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IDC运营管理平台采用具有良好的技术延展性,被广泛验证的J2EE技术,J2EE规范已经被软件行业主流厂商所支持,为应用提供了性能优越的承载平台,可以满足企业级应用要求。根据本项目的性能和技术扩展要求,运营管理平台按照业务逻辑划分为四层:外围系统/用户层(表现层)、接入层、应用逻辑层、数据层,如图所示。
(1) 表现层:
主要指业务受理界面、系统管理界面、运维管理界面等与客户或操作人员交互的应用系统界面。系统界面具有信息显示和指令交互等功能,并将信息的展现和界面处理逻辑进行分离。
(2) 接入层:
接入层的应用程序与服务端的应用程序是相对独立的。接入层只负责发送服务请求,服务如何实现则完全由业务逻辑层负责。
接入层为最终客户提供统一的客户接触、服务平台;为各类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支撑其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为其它外围系统和机构提供实时、定时批处理接口。接入层支持Internet接入、移动终端接入等。
接入层实现了安全网关、认证和授权、应用适配、接入监控、接入分析等,接入层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Ø 支持多样化的业务接入模式,各种接入方式的业务功能实现都通过业务逻辑层调用相关的服务来实现;
Ø 服务标准的差异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服务标准的差异化服务);
Ø 服务提供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实现统一监控、统一管理;
Ø 接入层提供批处理接口处理文件的输入输出;
Ø 接入层提供WEB方式和GUI等记入方式,具备功能调用和对象调用等方式;
Ø 接入层支持CORBA、XML、消息封装等目前流行的封装方式;
Ø 接入层支持Socket、FTP、HTTP、HTTP/S、IIOP、MQ等多种协议;
Ø 接入层支持同步、异步、异步消息订阅等传输模式;
Ø 接入层支持CA认证、SSL加密传输;
Ø 技术层实现了统一认证、安全管理。
接入层在实现上采用浏览器客户端。采用技术手段是J2EE技术,通常的技术手段包括通过标准的J2EE的规范中的JSP、HTML、DHTML、XSLT来展现WEB页面。
(3) 业务逻辑层(应用层):
业务逻辑层是系统的业务逻辑实现层,是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接收来自表现层的功能请求,是实现各种业务功能的逻辑实体。这些逻辑实体在实现上表现为各种功能组件。这些功能组件是对象化的组件模块,可实例化,并通过继承重用;每个对象对外提供服务的接口保持相对独立,利于开发和维护;根据性能要求,业务逻辑实体的实现可以放在一台机器上,也可以分散在不同的机器上,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业务逻辑层由开放型的应用中间件和各种业务功能组件组成,业务逻辑层把对数据库的各种基本操作(如数据库增删改以及数据指针的定位)和业务流程的功能组件抽象出来并且定义为一组相应的编程接口。可以快速设计符合特定需求的应用,建立经济有效的集成化应用环境。当需要重设功能或扩展新业务时,只需画出界面并将界面操作与已经定义好的某种规则相联系即可,从而方便地实现了应用系统的二次开发。
对所有应用,业务逻辑层提供统一的控件接口(功能组件的集合,包括提供功能相对单一、逻辑简单经过抽象的数据库访问接口和接续操作动作)。前端只须关心交互规则和用户界面,编制小巧的应用程序即可,而其它诸如数据库操作、接续操作等均被系统隐藏。
在业务逻辑层,提供了全面的企业服务,包括安全、事务、工作流、数据访问、日志、异常处理、CAS认证等服务,对于业务逻辑层的功能组件来说,这些服务大部分是透明的,只需要功能组件的编写遵守一定的规范即可,从而在质量和效率两方面得到保证。
(4) 数据层:
数据层存放并管理各种系统数据。应用系统的最终功能映射为对数据库中表和记录的操作,数据层实现对各种数据库和数据源的访问,并使得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和实现更集中于系统本身的功能。
数据层由数据访问层和数据源构成,数据源包括:数据库、内存数据、消息队列、磁盘文件等。数据访问层负责封装对数据源的访问,并使得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和实现更集中于系统本身的功能。
数据访问层的存在屏蔽了业务逻辑层对底层数据存储形式的依赖,使应用系统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