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本学科知识间建立联系
思考:是在知识间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系,在前后概念与概念之间,建立起恰当的联系,使不断获得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然而,你在学习时,是一部分一部分来获得的,如果你将它们随意地储存在大脑里,就会人为地破坏知识内在的联系,使之变成一盘散沙。当你需要从大脑中提取这些知识时,就会发现你不能将原本是一个整体的知识,轻松地提取出来。这就是说,你应该在获取知识时,就应该同时建立起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这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怎样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呢?
⑴把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想、对比,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用一组联想词将它们连接起来。
⑵分析、归纳出前后概念的侧重点、相容性,为它们创造一个契合的条件和约定。
⑶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物”,它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习到的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联系起来。
二、 在各学科知识间建立联系
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知识本身是一个整体,为了学习、科研和教学的需要,才将它们分成不同的学科。它们彼此有着自身独特的属性、范畴、基本概念和规则。然而,它们又有着共同的地方,都是人类在社会、科技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智慧,都符合事物的自然运动规律,都是自然在人大脑中的反应和认识。所以,我们可以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视为一个整体,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
比如:数学是研究数的逻辑关系的,又是一种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哲学也是研究逻辑的,是关于思维逻辑的,两者的共性是逻辑性,两者的侧重有所不同,前者是数的逻辑,后者是思维的逻辑。另外,语言有语言逻辑,化学是化学反应的因果逻辑等。这些逻辑的来源都归属于“自然秩序”。
每一个自然学科,都与其它的学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彼此的科学研究成果,都能为其它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理论论据。学科之间的交叉部分,构成了新的研究领域,这就是边缘科学。从这一点就更能说明,知识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内在联系。要想把一般性的知识构成知识网络,除了需要构建横向联系的知识环之外,还必须构建纵向的知识链。
融会贯通:是指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你只有把你所学的知识,看成一个整体,才能够在各种知识之间融会贯通思想与观念。融会贯通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一种认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思想与观念。如果你不认为各种知识之间是相通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你就会把它们分割开来;如果你认为各种知识之间是相通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你就会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个认为,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与观念。
奇思妙想:在学习和应用知识时,你可能产生一些奇思妙想,这就是创造的萌芽,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你千万不可随意将其放弃,认为它与学习无关。我们所要追求的正是这些奇思妙想,它具有戏剧性的引导作用:有时它会把你带入思维的沼泽地,让你久思不得其解;有时它会把你带入思维的绿洲,让你乘着思维的快车纵横驰骋。奇思妙想就是一种新发现,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和科研方法。所以,我们千万不可随意放弃这些奇思妙想。
创造:只有将你所学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构建知识网络。知识之间的联系,一种是已知的、需要我们掌握的;另一种是未知的、需要我们创造的。如果你只能建立那种已知联系,你所获得的知识结构,是那种只适合做重复性脑力劳动的知识结构;如果你能够建立起未知的、创造性的联系,那么,你就拥有了具有创造性的知识结构,你就会获得创造的智慧。这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
第七节 把学习带入梦中
梦是知识最好的加工厂,睡眠中你的潜意识正在对知识进行最微妙的构建。
一、 睡眠记忆法
睡眠记忆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记忆方法,睡眠前将需要记忆的知识默想一次,然后让自己进入梦乡,这样记忆的知识很牢固。为什么睡眠中还能够“学习”呢?原来人在睡眠时,大脑并没有完全停止工作,只是人的觉醒中枢受到了抑制,人的显意识活动处于休眠状态,而人的潜意识活动却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正是它在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合理的应用睡眠记忆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知识的潜意识加工处理
知识的潜意识加工处理:人在睡眠状态下,潜意识活动非常活跃,它将对显意识来不及加工处理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它具有一个非常巨大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是先天遗传的,比显意识中的信息库大的多。然而,我们的显意识是无法直接调用这个信息库,只有当知识进入到深层的潜意识时,这个信息库才能发挥作用。人的直觉、灵感所具有的作用,都是由潜意识的这个信息库,对知识加工处理的结果。人的潜意识活动受到显意识活动的干扰,使其受到很大的影响。人的显意识与潜意识好像是一对冤家,有点儿水火不相融的味道。实际上,它们却是非常的协调一致,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对外来信息的加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