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只求理解字面的涵义,只能学到100%,理解了作者的意图能学到300%,读懂字里行间的寓意能学到1000%,更多的要靠你的悟性,这里还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 重点与分解重点
重点在哪里:什么是重点呢?一般来说,重点是--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呢?--是解释。比如说:晚上天就黑了,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白天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线,在白天时候正好照射在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而到了晚上的时候,由于地形自转的原因,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正好转到太阳光线照不到的背面,所以天就黑了。这个例子中的--晚上天就黑了,是重点,而为什么……所以天就黑了--是对重点的解释。数学、物理和化学中的定理、公式和概念是重点,对定理、公式和概念的说明、解释是帮助你理解这些重点内容。而语言学中的字义、词义、语序和语言习惯是重点。
分解重点:你首先要明白重点说的是什么?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说明?是一个定理?是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一种语法现象?
接下来,你就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说明这个问题的。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你不但要搞清楚作者是如何说明这个问题的,你还应该提出自己的说明、解释,也可以怀疑他的说明是否正确?甚至提出相反的解释。
层次:这就是学习上的层次问题,假如你只能达到理解这个层次,说明你已经达到作者论述的水平;如果你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已经超出了作者论述的水平,并扩展了这个理论;如果你能够提出相反的解释,说明你已经具备了独创能力。我想说明的是:我们在学习上,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解作者的论述这个狭窄的范畴内,而是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养成一种渴望创造的思维习惯,要建立起具有创造特征的学习模式。
既然你已提出自己的说明、解释,那么,你就要找出你自己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你要是提出相反的解释,你首先要有充足的理由,来推翻作者的论点,并找出你自己合理的解释。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应该相信--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一般来说,书本上的知识基本上是正确的。
我要说明的是,这种学习、分析和理解知识的方法,是让你从深层学习、分析和理解他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培养你的那种分析与判断、怀疑与求证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论证某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而在于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你掌握一种思维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这种思维的方法和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把你所掌握的这种学习方法,推广到其它课程的学习当中,经过不断使用,使之不断提高。当然,你或许在学习中能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再好也不过了。
二、 作者的意图与字里行间
作者的意图:读书时,要想做到入木三分,你一定要理解作者的意图,他要说些什么?他的解释与他要说明的本意是否一致?他的论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他的解释中的逻辑关系是怎样建立的?逻辑关系又如何相互依存?后面学习的知识与前面所学的知识,存在什么样的内在关系?作者是如何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的?你自己是否有更好的联系方式?
我想要说的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使你能在读书时,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意图,更好地获得所“读到”的知识。不但要掌握作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学到了作者的研究方法,并以自己所掌握的最佳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在同样的时间、读的是同样的书本,但你所收获的知识是别人的几倍,并且使这些知识发生了质的改变。
字里行间:也许读到这里,有些人要问,你还有什么说的?别着急!要知道,读书本身就是读者与作者相互沟通,取得一致的看法。你以为如何?书中字里行间的宝贝,是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哲学思想,是从事这项科学研究的一种科学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你对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是如何理解的?
哲学思想: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最根本的思想,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科学思想:是指人们站在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合理观念。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确立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技术观和社会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对人们的学习、研究与工作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懂得哲学,就意味着你不懂得我们这个世界的根本存在方式,那么,你又如何去学习科学、研究科学呢?到头来,是一本糊涂账!
在这里,我再次告诫各位:哲学是学习、认识和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东方哲学只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没有系统的理论。而自然科学是在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如果我们不去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它的话,又何谈学习自然科学呢?假如你对此有兴趣,你可以进行自己的探索!
看到这里,你千万别生气,你没有的东西,又不想借鉴别人的成就,到头来,你是越来越落后,借一句牛顿(Newton)的名言给你:“你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别以为我没有骨气,我在一次告诫自己,我是中国人!
三、 整体理解
整体理解:有这样的解释:一种方法是先理解整体的各部分,而后理解整体;另外一种方法是从理解整体内容着手,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整体的各部分。这是日本国野口悠纪雄《「超」学习法》提出的观点--“鸟眼法”,他的原文是这样的:先把握整体,并以此为根基去理解部分,就像小鸟从上空眺望地面一样。对于整体理解,我有我自己的观点。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从各部分的学习开始,所不同的是,要用新知识体系,去理解旧知识体系。比如:你在太空中看地球一样,你还会有那种地球巨大无边、深不可测的感觉吗?假如:你飞翔于太空之外,你再也不会被宇宙那奇妙的银河星云所迷惑,为她那无限的浩瀚,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关于考查事物的范畴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小小的病毒,我们身体内的一个蛋白分子,就是它的一座大山,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生命的奥秘。而对于宇宙来说,地球只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尘埃,我们在这粒小小的尘埃上,又如何能理解宇宙的全部?
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统计学分析,得出的结论让你感到异常的吃惊:人类产生的机率,好比飞机场吹过一阵狂风,把机场旁的一堆垃圾,非常有趣的组装成了一架--波音767飞机。这种概率几乎是零,但它必竟不是零。假如,你了解一些太空知识的话,你就会明白,其实宇宙的自然生存条件,是多么的恶劣,除地球之外,其它的星球不是几百度的高温,就是冰天雪地,到处没有水源,更谈不上绿色植被,宇宙中生命的诞生,真是奇迹中的奇迹!
再回过头来反思一下人类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个物种都在进化,为什么偏偏是人类获得了智慧,成为宇宙的主宰?人类的大脑是如此的完美,人类的智慧又是如此的妙不可言?如果你能从宇宙形成的视角,去考查人类的诞生,这又算得了什么?
不论是学习、科研,我们都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局部,从无限的范畴去考查有限的范畴,这样,我们的理解就会更准确一些,更完整一些。另外,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说,真理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现有的证实手段,只能证明现有的科技和知识是正确的,随着我们认识世界的思想与方式的进步,我们会发现现有科技的局限性。我们所说的真理,只是某个范畴内的真理。
四、 你应该记住的
读书时你需要记忆的部分:
⑴重要部分--概念、原理、定义。
⑵作者的意图--难以表明的思想、无法说清的意识。
⑶字里行间的寓意--言外之意,意犹未尽的道理。
⑷哲学思想--思辨、辩证关系。
⑸科学思想--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
⑹科学范畴--科学研究与理论适用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