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今天讲的是高级ip编址:
发现ipv6的地址确实有好多啊!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有几百万亿亿个……足够用的~
2002开头的ipv6地址是为了转换v4用的,紧接着就是十六进制表示的v4地址;
对anycast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了解,意思是需要先将数据发往rp,然后再让目的主机到rp上来取;
详细讲了vlsm;并举案例来讲解如何合理为每个网段分配ip,先捡最大主机数的分,最后分/30的地址,并且这些/30的地址 要从最后一组可用地址里面分出来比较好(不是最后剩下的那个大的网段哦,而是小的)(不会表达的说……)
会手动将路由进行汇总:ip summary 命令
默认好多路由协议都是auto-summary的,所以要想配classless的必须先no掉这句;
ripv1可以接受v1和v2信息,但是v2的不接受v1的,所以v1的路由不会分布到v2所在的路由器的;
然后就是各种路由协议的管理距离必须背会;
可以让静态路由来做备份路由,只需设置一个较大(比正在用的路由协议的ad大)的ad即可;
classful可以造成地址的浪费,万一一台路由器下的网段掩码不一致会导致汇总猜测时出错,还有不会逐个匹配(l t match)路由表中的路由,这样就导致本来发往自己直连的网段的路由被丢弃
还有一个,25系列不支持ipv
即将淘汰,因为即使刷了ios也不支持ipsec
在网吧,没拿书和笔记,能想起来的就这些~呵呵~明天继续~有什么问题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day 2===
今天讲的是eigrp:
d.v.类型协议的最大缺点:产生环路;
eigrp维护三张表,邻居表、拓扑表(是邻居表的一个子集)、路由表;
a.d.是邻居告给你它到目的地的距离,而f.d.是a.d.再加上你自己到邻居的距离;
banwidth是路径出口到目的网段的最小带宽,注意:出口、最小(在一条路上取带宽最小的那条链路的带宽);
igrp的metric乘256就成为了eigrp的metric;
banwidth=10的7次方除以带宽;
若想分析某个协议,则从此协议的包入手~;
hello包中的as号和k的不相同时不能形成邻居关系;
建立邻接关系时使用的是接口的主地址;
show ip eigrp neighbors中的srtt值是向邻居发个包多长时间能回来(收到ack),rto值是用来重新传输数据的间隔时间(当数据 包没到时);
update/query/reply是可靠性传输(需要ack),而hello和ack不是;
重新传输数据是单播用滑动窗口(stop-and-wait)机制来重传的;
dual:扩散性的更新,query可以一直往下传直到收到reply为止;
当a.d.比successor路径的f.d.小时,才可以选为feasible successor;
水平分割等是使路由信息不向回发,而不能使包不向回发;
路由协议总是使用最优的路由,当主路径断掉是使用备份路径,一旦主路径恢复就要使用主路径,这点和ospf的dr和bdr的选举 有所不同;
当主路径断掉且没有可用的备份路径时,路由器成为active状态然后发送query,长时间没有得到reply时就会处于si a状态;
为断口配ip的意义有两点:一,给其一个地址;二,指定一个与其相连的网段;
使边界路由器自动公告网关信息给下面的路由器:ip default-network x.x.x.x(是主机地址,而不是网段地址);
边界路由其对自己的网段自动汇聚,并生成一项指向null0的静态路由;
不等路径负载均衡的条件有二:一、用来做负载均衡的链路下一跳路由必须是备份路由;二、可由variance调整乘数;
query若不加限制,跨as都有可能;
限制query的两个方法:一、加一个汇聚的路由;二、使用stub命令;
只有一个出口的网络为stub(末端)网络;
===day 3===
今天讲的是ospf
spt和spf目的都是找到最短路径,只不过spt是像行者背个包盖邮戳一样,是挑出来的(谁盖的戳最少),而spf是算出来的 ;
ospf使用hello包找邻居,用lsa(lsu)来建立拓扑结构;
lsa分成不同的类型是因为网络的结构不同,用来简化lsa传递的信息的;
推荐ospf的邻居不能超过50个,每条链路算一个邻居,冗余链路算两个邻居;
路由的两种方式:逐跳路由,按源路由(事先已经选好路径,实时性强);
rtp的功能和tcp差不多;
ospf传各种包也在四层,用ip来封装(isis在2层,用frame来封装);
在lsu中包括了每条lsa,并没有lsa包;
lsr相当于eigrp中的query,lsu相当于reply和update;
当网络发生改变时使用组播,224.0.0.6,dr再分发使用224.0.0.5;
每条lsa都有序列号和寿命来保持是最新的,序列号范围:0x80000001--0x7fffffff,之所以是从大到小是因 为第一位是符号位;
