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博客开发
P107,第一段大概意思是去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则是一种强大的和彻底的反思途径看主题没啥感觉,但下面的内容却吸引了我,如果你向其它人介绍一个知识或概念,你介绍的高楼有11层楼,你怎么知识听众是10层楼的水平,一听你说的就懂,而如果听众是在一层楼是肯定不知道11层楼说的是什么内容的。我却是有感觉,有时候在交流的时候,感觉自己表达的不错,很NICE,但实际上通过对方的眼神就知道对方其实没有听懂你在说什
转去年自己写的此个话题是非常难说的,不是说不能说,是有时候说不清楚,感悟这东西,太难形容了,再加上自己的词汇有效,就更了,但近期几日读了南怀瑾先生的“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一下子激起了感悟的引子,以前从有主观思考意识的时候,总是时不时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那时候还小,只是感觉自己还是无法说清楚,也不能说清楚。虽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还是有许多潜在心理需求,这可能就是人们心理所内在的需求吧
我为什么这么关注四维立方体发表回复如题:原有的思维一是线性的,也不知道哪一年的事情就变成二级思考了,突然一个事件让我以三维的方式来思考了,虽然用的机会比较少,但第一次感受到三维思考的魅力了。但三维思考可能也只是针对万物的一个小系统,如一个邮件系统,一个项目工程。这些小子系统更多的组成了社会的大系统。有点象人脑中的记忆组织似的,当然我还没有达到这个能力,可以扩展想象的那么远。还是说说三维和四维立方体
与同事讨论简单讨论了一下“系统思考”方面的对话纪录xxxx(yyy) 09:25:39系统思考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1DCEPKU/ref=oh_details_o00_s00_i00第五项修炼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2QMKJ4C/ref=oh_details_o00_s00_i01xxxx(yyy)
近期忙着平台的事情,也无心再写啥blog了,近期群里聊天,突然一感,此感前些日子其实也有这种感觉,把什么数据库平台迁到什么xdb上面。说什么公司的上面压下来的活,我倒不是反对,只是有好多事情我们虽然不是负责这一块的,但内部介绍清楚倒也是应该的,当时就觉得各种不爽(哈,从此来看我还是个少年啊)没有任何规划的,此规划不是指迁移上的规划,而我们对整个业务影响的规划出来。说动就动,倒真有互联的敏捷架构的风
你说一个系统该怎么做,外部的环境对你影响有多,别人说我们要精细一些,而自己却想的是现在不是精细的时候。TX虽然有产品经理天天加班到晚上找BUG,但真是跟我说的不是一个境界的事情。我们现在表面强大,但实际上问题很多,大家好象都知道,但谁也不改变。其实说我想改变,也不是,我才不改变,我只改变的是自己。但我们该怎么做,资源有限的情况,到底听谁的,大家都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没错。虽然我们可以级划等级,划
以前写的上一篇blog里面说到,要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其实所谓亲身也是自己给自己贴金了,可能从项目角度讲,根本不算是其中一员,哈哈,但不这妨碍我吐槽一下。话说马上进入奥运了,大家都在忙着相关的事情,本以为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顺利做好这件事情就好了。但没想到事出突然,上周的时候刚刚开会,询问一下相关资源情况,如带宽准备多少了。突然发现我们所有在北京的同事却忙然不知,这可奇怪了,这是什么组织结构
以前写的,转过来分层是大智慧,分模块是小智慧。此话没有强行对比分层就一定比分模块好。这里不是比出谁更好,只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系统问题,社会问题(这个有点大.嘿嘿)我们的处理方法,处理模块应该是什么样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是典型的分层次模型,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我个人理解,当我们初入职场,也是经历了这些阶段,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想拿到一份薪水,可以养活自己即可,对未来的发展可能是很模糊的
前几天一个北方的IDC机房空调故障,从以往的处理经验就是关闭一些不重要的机器,以降底温度,联系机房积极处理解决,看似也挺不错的方案。但事情的发展确不象预估的那样,如果机房温度一直持续升高,只能不停的关闭机器,保护重点机器。但却有一些重点业务的大部分机器刚刚迁移到这个机房,这样郁闷的就是他们了。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那句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般的公司如果能托管多个到IDC机器,已经是
以前写的,迁过来了。从《长尾理论》想到的运维上面的一些事情发表回复长尾理论1.0的书也看过,2.0买还是没买也记不得了。今天上午工作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些问题。长尾理论主要介绍,经典的2/8理论已经不适合互联网的模式,互联网的由于他的信息检索方式,存储方式,以及购物方式都发起了根本性的转变,如同一本很久以前没有卖掉的书,可能经过一些推销,互联网推销成本还是比较低的,而且目的性也比较集中,可能就会把
早上在看书,突然想到,web模型和mail邮件模型很重要的一点是,数据一个关键的属性,“属主”不一样,直接导致整体的策略及业务不一样。数据的属性不一样,体现在数据是属性跟用户的访问是否有强一致关联,web不是强致性,mail确实强一致,这是导致必须用两种思维去考虑架构和设计。先记下来,怕忘记原来一直在想,我老是讲web模型简单,这简单,那简单(相对简单,绝对不简单),一讲起来绝也无从下手,今天早上
blog重新开张了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