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在Intel公司诞生了。它出现的意义是划时代的,比起现在的CPU,4004显得很可怜,它只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
1978年,Intel公司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这就是X86指令集的来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是第一块成功用于个人电脑的CPU。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寻址范围仅仅是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这样做只是为了方便计算机制造商设计主板。
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
1982年,Intel推出80286芯片,它比808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在CPU的内部集成了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80286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块CPU。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从12.5MHz发展到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可以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了。
1989年,Intel推出80486芯片,它的特殊意义在于这块芯片首次突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Burst)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1971 年,Intel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 4004,它是一个包含了2300个晶体管的4位CPU。
1978年,Intel推出了具有 16 位数据通道、内存寻址能力为 1MB、最大运行速度 8MHz 的8086, 并根据外设的需求推出了外部总线为 8 位的 8088, 从而有了 IBM 的 XT 机。随后,Intel 又推出了 80186 和 80188,并在其中集成了更多的功能。
到1982 年的时候, Intel 在8086 的基础上推出了80286,IBM 则采用80286 推出了AT 机并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进而使得以后的 PC 机不得不一直兼容于PC XT/AT。
到了1985 年,Intel 推出了80386, 但并没有引起IBM 的足够重视,反而是 Compaq 率先采用了它。可以说,这是 P C 厂商正式走"兼容"道路的开始,也是AMD 等 CPU 生产厂家走"兼容"道路的开始和 32 位 CPU的开始,直到今天的 P4 和 K7 依然是 32 位的 CPU(局部64位) 。
1989 年,80486 横空出世,它第一次使晶体管集成数达到了 120 万个,并且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能执行 2 条指令。
重大突破折叠编辑本段
随后,AMD、Cyrix 等陆续推出了 80486 的兼容CPU,于是人们只知有 386 和 486 之分而不知有 Intel 和非Intel 之分。 鉴于这种情况, Intel 没有将486 的后一代产品称为 586,而是使用了注册商标 Pentium,Pentium 一经推出即大受欢迎,正如其中文名"奔腾"一样,其速度全面超越了 486CPU。尽管有浮点运 算错误的干扰,但对手的 5X86 更像是一个超级 486,就算是后来的 AMDK 5 也因为推出较晚和浮点运算不够强劲而大败于Pentium。在Pentium 家族中,早期的 50MHz、60MHz 为P5,而75MHz~200MHz的产品则为P54C。随后,Intel将MMX技术应用到 Pentium 中 ,这一代产品从 133MHz到233MHz,即P55C。其中的Pentium 166 MMX 的产品被玩家们亲切地称为 "黑金刚" ,从此张口不离超频二字。 其实在 P55C 之前,Intel 早就推出了Pentium Pro,但是当时微软的Windows95 尚未推出,彻底抛弃了 16 位代码的Pentium Pro在运行DOS时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因而Pentium Pro只能在高端的32 位运算中一展风采。但正是Pentium Pro奠定了P6架构,甚至我们可以说PentiumⅡ= Pentium Pro + MMX。
进入新世纪以来,CPU进入了更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1Ghz大关被轻松突破了,在市场分布方面,仍然是Intel跟AMD公司在 两雄争霸,它们分别推出了Pentium4、Tualatin核心Pentium III和Celeron,Tunderbird核心Athlon、AthlonXP和Duron等处理器,竞争日益激烈。
2004 奔四
2006 AMD 速龙64*2
下半年英特尔四核 至强
07年 酷睿四核
08年 I7诞生 720 820
之后I7和酷睿陆续向下发展
10年 I3 I5 诞生
10年9月 全世界尚未发布的消息:amd六核已经开始供应
11年 I7 980X即将退市
I3 I5 二代上市 I7 二代上市
CPU发展编年史
原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来自51CTO博客作者易改乾坤的原创作品,请联系作者获取转载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简略CPU发展史
下一篇:多核CPU的发展趋势
提问和评论都可以,用心的回复会被更多人看到
评论
发布评论
相关文章
-
Hadoop发展编年史
2002年10月,Doug Cutting和Mike Cafarella创建了开源网页爬虫项目Nutch。2003年10月,Google发表Google File System论文。2
Hadoop发展 Hadoop编年史 Hadoop Apache 数据 -
我靠,编程语言编年史!java c语言 ruby javascript 编程语言
-
中国 CDN 编年史
干货!了解CDN历史发展进程~
云计算 腾讯云 市场份额 金山云 运营商 -
Unix家族编年史
Unix是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它的历史悠久,也有多种版本。在Unix接触过程中常使用到的词,BSD,Linux等。
unix linux linux操作系统 -
何恺明编年史
一探究竟大神的荣誉史
sed ide 公众号 -
JavaWeb编年史(白银时期)
经典三层架构模式,把项目分成了三层,分别是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库链接层。这个模式实现了对项目的横向拆分,使得项目
java spring mybatis mvc xml -
JavaWeb编年史(黄金时代)
从JavaWeb编年史的远古时代,一直到白银时代,我们见证了JavaWeb开发模式的大致变迁。说白了,就是不断解耦合的过程。接下
jvm java 面试 maven xml -
JavaWeb编年史(青铜时代)
上一节呢,我们简单阐述了远古时期地JavaWeb开发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Servlet打天下,不管你送什么请求过来,我都要
servlet java tomcat mvc 三层架构 -
JavaWeb编年史(远古时期)
作为一个Java程序员,我们更多耕耘的是JavaWeb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做网站或者业务系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早期CS架构
servlet java 前端 html ide -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发展编年史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发展编年史1946 年 2...
虚拟化 云计算 虚拟化技术 unix 超级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