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比尔·盖茨40岁,是当时全球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创办的微软公司20岁,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40岁的比尔·盖茨可谓是春风得意,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发表了《未来之路》,受到了中国主席□□□□的亲切会见;20岁的微软可谓是意气风发,不仅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独霸天下,还推出Windows NT品牌进军网络操作系统领域。在无限风光背后,谁也没想到,威胁已经悄悄来临,挑战者已经在新兴战场上悄然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准备向盖茨和微软发动致命一击!
危险的降临并不是毫无先兆的。早在19935月,伊利诺斯州大学的天才少年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开发了第一个Web浏览器Mosaic1994年他和Jim Clark成立了网景(Netscape)公司,同年10月发布了Netscape Navigator0.9。微软虽然紧随其后发布了它的浏览器软件Internet Explorer,但并没有预见到网络时代的迅速到来,仅仅将IE浏览器看作一个普通应用软件而已。
1995年网景公司的股票上市,Netscape浏览器几乎拿下了整个浏览器市场,这个时候微软才觉察到了自己的战略失误,开始大力气力挽狂澜。经过两年多的拼命反击,最后还不得不动用了与操作系统捆绑销售的狠毒招数,微软才成功地打垮网景,几乎完全霸占了全球的Web浏览器市场。
十年后的今天,比尔·盖茨50岁了,依然是全球最富有的人;微软公司已经迈进而立之年,仍旧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不同的是,人们基本上已经将微软出品的IEWeb浏览器之间划上等号了。今天若有谁宣称要挑战微软的IE,往往被人斥为痴人说梦。然而,历史常常是惊人的相似,江湖上从来不缺敢于挑战强权的侠客,风平浪静的表面底下其实暗流涌动。各路英雄好汉虽然还没有正式打出“打倒IE”的大旗,但早已经蠢蠢欲动。这帮挑战者当中,也不乏一些名声响当当的名角儿,如拥有FirefoxMozilla等浏览器的开源组织Mozilla基金会、以Opera浏览器而闻名的挪威Opera公司,以及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而其中的急先锋就是一名被称为新一代软件天才的少年侠客布莱克·罗斯(Blake Ross)
说起来,布莱克·罗斯与网景公司颇有渊源。目前正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罗斯被标榜为互联网软件新一代天才,10岁就设立了自己的网页,上初中时最大的乐趣就是不断发现各种软件的漏洞。正是这样的雄心壮志,让罗斯在14岁的时候获得了进入网景公司实习的机会,成了硅谷金童兼浏览器之父马克·安德森的学徒工,后来被网景的资深专家推荐,进入了Mozilla基金会,负责主持独立浏览器Firefox(当时名叫Phoenix)的开发工作。
20046月,针对微软浏览器的漏洞的震荡波病毒导致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网络瘫痪。始终对微软保持怀疑态度的那帮人跳了出来,美国电脑紧急情况应对小组也帮腔,希望政府建议停用微软的浏览器,恰恰此时Mozilla Firefox浏览器的第一版诞生了,改用Firefox浏览器成为了IT技术专家小圈子里的时尚,也让Mozilla和布莱克·罗斯名声大振。
说到Firefox,不得不介绍一下它所诞生的大本营——Mozilla基金会。19983月,被微软打得落花流水的网景公司迫于无奈将其浏览器产品Netscape Communicator源代码开放,“Mozilla”一词是这份源代码的名称。为了管理和维护这套开源产品,Mozilla.org随之成立。
20037月,网景的新东家美国在线(AOL)和微软达成和解协议,并由此获得了微软IE浏览器7年的免费授权技术,AOL决定搁置Netscape的开发工作。作为主要措施,AOL200万美元和Mozilla商标为安家费,帮助Mozilla.org自立门户,成为一家独立的非盈利组织——Mozilla基金会。
Mozilla基金会成立以后,便开始致力于开发Netscape浏览器的开放源代码版本——Mozilla浏览器,并于20026月发布了Mozilla浏览器的1.0版本。然而,Mozilla浏览器这一产品背离了开发成小巧简单、运行快速的独立程序的初衷。早在2003年基金会就明确表示要将其大部分资源转向独立的Firefox浏览器和Thunderbird 电子邮件客户端,但是那时并未确定Mozilla项目的开发人员是否会继续开发下去。20053月,Mozilla基金会终于宣布停止开发Mozilla浏览器,Mozilla浏览器1.7.x版成为了官方发布的最后一个版本。
尽管如此,这项内部代号为Seamonkey的项目还是拥有一定的用户群并且拥有数目相当可观的源代码库。并且,Mozilla基金会计划继续提供开发工具和bug追踪系统,希望Mozilla项目能够在开源社区中得以继续,社区中的任何人都可以继续把这套软件开发下去。尽管以后不会有官方版本,但是用户还是可以继续得到安全补丁和新功能更新而不必转用其他软件。
在将资源主要集中于Firefox浏览器后,20046月,Mozilla基金会完成了Firefox1.0版的所有测试,完成了它收复失地的第一步,并且获得了空前成功。Firefox 1.0 PR版本发布的19天内,超过300万人下载它。四十五天后,下载量突破一亿三千万,这个数字,在微软占绝对优势的Web浏览器领域,恐怕目前还只有Firefox能够达到。
