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jiushiwo987评价】:之前看过移动互联网的文章,但是这篇个人感觉讲解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技术含量,对移动互联网的总结、分析很是到位、很是透彻。谁抢占了移动互联网用户,谁就抢占了先机!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个孩子,虽然它和互联网有很大亲缘关系,甚至带着互联网的基因,流着互联网的血,但是,它不是互联网,它是一个有着新生命的孩子,它必将超越互联网,超越那些已经成为定势的思维和模式。

       1.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不是自由开放的平台,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从第一天就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也知道它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使用的态度非常不同。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邮件,用户也不满意,但是用户知道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没有管控,所以用户随了删除,只能隐忍。移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短信,用户是需要运营商进行管理。

        3.广域的泛在网。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从前不可想象,同时也创造了巨大机会。即使是互联网的时代,随时随地、如影随形这件事是不可能想象的,广域的泛在网就让随时随地、如影随形成为可能。这也让大量需要即时的业务和通讯成为可能。今天几乎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被马上发到微博上,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这就是广域泛在网的作用。

        4.强制性。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我们被强制接收信息。今天手机远不是一个通信工具,它已经从通信工具,转变为我们社会关系的全部。手机带着我们的体温,已经成为我们身体一个器官,成为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每时每刻必须携带的手机,我们依赖它,同时我也对它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挑剔。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容忍屏幕上的广告,屏幕大,对于我们的干扰度低,我们不开电脑,广告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智能手机的时代,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只要铃声一响,我们必须要看手机,提醒度很高,强制力也很强。如果大量的广告通过智能手机传输,用户会不胜其烦。

        5.永远在线。智能手机已经做到了可以24小时在线。以前的服务,除了电话和短信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没有一个互联网的服务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永远不关电脑,这件事不可能做到。永远不关手机,这已经成为一种可能。通信的即时,互联网再好的即时工具不能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永远在线正在悄悄改变这一格局,QQ再强,它不能让用户关了电脑还能接收到信息。微信却是收到就可以提醒。

       7.安全性更加复杂。在互联网时代,电脑还是一个科研和办公的工具,它和个人生活紧密相联的程度远没有现在智能手机高。智能手机已经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它又是随时随地被携带着,是永远在线的,更容易暴露人们的隐私,也更容易成为一个安全的隐患。智能手机可以轻易地泄露用户的电话号码和朋友电话号码,可以方便地泄露短信信息,可以泄露存在手机中图片和视频。这些很容易构成安全的威胁。更为复杂的是,智能手机的GPS形成的定位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对用户进行实时跟踪,这其中的信息全面而复杂。而智能手机中正在形成的电子支付能力,远程支付的密码泄露,近场支付安全隐患,使智能手机不但是一个方便的工具,它也正在成为手雷,给社会生活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问题。

        9.身份识别系统。和电脑相比,手机更有私密性,也和个人的身份切切相关。智能手机中电话号码就是一种身份识别,若广泛采用实名制,它也可能成为一个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在很多银行和支付系统中,手机的识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识别标志。这意味了智能手机时代的信息传播可以更精准,更有指向性。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骚扰,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

        10.定位系统。随时移动的智能手机,GPS/北斗等的卫星定位,以及通过基站进行定位,第一次让手机具有了随时随地的定位功用,这些功能使信息可以携带位置信息。无论是微博、微信这样的应用,还是手机拍摄的照片,都携带了位置信息。这些位置信息使传播的信息更加精准,同时也产生了众多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

        11.业务管理与计费平台。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一直是一个云管端整合的平台,它具有业务的管理与计费能力,这些能力的整合,可以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从传播更多走向服务,成为一个服务体系。计费无论是对于媒体还是服务,都是一个复杂的大问题,传统的互联网发展中,就是因为无法形成计费体系,一开始的商业模式就是广告。这也造成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很长时间找不到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因为实现了身份识别,可以永远在线,同时无论是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技术已经成熟。业务管理和计费已经不再是大问题。苹果的appstore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未来还会有更完善的计费平台出现。

        尤其这里需要强调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终端的作用。传统的互联网是用PC去上网,PC虽然功能强大,但是它的移动能力差,注定决定了不需要随时携带,也不可能把众多的智能感应器内置其中,形成业务与应用。但是移动互联网的终端以智能手机为核心,这样一个智能手机,它不再是科学研究和办公的工具,而是生活助理,所以它的定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PC。因为微软想把PC的操作系统搬到手机上,渐渐就显露其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苹果用IOS的铺桌面,一下子颠覆了分层分级科学管理操作系统,形成了自己的突破。打破PC和互联网时代的所谓定律,常常是移动互联网的新机会。

        智能终端不仅是它的功能有巨大的变化,因为是随时携带的一个产品,又可以保证供电,具有PC的计算、存储能力,也有通信能力,因此,把大量的智能感应器内置其中,一方面具有了可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其作用。今天我们的智能手机里已经有了光线感应、重力感应、方位感应、距离感应、影像感应、触摸感应、位置感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感应器加入其中,它们会是温度感应、温度感应、动态感应、辐射感应、NFC、RFID。这些智能感应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感应体系,再加上计算、存储能力和实时通信能力,可以创造传统互联网时代不可想象的业务、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未来智能健康管理、移动电子商务等都会以全新模式与形象出现。

        移动互联网最强大的能力是服务,同时它又是非常精准和个性化。新媒体是打造泛传播,还是精准的传播和服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泛传播,变成有指向性,精准的传播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可以从内容本身获得收入。精准的信息传播,在传统的时代,从来不可能出现,因为传播的成本太高,不可能做到有指向性的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身份识别、定位、管理平台,让精准传播成为可能。同时管理平台逐渐完善,计费体系、电子支付正在完善,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进行有指向的服务,通过精准服务获得回报。

        研究新媒体的发展,绝不能脱离移动互联网,而要理解好移动互联网,绝不能照搬传统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商业模式与业务模式。事实证明,无论是苹果的成功与诺基亚的困难,都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苹果的价值就是打破了旧观念,用创新建立了移动互联网新体系。新媒体,也必须创新,它最重要的创新,应该是商业模式与业务模式的创新。这个意义上的新媒体才开始摸索着走出来,路很遥远。(首发《新闻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