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1.6分钟。

刚过去的 618,没看见什么战报。

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就是今年的 618 感觉很冷清。

虽然大家对商家的套路见怪不怪,知道所谓的购物节促销,套路莫过于,先涨价,然后再给你优惠,结果还不如之前便宜,但这不是根本原因。

最直接的原因是没钱。

很多地方封城之后,都说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事实上有么?其实没有。

为什么大家没有报复性消费,本质上是因为没钱呀。

之前我也说过这话题,拿上海来说,说解封后报复性消费的都是扯淡。

我们就按被封两个月时间算,房租不降反涨上海房租,浦东起码两千五起步。

两个月房租至少五千,各种团购也搞得菜价蹭蹭往上涨,外卖食物少得可怜,单价高配送费也高,一顿要你好几十,自己买菜也得花大价钱抢购。

两个月下来起码伙食费三四千,加房租共八九千,算上水电费等费用两个月,至少消费一万。

这对于被封还能线上办公的人来说,暂时勉强能接受,但很多人就职的公司,因为疫情倒闭的倒闭,没倒闭的,要么裁员,要么薪资福利减半。

面对这种情况,大家收入不但没有增加,还持续被迫高支出消费,你就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还能支撑多久?

更别提那些没法线上办公的普、通人了他们更坚持不了多久。

所以我说解封后什么报复性消费都是扯淡顶,多吃顿好的缅怀曾经美好过的生活而已。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信心。

在这次促销大日子里,高端消费其实不受什么影响,低端消费也略微增长。

但高端消费不是主力军,人家无论何时都不愁。低端的虽然销量旺盛,但直播带货的兴起,将原本就极低的价格进一步压缩,利润微薄,还要处理一大堆售后问题,成本控制稍有不慎就会亏损。

真正的消费主力军,是中间这一层,中档消费品萎缩严重。即便这群主力消费军他们口袋还有钱,也不敢大肆消费,因为疫情下的不确定,使得大家对未来的预期都比较低。

在疫情的冲击下,行业倒闭,实体困难,裁员乱象等等,这些带来的不确定性太多了,以至于大家开始变得很保守,开始改变消费方式,非必要非刚需不买,即便买,也是买能给自己带来更大价值的。

所谓的买来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适合给不缺钱的。对于这类消费主力军,只能是能不买就不买。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切身体会到了,原来会封控这么久,原来 2022 年了还会有人买不上菜,吃不饱饭,要成天靠蹲守才能得以温饱。

生活如此不确定,又怎敢对未来抱以更大的期望?

即便是有房子的,背负的房贷也够让人喘气的。

如果自己的生活工作比较稳定,很多人也就不会担心还不上贷款。但现如今在疫情之下,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工资能呈上升势态,那么维稳就是当下必做的选择。

很多起初买 2 套房子以上的,想要将房子转手,都很难找到「接盘」的。

对未来抱以低预期,只会让大家更保守,收紧自己口袋的同时,寻找稳定的、受冲击影响小的行业。

疫情以前,我们投资做生意只要分析市场、做好产品就行了其他不用过多考虑。

现在我们出门,却要考虑各种情况,所在地用不用隔离,如果突然出现疫情,自己要被封控多久,能不能按时回来都成了谜。

出门玩几天都有这么多顾虑,那些大额直接投资或者消费,更别提了。

所以,所谓的 618 不火暴,没钱是直接原因,没信心是根本原因。能否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的期许,不要心里预期那么低,才是提升消费的重要的一步。

PS:说几句实话,现在责怪大家不消费喜欢存钱的,非蠢即坏。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管疫情不疫情,对高端消费者自然没啥影响,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却有着数不尽的麻烦。

即便郭嘉不得已印钱,也轮不到我们普通人,所以这个时候,存钱苟住才是王道。之前我推荐过一个产品👇,月底下架,真心推荐,绝对靠谱,更细节的不能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