寿命时1个小时,每30分钟更新一次;
当序列号达到最大时更新用寿命一个小时的先更新一下,使路由器把此条抛弃,然后再发80000001的;
给ospf的网络分成bma,nbma,p2m,p2p等实质上是要确定是否自动选邻居,是否选择dr/bdr;
各种网络类型是自己配置的,只是ospf的各种工作方式而已;
路由器的priority的值范围是1--255;
abr(与area 0相连的)既维护费0区域的数据库又维护area 0的数据库;
lsa类型:t1是把好几个以太网连接总结成一条,t2是把好几个路由器连接总结成一条,t3是传播外area路由的,t4是传 播asbr地址的,t5是传播外as路由的,t7是nssa中的t5变种;
===day 4===
is-is
nsap就是net那一大串,格式:区域号(部分可自定).系统号(可以用mac也可以自定).sel(服务号,一般为00,代 表主机,也可以用一些数字来代表不同的服务);
clns也是一种routed的协议,和ip,ipx一个类型;
l1的路由器看不到l2层的lsp,反之可以,l1相当于ospf里面的totally stub;
l1/l2的路由器上面运行两套spf;
寻址时先找area id,然后是system id;
area id不同时送往最近的l1/l2;
lsp中包括:pdu类型、长度、lsp的id、序列号、寿命;
tlv是lsp的一个字段,包括:is邻居,es邻居,认证信息等;
isis中的broadcast和p2p的hello包格式不同;
l1和l2层是独立的;
普通的router组播的lsp,当dis收到后汇总再组播发下去,都是组播;
dis下发用csnp发送简要信息,下面的路由器收到经对比发现缺少的条目,通过psnp请求dis发送某连接的详细信息,然后 dis再以psnp回应;
psnp还可以作为ack回应lsp;
circuit id用于识别每个端口,一个字节;
lan id是system id.circuit id,用以指定l1/l2路有器相连的一个网段;
metric默认为10;
使用default information original发送缺省网关。
===day 5===
bgp
bgp选路基于策略,所以不一定能选为最优路径,所以在同一个as内别用bgp,用igp最好;
通过igp学来的路由在表中存在,必须和路由表中的掩码一致,可用network命令使其发布;
在同一个as内的neighbor是ibgp的,不同as的是ebgp的;
ibgp的neighbor不一定是直连的,ebgp的默认一定要直连,不过可以用mulitihop改;
bgp使用tcp来建立连接,所以bgp工作在第五层,ospf/rip/eigrp/igrp工作在第四层,is-is在第三 层,直接把数据封装到frame里面去;
若一条路由是从bgp学来的直接转发;
bgp中的network和igp中的概念可是完全不一样的,igp中是指定参与协议的端口,bgp中是指定要发布的路由(不管 是直连的还是非直连的);
netowrk不是基于接口的,而是只要是邻居都发;
若一个路由器连入了公网,则上面运行的bgp的as号需要申请;
若在一个transmit as中有跨区流量,则必须把流量所经过的路由器全配上ibgp;
bgp的neighbor不是自动发现的,必须手工指定;
bgp属于path-vector的协议,路径靠as号定;
bgp的信息类型:open keepalive update notificati
“水平分割”:每两台ibgp的路由器均是p2p的关系,传递信息是只有一跳,不会给别的不是p2p的路由器,但ebgp可以;
ebgp通告路由时会把自己的端口地址作为下一跳地址发送出去,并在传进ibgp后不做任何改变;
汇聚时要手工配null0;
bgp不是比较metric的,而是比较属性的;
路由通过igp学来的标识为i,egp的为e,重分布的标示为?;
选路时选local preference高的,med低的;
路有重分布时定义一个seed metric;
双向重分布时容易产生环路,次优路径;
当重分布igp路由到bgp时使用路由过滤来保证安全性;
两个loopback的连接不视为直连,需要mulitihop才可以(neighbor ebgp-mulitihop);
bcmsn
===day 6===
讲了园区网设计、vtp、vlan、spanning-tree
设计网络要牢记的: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
网络设计的框架:avvid(有效的集成语音视频和数据);
avvid可分为三部分:1、基础架构:所有的硬件资源;2、智能服务:网络管理,高可用性;3、各种服务:ip电话等;
现今企业网模型是依据avvid架构的:企业园区、企业边界、服务商边界;
在上述三个区域内实现三层分级模型;
电子商务:你的企业和商务伙伴的连接;
vpn:用于在公网上传私网信息;
