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的人越来越多,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博客出书的也越来越多了,这次和大家聊一个问题——如果已经看了博客,是否还有必要看博主的书?

首先,有的博客与书的主题有差异,从逻辑上讲上面的问题不存在,所以,我这里只说博客与书同主题的情况,比如我自己的博客。先推荐一堆,这些都是我常看的博客,也都出过以博文为素材编写的书(有的甚至是多本,这里只说最典型的一本吧):

阿朱——《走出软件作坊》

ExcelPro——Excel图表之道——如何制作专业有效的商务图表》

孙小小——PPT演示之道——写给非设计人员的幻灯片指南》

松鼠会群博——《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UCDChina群博——UCD火花集》

千鸟——《设计网事》

萧秋水——《超越对手:大项目售前售后的30种实战技巧》

秋叶——《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

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

……

能把博文整理出版,至少,这说明博主愿意分享,写了足够多的字,而且质量较高,这样才会有出版社愿意“投资”。所以,就算不想花钱买书,让出版社来帮我们做博客的过滤器也是不错的选择。

接下来,进入正题,对比博客与书。我的整体感觉,博客动态,书相对静态,又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博客的文章篇幅较短,以几百到小几千字为单位,好比散落的珍珠,书以十几到几十万字为单位写作,需要更大局的逻辑串联,打造一根线,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把上百篇博文拷贝粘贴在一起。对此我深有体会,也许我能写出一篇几千字的好文章,但几十万字,对我来说确实又是另一种挑战,深感力不从心。做技术的同学可以类比到编码,也许你有能力写出很漂亮的几千行代码的模块,但独立写一个几十万行代码的系统,则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如果这本书有很多不满足你期望的地方,也请包涵,我已经尽力了。

博客的语言粗糙但活泼,很快写成,书稿会经过多轮修改,语言千锤百炼,为了符合出版需要,一般比较正统,思路更缜密。这好比把珍珠磨亮,但也会磨掉一些有意思的棱角(这个比喻貌似不太合适,呵呵),我的书中就删去了很多句子,比如在说目标管理的时候,我调侃了一段语焉不详的官方文字:“×××通过医改方案,阶段目标是,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博客的内容可以频繁更新,有什么感想可以马上付诸笔端,除了作者不断分享最新的思想,读者也可以随时回帖互动。时间上看,书写完了就不动了,最多是畅销书偶尔再版。读书好像是静静的听人讲故事,好在我提到的书,作者都有博客,交流起来也很方便。

博客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不但可以彩色,还可以有声音、视频等富媒体,但书通常处于成本与售价的考虑,只能黑白,技术上也没法实现动态媒体、超链接(写书的时候没这个很不爽),这个要靠电子书进一步普及。但捧着一本实体书,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心灵会很安宁,读网的浮躁感觉对替代不了

最后,出于销量的考虑,博主和出版社通常会将部分书中内容雪藏,不发在博客上。我书中大约有一半的内容现在在博客上还看不到,自己的考虑是,等书上市后一段时间,再慢慢发出,也算给大家一个交代。

从微博、博客到书,字数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变化也越来越少,是一个信息到知识的转换过程,逐步精炼沉淀。也是一个“遍历–>提炼–>传承”的过程。各有利弊,互相无法替代。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