

基于此,非常建议大家看下曹大今天写的文章分享,关于所谓的干货,以下是曹大分享的原文:


网上有很多人分享所谓的干货,有价值的内容,付费课程,很多人也在努力学习,但是,我们学到的,究竟是什么?

有那句话,学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很多人也会刷各种网课,付费社群,少数人成功找到了符合自己的成长之路,但大多数人,不好意思,好像学到了很多,但最后发现什么都没掌握。

问题在哪里?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所谓学习,学到的究竟是什么。

可以分几个层级。

第一,所谓价值观。

简单说就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有意义,什么是没意义。

价值观是一种底层的认知能力,是认知与逻辑的基础,我们常说的所谓合乎逻辑的因果,推导,是基于某种价值观下的逻辑。

一个简单的案例,你认为一些促销策略会带来某些消费刺激,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业逻辑,但这个逻辑基于的人群,是认为促销有吸引力的人群,那么对于价值观不同的人群,比如某些认为自己的时间非常值钱的人群来说,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价值观是否需要学习?

我们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环境,自己所处的氛围,自己的经济基础,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会有自己的价值观。但当我们需要面对商业环境,或者其他交流和沟通环境,需要和不同价值观人群进行商业行为或社交行为的时候,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变得很有意义。

一个典型的案例,跨境电商,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那么一些不同的策略,往往要基于不同人群,不同种群的价值观才会产生合理的反馈。

第二,认知与逻辑。

我以前有篇旧文,所谓打破信息不对称,其实是一种幻觉。

为什么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因为认知不对称。

再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认知匮乏的人来说,也是无法理解,无法采纳的。

逻辑也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你需要明确因果关系,才能明确怎样的策略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实际上,相关不等于因果,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常识,但是在现实中,经常发现绝大部分人会不断犯错。

第三,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读书的时候,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知识和技能,当然,很多知识也属于认知的范畴,但更多可能是固定的,可重复使用的某些技能,比如熟练使用某种软件工具,熟练掌握某个算法,能够正确理解某些科学常识,能够阅读并理解行业内最新的科技文章和论文。这些都需要你的知识基础。

但知识往往并不能直接变成商业机会,因为通常知识没有任何的私密可言,很多人都掌握同样的知识。这并不足以形成很好的变现渠道。

第四,情报与信息。

情报和信息你也可以认为是知识的一种,但我认为这里的区分在于,知识往往是公开的,具有长期有效性的,而情报和信息往往是私密的,时效性非常短的。

很多时候,很多人所热衷的干货,就是情报和信息,比如说,有什么内部消息可以赚钱,马上可以操作的那种。或者有什么可以快速变现的渠道。这些信息往往不是公开传播的,而且时效性往往非常短。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在网上会认为,价值观也好,认知也好,都是忽悠人的,因为离钱很远,离商业变现路径很长。如果一个人在贩卖认知升级,往往被认为净整虚的,不实用。

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毕竟可以刷面试,至少混职场还是有意义的,但也仅限于此,想靠知识实现暴富,似乎不现实。很多人觉得,我已经大学毕业了,我有文凭,我的知识足够应付职场了,我不需要额外的知识了。

所以,情报和信息看上去最有价值,但往往也最难获取。

比如说,你好不容易看到网上有人透露了情报和信息,但是仔细一看,是n年前的玩法和套路,平台早就升级了策略。

比如说,你总是看到有人透露只言片语的情报,但又故作神秘,然后偶尔显露一下财富和成就,你需要判断,这个人是在钓鱼撒饵,还是真的有料。(->漫谈网络钓鱼 )

其实,我不是说情报和信息不好,我也认识一些单纯追逐情报和信息,并不断满足于从信息差中套利的年轻创业者,坦白说,他们也赚了不少钱,而且行动力非常强,实话说,这里的佼佼者也是有一定的方法论和认知逻辑作为基础的,我也很佩服,但一个显见的问题是,他们的成长天花板并不高,或者说,很多人忙了很多年后,发现一直挣扎在到处捡硬币的游戏里,始终无法更上一层楼。

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你的视野和格局,决定了你能够领悟到不同领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底层逻辑和认知,让你知道如何有效的使用知识和信息,打造你的商业机会,建设你的成长路径。同时,底层逻辑和认知也可以有助于在信息和情报不完整的情况下,重新构建完整的信息架构。

知识和技能让你更好的理解和使用信息和情报,能够将信息、情报的价值最大化。

而信息、情报,所谓的信息差,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可以认为是点燃熊熊烈火的一根火柴,你所有的准备完善并且充分的时候,那么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在你手里立刻实现最大价值。

所以,什么是干货?

我旧文多次提及,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会公开传播,一旦公开传播,很快就会失效,这其实是一个常识,源于一些极为简单的逻辑,我相信我的读者很容易理解。

比如我旧文曾经隐晦的提及某些领域的新机会,真的不敢说太细,没几个月就有年轻创业者来批评我,好好的蓝海市场被我文章一写,进来一批竞争者,变红海了,好赚的钱变难赚了,其实我不认为是我透露的,但没办法,这种信息时效性就是很短,但问题是什么,满打满算,看到这类信息会去求证,会去执行的,能有多少,能有两位数了不起了,一篇文章上万访问量,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被读者去执行的,最多不会有千分之一的人去试试水,这很正常。那么剩下的人呢,很多会说,写的什么他妈的玩意,一点干货都没有,全是水。极少数知道这里有干货的会说,老大,求你别写了,给我们留条活路吧。

所以,什么是干货?

