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秦腔》

今年夏天的暑假过的格外悠闲,没有了工作的叨扰和人群的繁杂,一个人平淡的过着,断断续续的看完了《秦腔》。其实是看第一页就被深深的吸引,被贾平凹那种朴实而粗犷的语言方式所打动,以前是看过他的《怀念狼》,《造一座房子住梦》等,成名的《废都》倒是没有机会拜读,因为学工科的原因平日里真的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读小说。《怀念狼》的情景已经差不多忘完了,印象里只剩下一个老农睡在一张狼皮上,而狼皮的毛鬃晚上会无端的炸起来。另外的就是当主角邀请心爱的人一块睡上狼皮时,他却突然不能行周公之礼了。

贾平凹讲故事就是用陕西话在讲,如果你没在陕西呆过可能会有的地方感到吃力,但一旦你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你会惊叹陕西话的表达能力是这么强。三踅说庆玉(金?记不清了):“你是过河勾缝子夹水的人,你能送你四叔?你不愿意也罢了。。。”,这句话我看了三遍才明白啥意思。陕西话中屁股不叫屁股,叫“勾子”。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说庆玉是过河的时候屁股沟子都要夹些水上来的人,说明庆玉是极其爱占便宜的人。像这样的句子在书里有很多。贾平凹的语言就是这么平实,这些话就像是那个人物活生生的站在那儿说、在表演。我越发佩服贾老师的语言功底了。

《秦腔》是用“引生”这个人物串起来的,里面出现的人物数目却不甚多,我细细的看完几乎能将里面的人物一一列出。人物所做的事情反映出人的脾性,此时回味,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栩栩如生的站在眼前。虽然眼前没有这个人那个人的具体面容,但提起那个人就能看到那个人似的。比如提起“武林”,一个邋里邋遢终日背个筐头拾粪的结巴就出来了。可能是我自己也在农村生活过,里面的形象总能在头脑中自动成形。再如“夏天智”老校长,至少是半个知识份子,我的一个初中老师也是“耕读之家”,边在家务农边教学,穿的气质和普通村人是不一样的。在《秦腔》里,夏天智是真正的秦腔迷,他年少时的生活我们了解不多,但退休后主要工作就是在马勺上画秦腔脸谱,“马勺”这种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可能称不同的东西。在我的家乡河北,我的印象里马勺是用来点豆腐的,有个长长的把,下面用木板做成十平方厘米见方的勺状,里面放上卤水,在烧开的豆浆表面搅拌,但只是在表面,下面的勺不能全没在豆浆里,要在转动搅拌的过程中慢慢将卤水“渗”向豆浆。《秦腔》里的马勺,当然不是我说的这种,其实是一种葫芦瓢样子木制的一种舀水的工具,脸谱就画在马勺的背面。

夏风应该就是贾平凹自己了,由于主要生活在城里,在书中出现的并不是太多。在夏家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了,但却未能把他的父亲夏天智送终。这是巧合也很合情,因为夏天智生前就说过他死了不让夏风送终的。夏天智由生到死的过程显得仓促了些,夏天智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越的人,生活富足,精神上也能在“秦腔”中找到乐趣,还因此出了一本《秦腔脸谱》的书,但当知晓夏风和白雪离婚后,给人的感觉就像突然的衰老了,没多久便去世了。总之,感觉夏风特别对不住他爹,一种难以表达的滋味。

而夏风的娘,包括二婶等那一辈的妇女,都具有传统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勤勤恳恳、本本分分,拥有祖辈传下来的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有时就想,能像他们一样生活也不错,每天又不空闲又不紧张,每天都有事干,今天磨麦子明天蒸馍馍,虽然都是些芝麻小事却做的有板有眼而不嫌无聊。也许生活就应如此。但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女人却变的太多。做儿媳的没几个孝顺的,还会乱搞男女关系,斤斤计较自家的利益得失。当然也有勤恳踏实的,但整体还是给人浮躁的感觉。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引生”。虽然引生是理想的化身,但他却那么真实。经过那么多事情后,才明白引生不同于其他人的显著特点就是心灵的纯净。虽然他也有些小的坏坏的想法,却不妨碍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他整体是活在“幸福”中的。生活也许清苦,但精神如果高尚、饱满,人就活的充实快乐!

《秦腔》情节上没有太多的大起大落,更像是一部细致描写的史诗,环环相扣的情节在生活的涓涓细流中自然结成,在生活的日日夜夜刻画了一副典型的现代新农村的朴实画卷。但这正是我们需要记住和怀念的。那些细节必是这座碑上的“铭文”,为我们以后几十年甚或更久远后回味“农村”时熠熠闪光的记忆亮点。农村的婚礼、葬礼、社火、阴阳会在历史中演变甚至消亡,会加上新时代的特色,但无论如何都会定格在《秦腔》里!

《秦腔》是隶花村的一座碑,是中国现代农村的一座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