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来谈一下DMA(Direct Memory Access,即直接内存存取)。目前硬盘普遍采用IDE接口,使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TA)制定的标准,故而亦被称为IDE/ATA, 随着发展,后来又出现了ATA-2,FAST-ATA,FAST ATA-2,最高数据传输率达到了16.6MB/s。
IDE硬盘的传输模式分为两种,既PIO(Programmable I/O,可编程输入输出),另一种既为DMA。顾名思义,PIO方式需由CPU来进行操控,故而CPU的资源也会被大幅占用。而DMA方式则由主板上的主控芯片组中的DMA控制器来管理硬盘与总线间的数据传输,是一种快速传输数据资料的方式,在资料传输时不需中断CPU的工作。所以可以节省CPU的占用率,使得CPU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处理其他的数据和程序,进而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系统性能。PIO模式可分为Mode 0-4,DMA模式可分为Mode 0-2,传输率可从3.3-16.6MB/s不等。
1996年Quantum与Intel共同制定了Ultra DMA 33标准。它将IDE命令的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用做内存读写选通信号,既每半个时钟周期就可以传输一次数据,使得硬盘的传输率可以高达33MB/s。同时它也可以直接把数据从硬盘调入内存,进而能够使得CPU的占用率得到了降低。由于Ultra DMA 33模式其自身的这种技术特性,现在已得到业界的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使系统的磁盘子系统性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在1998年2月,Quantum与Intel连手又共同发布了Ultra DMA 66的规格标准。Ultra DMA 66通过改进信号的时钟边沿特性,从而使资料传输率比Ultra DMA 33提高了一倍。即在现时的DMA传输中,时钟脉冲波形中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输一次才能构成一个时钟周期。而采用此项技术后,上升沿信号和下降沿信号各被识做一个时钟周期, 因此理论上可以达到66MB/s的速率。另外,Ultra DMA 66也使用了CRC循环冗余校验技术,保证了在高速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Ultra DMA 66 与Ultra DMA 33的不同地方还在于:你需要有一条应用于该协议的80线硬盘线缆,而不是传统的40线硬盘线缆,但连接头及接口部分还是40针的。
符合Ultra DMA 66规格的特有线缆共有3个联结头,分别为蓝色(有些80线硬盘线缆上,该接头也为黑色,连接时请注意标记),黑色和灰色。连接时其中蓝色的连接头要接至于主板的IDE接口部分,黑色的连接头则与第一硬盘相连,灰色的连接头则与第二硬盘相连接。这就是Ultra DMA 66规定的连接方式,但是一定要这样连接吗?颠倒一下不可以吗?不可以。
这是因为从Ultra DMA 66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知道:80线硬盘线缆的第34针脚(PDIAG-ground)要连接到系统的IDE接口上,但第34针脚的信号线是与线缆内的第67条线相连的,而并不是连接到线缆上的硬盘接头上面;同时第28针脚(CSEL)的信号线则通过第55条线连接到主硬盘接口而不被连接到辅盘上。
80线线缆的每一针脚对应的信号与以前的IDE界面完全相同,没有增加额外的数据信号,故而可以向下兼容Ultra DMA 33及以前的规格。但线缆内部的排列则完全发生了变化,其中偶数针脚全部都是地线,奇数针脚为原来的信号针脚,并且40根地线与其他40根数据线是交错排列的,故而能够排除外来的电磁干扰以及数据信号线间的串扰现象,使信号的传输更稳定。
还有要说明的是:与线缆第39线相对应的连接头第20针,被定义为Keypin,又被称为IIRC,主机板上的IDE控制界面就是通过它来辨别硬盘是否支持Ultra DMA 66的。
用途:Bus-Master性能能保持较低的CPU利用率,使吞吐量最优化.Bus Mastering使FA511可以采取对PC系统总线的控制,加速数据的传输.与16位的PC Card总线对比,FA511也相当于bus slave,并且在数据发送到主机系统之前传输给CPU.这种缓慢的的数据传输消耗了你电脑的处理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