有人拆解一些旧案例,坦白说,所谓旧案例,基本上都是过时的玩法,套路和曾经的信息差,我也经常会分享一些旧案例,那么很遗憾,你无法复制这种案例,因为这个信息差不存在了,市场环境和格局不同了。

但这里什么最重要?

曾经的信息差是怎么被挖掘出来,发现出来的,底层认知和逻辑有助于去挖掘和发现信息差。这个信息差又是怎么被利用的,这是知识和技能快速反应的结果,很多时候,一个信息差一旦出现,很多团队都会投入挖掘,但知识和技能更强的团队,就会快速获得最大价值,而知识和技能弱势的团队,可能就难以将信息价值最大化。我所熟悉的创业案例里,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所以拆解旧案例,也是学习一些底层逻辑,拓展认知边界的过程,同时,对里面提到的技能,知识,是否有足够的储备,也要快速反思,能不能建立这样的知识技能储备,才能在后续出现机会的时候快速把握。

但有的人就会抱怨,都是过时的东西,出来忽悠人的,一点干货都没有。

所以,什么是干货?

很多创业者都把自己的业务搭建在巨头的平台上,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这是很好的一个策略,比如我的自媒体是在微信的平台上。

那么很多时候,创业者会抱怨,平台的政策改变,导致自己所熟悉的业务模式彻底崩塌。或者曾经很顺畅的商业流程被颠覆。创业者往往简单归咎于,平台耍流氓。

但我旧文提过,巨头平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他们给合作伙伴发钱的动机是什么,以及在市场格局发生改变的时候,他们会鼓励什么行为,这是需要创业者思考的。

这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和底层逻辑。你需要理解巨头的决策逻辑,才能理解自己的生存逻辑。实际上现在难度更高了,你不但要理解巨头的决策逻辑,还要理解政府的决策逻辑,特别是对于一些巨头企业来说,理解政府的决策逻辑才能建立自己的生存逻辑。

我坦白说,一直以来,我对理解巨头决策逻辑还是很有把握的,吹个牛讲,毕竟各个巨头的高管很多是我多年好友,有些一手信息还是很值钱的,虽然不能公开说。很多巨头的平台策略话题我跟一些创业者谈,他们还是很信服的。但必须承认,面对政府决策逻辑,我就会白痴一些,所以这两年互联网相关的很多政策都在我的预判之外,老老实实承认,这是我认知境界不足的地方。

当我们依附于市场环境,依附于政府政策,巨头的平台政策的时候,能够理解领悟政府、巨头的发展逻辑,才能建立自己的生存逻辑,这是一个基本的底层认知,但大部分新创业者,在这方面是很麻木的,他们往往沉浸于一些技巧性的获客手段或变现方式,而往往容易无视政策变更的风险。顺风顺水的时候各个觉得自己英勇无敌,骤遇挫折就开始怨天尤人,各种自以为是的埋怨环境,有一说一,很多创业者,在平台批量制造垃圾,或者用各种骚扰手段获客,确实也赚到了钱,然后某天被平台封号屏蔽的时候,不知道反思自己的问题,然后说平台流氓,垄断,谁特么的是流氓啊。

价值观错了,能活下来才是奇迹。

所以,什么是干货?

同样的内容,不同人会有不同解读,不同解读会引向不同的态度。

比如说,我文章里提到了某个第三方的案例,或者内容,那么我的动机是什么?

A,我因为内容需要,恰好这个第三方的案例符合场景。

B,商业胡吹,我跟第三方有利益关系,借此场景交换链接。

C,割韭菜的惯常手法,留个第三方的钩子钓鱼,谁去求证谁被钓。

不同读者就会有不同选择,我说,真的真的,我的动机是A,对么?不同读者又会有不同解读。

A,是的,真的。

B,欲盖弥彰,拙劣的掩饰。

那你说,正确答案怎么选,你随便选,我改变不了你的解读,你的判断。

但这就又是一个网上所谓干货分享的悖论。

盲从?也许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大号韭菜。这样的案例肯定不少。

盲拒?也许就错过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案例自然也会有一些。

如何求证和判断?

如何判断一个作者是否真实可信?

如何判断一篇文章里的内容是否具有足够的价值?

如何判断文章中引用的案例、数据,是逻辑的演示还是钓鱼诱导?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自己知识星球里,有些创业者分享的案例,坦白说,有些我自己也分辨不了,是真的分辨不了,我不知道是真的有价值的分享,还是一篇钓鱼的帖子,我只能做简单的粗筛,有些只能提醒读者,自己多判断,多了解,多做尽调,不要轻信一面之词。

这里的问题来了,如果你的判断能力,分辨能力不足以做出有效的甄别,那么你连钓鱼贴和干货都分不出来,摆在你面前的内容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什么是干货?


最后,版权声明,我上面一段举例的方式,源于“汤质看本质”的私课内容学习,我是从他的知识星球中获取课程学习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要加上这句话,以下两个答案:

A,尊重他人版权。

B,商业利益链接。

随便你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