有了前车之鉴的微软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开始积极发动公关攻势,但无论是微软发布新IE版本的新闻,还是关于Mozilla安全漏洞的消息都不能减弱人们对Firefox浏览器的热情。据著名市场调查公司WebSideStory统计,到20054月末,Firefox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6.8%,而IE的占有率则下降到88.9% 自从Websi去年11月开始这项统计,Firefox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翻了一倍。而IE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跌落到 90%以下,这在近3年内还是第一次出现。
而据美国网络跟踪公司NetApplications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今年6月份火狐(Firefox)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8.71%,接近了10%的里程碑。报告指出,微软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每个月下降0.5%1%。这个趋势在2005年将一直继续下去。而火狐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长,并且其市场份额预计很快将突破10%。其它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大。苹果Safari的市场份额为1.93%Netscape的市场份额为1.55%Opera的市场份额为0.59%。这些数据是从全球四万个监视的网站收集来的。
Firefox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它的仇人Internet Explorer的不思进取。自从在与网景公司的浏览器大战中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后,微软的IE项目就成了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躺在过去的成绩簿上呼呼大睡。在近三年多的时间内,IE一直停留在6.0的版本上原地踏步,唯一的改进就是推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Service Pack 1
除此以外,IE在安全问题上的糟糕表现也让它广为诟病。实话实说,IE确实存在不少安全漏洞,让用户的机器不知不觉中中毒。再说树大招风,黑客对IE也很感兴趣。一些技术高手实在忍受不了IE的糟糕表现,纷纷在IE内核的基础上开发加强版本的浏览器,如最近在中国广泛流传的 MyIE浏览器。
另外,IE浏览器与Web标准的不一致性也广招非议。当微软的IE 7无法通过Web 标准项目(WaSP)的标准测试被各大媒体报道时,这一消息引起了Web 开发商和它们客户的广泛注意。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争论,甚至有人呼吁联合抵制IE。开发人员和标准组织声称,如果微软能够更好地遵守Web 标准,企业和与Web 密切相关的组织可以节约许多资源,Web 就能够以更低的代价更迅速地增长。
微软最近的决定也可能对IE浏览器的发展不利。据有关资料表明,IE新版本IE7.0将不再支持Windows 2000,如果用户想使用IE7.0中的一些新功能,必须花几百美元把自己的操作系统升级到Windows XP。而根据Assetmetrix公司最近所做的调查,几处近一半的公司其桌面操作系统仍然是Windows 2000,这无疑给了Firefox一个机会。
从以上对两者的分析来看,两者各有利弊。假以时日,微软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被Firefox侵吞一些,但要想撼动IE的垄断地位,恐怕很难。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单纯从产品性能上来看,FirefoxIE要好一些,但是微软在其它方面比Firefox要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惯性的作用。大多数网站都是基于IE开发的,利用Firefox不能很好地显示,这些网站所有者恐怕不会愿意为兼顾IEFirefox而重新开发或修改。其次,目前Firefox的市场份额虽然不断,但这是微软抱着观望态度的原因,一旦微软感到了威胁进行大举反攻时,甚至再次故伎重演,使出捆绑销售的招数,对Firefox的冲击不容小视。另外,微软一直努力改正其产品的缺点,以微软“善于学习模仿竞争对手”的一贯做法,将IE的最新版本IE7的安全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并不难实现。最后,微软与国际标准组织之间的关系已经明显改善。一个月前,微软与WaSP建立了出人意外的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一个联合工作组,帮助微软使其多款软件符合标准。
虽然双方纷纷加强□□□□攻势,但真正短兵相接的惨烈搏杀尚未展开。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不管如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最高兴的还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