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晴又澜 的第006篇茶学笔记

 

这次参加茶艺师培训时候的配乐,非常适合习茶。

 

 

汲江煎茶

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声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 苏轼,公元1100年

                  于儋州(今海南岛儋县)

 

苏轼一生爱茶,对于采茶、制茶、烹茶、点茶有研究,对于烹茶之水则更加讲究。曾多次在诗文中提起煮茶用水之事。

 

空话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记梦回文两首》,用雪水烹茶。

 

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焦千之求惠山泉》,向朋友求惠山泉水烹茶。

 

是“水为茶之母”的践行者,是真正的懂茶,爱茶之人。

苏轼《汲江煎茶》| 茶学经典_苏轼《汲江煎茶》| 茶学经典

 

此篇将自己月夜临江取水,舀水,煮水,点茶,品茗全程作了一番细致又精美的描述。

 

千古名句,“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让人心生无限清美。

 

电影《寻访千立休》中,千立休捧出一水明月时,信长二话不说,将所有的金子都倒在千立休面前。

 

千立休(1522-1591),日本茶道鼻祖。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豪,茶人。

此刻穿越时空相遇。

苏轼《汲江煎茶》| 茶学经典_苏轼《汲江煎茶》| 茶学经典_02

 

另外,该诗作于公元1100年。此时苏轼正被贬官在海南,第二年便去世。苏轼已经历太多坎坷,大概也知道自己不太可能东山再起。但依然过得精致考究,是真正的生活美学家。

 

苏轼一生不得志,但却十分嗜茶。他写诗作文要喝茶,睡前睡起要喝茶,夜晚办事要喝茶。所做茶主题类诗文近百篇,量多且质优。

 

此篇更被南宋诗人杨万里如此点评:

一篇之中句句皆奇,

一句之中字字皆奇,

古今作者皆难之。

苏轼《汲江煎茶》| 茶学经典_苏轼《汲江煎茶》| 茶学经典_03

苏轼不仅仅爱品茶,其对于茶的理解也非常深刻。

 

墨茶之辩便是出自苏轼与司马光的精彩辩论。

苏轼《汲江煎茶》| 茶学经典_苏轼《汲江煎茶》| 茶学经典_04

 

明朝文学家戏曲家屠隆,《考盘余事》记载:

温公(司马光)曰:“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君何以同爱二物?”

苏(苏轼)曰:“二物之质诚然,然亦有同者。”

温公曰:“谓何?”

苏曰:“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公以为然否?”话毕,众人皆服。

 

宋代斗茶,赏白。

在司马光看来,茶白墨黑,茶重墨轻,黑白分明。苏轼却认为,茶与墨只是表面对立,内质却是相通的。茶中有清香,墨中有书香,就像两个贤德之人,虽然可能一个面容俊朗,一个长相丑陋,但是他们都操守着同样的品德和节操。

 

在苏轼眼里,茶和墨(即书法)都有一种相同的哲理和道德内涵,事茶与事书最终是对人的品行道德的一种修炼。就茶而言,这就是“茶道”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上面有说到,苏轼一生留下近百篇茶主题的诗文,今天只浅浅的分享了这一首。个人认为,最能体现苏轼茶学内涵的当属其散文《叶嘉传》,因为篇幅较大,内容较多,后面会慢慢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

 

《汲江煎茶》诗中注释:

①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②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③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④雪乳:一作“茶雨”、“茶乳”,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翻:煮沸时滚动。脚:茶脚。

⑤松风:形容茶水倒出时的声音。苏轼《试院煎茶》:“飕飕欲作松风声。”泻:倒出。

⑥未易:不容易。禁:承受。这一句语意用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⑦荒城,指当时被贬官的地点海南。

⑧更:打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