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2.1 分钟。

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教育,想要做好并不容易。

1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以及其他线上视频课,着实大火一把。

不少人见状后,也跟着一同进场,争夺这一块大蛋糕。

一时间,出现了互联网教育大跃进的场面。

要在众多竞争里面出彩,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是先抢占市场份额,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常规的模式,无疑就是引来资本入驻,砸钱打广告。

当你发现有个广告经常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这背后的竞争力有多大了。

这种砸钱投广获客,砸钱打造名师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拿钱熬死对方。

野蛮生长,疯狂扩张。谁先没钱,谁就得先倒下。

营销没问题,但空洞的营销不合适。当越来越多资本入场的时候,同质化的东西越来越多,课程的质量,却未见改进。

对此,我们不得不问一句,在线教育是否成了「徒有在线,并无教育」的尴尬窘境呢?

2

前不久,部分在线教育机构被谈话和罚款,这两天,高途集团小早启蒙项目被裁员数百人。

出现上述这类现象,可以说,虽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在线教育有它一定的价值,比如它至少能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更新了先进的教育资源。

又比如在疫情期间,这种线上教学的模式,能够成为许多学生继续学习的途径。

但现阶段大多在线教育出现了一种乱象。

利用家长鸡娃的焦虑心态,连几岁的幼儿都要被这些课程安排得明明白白。似乎支付购买学习他们的课程,便能实现你一路躺赢的可能。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线上教育培训机构几乎都是靠家长们的钱包养起来的。

若是双方互利,线上教育给出了高质量课程,优质教资,学生家长觉得口碑不错,有所帮助,那无可厚非。

可实际上,他们回报学生和家长的,是愈发严重的焦虑贩卖,愈来愈拔高的学习内容。

甚至存在一些在线教育机构,课程都没打磨出来、专业老师还没招到,便大肆进行一番骚操作。

诸如大量预售,鼓励预付款,虚构原价、伪造优惠、不道德地疯狂营销,引诱消费者贷款等等。

3

当然,我们也都明白,线上教育,多为补课性质,起到一个对公立教育资源的补充作用。

农村和城市的学校、十几线小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学校,它们的教学资源一样吗?水平一样吗?

不能说完全不一样,但确实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

你在北京报考某著名大学和在外地报考,能一样吗?

所以,线上教育若是真能做得好,实实在在服务到资源稀缺的学生群体,那是件好事。

可纵观现在多数在线教育干的野路子,其实本质还是要牟利。

所以,资本对教育的涉足,是在做生意呢?还是搞教育呢?

对外声称做教育,对内要求资本投资回报率。

为了卖出课程进行不道德营销,为了制造账面上的繁华进行虚构伪造。

目前出现的互联网教育乱象,加上监管的出手,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做生意多过做教育。

4

这么说并不是认为线上教育机构(公司)不能赚钱,问题是,这涉及的是教育,如何平衡好生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才是重点。

就目前来说,资本对教育的涉足,已经带来了不少诟病。

如果监管对此置之不理,那造成的结果可能就是最后捧出几个上市的教育集团,他们是赚得盆满钵满,而家长孩子们却赔了夫人又折兵,没钱也无果。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那就纯粹变成「教育资源的分配以钱说了算」的局面。

有钱的资源会越来越好,没钱的穷人注定一穷二白。

如果连现阶段能给予普通人的义务教育、高考制度,都无法做到让他们获得相对的公平,却需要完全通过钱来对抗。

那么,优质教育资源只会更加得稀缺,普通家庭向上实现阶层流动的可能只会更加不可能。

5

面对资本带来的诟病,互联网教育的乱象,政府出手监管解决一定是必须的。

教育乃是国之大事,敷衍不得。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育,它们个共同点是教育,是用来教书育人的。

它既不能产业化,更不能被资本用来炒作。

这次的监管,与其说是在打压,倒不如说是国家在在规范基础教育和校外培训,同时也是在倒逼在线教育公司去聚焦「教育」的核心和本质。

好的在线教育公司,最终还是回归教育核心,以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去真正做好教育。做得好了,还怕赚不到钱吗?

至于那些财大气粗,只想分一杯羹,烧钱砸上市的公司,只会被逐步淘汰。

万千沙砾寻明珠,大浪淘沙始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