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站ReadWriteWeb周日公布了“2008年美国10大网络平台”评选结果,其中苹果iPhone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名列榜首,其他上榜产品还包括谷歌OpenSocial社交网站平台、谷歌Android手机平台和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API(应用编程接口)等。
  ReadWriteWeb表示,网络平台有简易和复杂之分,最简单的莫过于TwitterAPI,而复杂的平台可以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为例,中型平台则有iPhoneSDK和AdobeAIR等。总而言之,所谓网络平台,就是外部开发者可在特定平台上面开发出其他应用程序。
  以下就是ReadWriteWeb所评出“2008年美国10大网络平台”简介(以市场影响力大小排序):

  1、苹果iPhone SDK
  今年7月,苹果发布了3G版iPhone智能手机,同时还推出了苹果应用程序商店,即允许外部开发者利用iPhoneSDK开发各类应用程序,然后上传到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以供iPhone用户下载使用。苹果应用程序商店刚开通时,仅提供552款程序下载,目前该数字已增至1万款以上。

  2、谷歌OpenSocial社交网站平台
  谷歌组建OpenSocial社交网站联盟的目的是,为各大社交网站提供通用平台,以方便外部开发者为各社交网站开发各类兼容性较强的应用软件。此外,OpenSocial也是为了向美国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平台发起挑战。
  最初加入OpenSocial平台的成员包括新闻集团旗下社交网站MySpace、谷歌旗下Orkut等,随后又有Hi5、Friendster等成员×××。谷歌今年8月表示,加入OpenSocial平台的社交网站用户总量已突破3.5亿人,并有望不久后达到5亿人。

  3、Adobe AIR工具
  2008年期间,微软在网络视频技术业务上推出了Silverlight,以向Adobe的Flash技术发起挑战。这些视频技术被统称为“富互联网应用软件”(RIA)产业,即这些应用程序都通过浏览器运行。为加强自身实力,Adobe今年2月推出了AdobeAIR工具,以方便第三方开发者在AIR平台上开发出各类RIA应用程序。

  4、Twitter API
  虽然美国知名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今年曾多次发生技术故障,但其API服务范围却进一步扩大。正是通过开放API,使外部开发者能够为Twitter开发出功能更强的产品和服务,也使Twitter各项服务界面更为简洁。

  5、Facebook平台
  去年Facebook开放了其平台,鼓励第三方开发者为Facebook开发应用软件。正是通过这一措施,导致Facebook用户量大幅上升。Facebook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该网站活跃用户量已达1.4亿,其中70%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50%为在校大学生,25岁及以上用户群的增长速度最快。Facebook网站已提供5.2万款应用程序供用户使用,参与Facebook应用程序开发的外部开发者数量达66万人。

  6.谷歌Android手机平台
  去年11月,谷歌对外发布了Android手机平台,意在向各大手机制造商提供通用操作系统,同时在该平台中预装谷歌各类应用程序。今年10月22日,谷歌和美国移动运营商T-Mobile联合发售由中国台湾手机制造商宏达电(HTC)生产的AndroidG1手机。为扩大Android手机用户量,谷歌还计划推出“Android市场”业务,其运作方式同苹果iPhone应用程序商店大体相似,即鼓励外部开发者为Android手机开发各类应用程序。

  7、亚马逊网络服务(AWS)
  亚马逊虽然以网络零售业务“起家”,但近年来在平台服务事宜上建树颇丰,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获得了大量外部开发者的支持。ReadWriteWeb认为,亚马逊网络服务平台在2009年期间将有上佳表现。

  8、微软Live Mesh服务
  在今年4月于美国旧金山市举行的Web2.0技术大会上,微软演示了其LiveMesh服务。该服务希望在离线和在线应用之间建立起无缝连接,以使应用软件在所有设备中实现同步。微软称,LiveMesh将使用开放标准,将同时适用于Windows、Mac操作系统及各类移动设备。

  9、雅虎位置查询平台Fire Eagle
  今年早些时候,雅虎完成了其位置查询平台FireEagle的测试版开发工作。通过这项服务,雅虎用户可了解到其他好友所处位置、所使用应用软件及服务等情况。

  10、Mozilla Weave
  今年年初,火狐(Firefox)浏览器开发商Mozilla宣布了“Weave”开发计划。该项目旨在使外部开发者更容易开发各类应用软件,并使用户更容易控制个人隐私数据。Weave最终目的是提供基于云计算(CloudComputing)环境的网络服务,并允许用户在此基础上使用开放标准工具创建定制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