企业边缘的组件:电子商务、连接internet、远程接入—vpn、wan;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相比:低端的交换机不可以做nat,不支持广域网接口,常用于ethernet中,但是三层交换机的转发速率 (pps)比路由器快得多;
从3500系列开始对voice均有很好的支持;
stp收敛时间为50s;
一个vlan=一个广播域=一个子网;
不同vlan之间通信需要做路由;
本地vlan:没有交叉,不需要trunk;
建立vlan的两种方式:vlan database和c t/vlan xx;
vlan database做完设置后一定要输入exit才能存进去;
vlan排错:物理连接-->交换机配置-->vlan的配置;
物理连接包括cdp,双工等;
trunk是两个交换机之间的链路;
802.1p:802.1qtag字段上的优先级;
tunnel需要添加两个标签:企业内打一个标,运营商打一个标。可以通过运营商传vlan,cdp/vtp/stp等信息;
native vlan是802.1q独有的,为vlan 1,用来管理vlan;
isl也会输出一些native vlan的信息,但是无任何意义;
vtp是cisco专有的协议,用来管理vlan的配置(相当于drbdr);
vtp工作在trunk端口有vtp后可以在某台交换机(server)上做出统一配置后下发到其他的交换机;
vtp不可以穿越路由器;
vtp的域名是区分大小写的;
vtp排错:是trunk吗?-->域名相同吗?-->设置成透明了吗?-->同一域内交换机口令相同吗?
stp可以从逻辑上阻断环路,计算是否有环;
stp使用bid来选根(相当于路由器里面的router id);
stp选择的过程:最低根的bid,去根的最低路径cost,最低发送者bid,最低端口id;
designed port是root port的上级;
当拓扑发生变化时,rp会向上级dp发送一个tcn的bpdu,到了根后,根再下发bpdu,其他的受到后清空自己的mac表, 重新计算spanning-tree;
同网段谁的bid低谁成为dp,另一个为block;
路由器除了广域网接口外,以太网接口均有一个mac,三层交换机与其类似,二层交换机只有一个mac。
===day 7===
今天讲的是高级spanning-tree、cam、tcam、一些交换原理、vlan间路由
默认情况下stp不用配为打开状态;
启动stp:spanning-tree vlan xx(由于思科使用pvst,所以stp树每个vlan坑里种一棵~);
为vlan调整stp的优先级:spanning-tree vlan 200 priority xxxx(此处xxxx最好是4096的倍数);
默认每个vlan的优先级=32768+vlan号(e.g.vlan11的默认优先级=32768+11=32779);
调整vlan优先级的目的是调整root交换机所在的位置;
设端口的cost:在access口上:spanning-tree cost 18; 在trunk口上:spanning-tree vlan 200 cost 17;
看stp:show spanning-tree vlan 200/show spanning-tree bridge;
cisco交换机的几个特性:
一、bpdu guard:在postfast的端口上用,当交换机配了后,portfast端口上一旦受到别的交换机的bpdu,立刻shu tdown(防止接口连入交换机),必须手工恢复;
二、bpdu filitering:和上面那东西的功能一样,但是不会shutdown,只是暂时关闭一段时间,一旦连入的交换机撤去,就恢 复了;
三、bpdu skewing:没在规定时间内收到bpdu时,会报错,这样会占用大量资源,使用skewing可以控制不产生或少产生这些报 错;
四、root guard:在dp端口上做,该端口就不会改变了,只会是dp了,这样可以防止新加入的交换机成为root,该端口就变成了永久 的dp了,(show spann inc 止;
五、unidirecti link detecti
六、loop guard:防止一个阻断的端口由于链路不正常(不能双向通信等)接不到bpdu后变成转发,配了此项后,即使接不到bpdu也 是阻断的(启用loop guard时自动关闭loop guard);
思科规定两个交换机之间用的stp跳数最大为7,称为stp直径;
gateway就是交换机上vlan端口的ip;
cam表:把源的信息(mac+vlan)放入hash散列器中算,*算*出目标的位置,查找一张已经算好的表,然后发出数据, 这个与mac地址表是两张不同的表,这个是高端交换机上用的;
tcam表:基于acl,三层交换专用的表,主要是实现安全的;
这两个表在高端交换机中同时存在,先看tcam表,若允许的话,再看(算)cam表,然后发数据;
tcam的几个部分:
v(patterns):模式 <范例> 内容;
m(掩码):确定检查哪些内容;
r(结果):permit or deny
中央交换是以前的技术,现在是分布转发(可达百兆pps)、流交换(netflow),缓存2、3、4层信息,可提供记帐功能;
进程交换:每个包都处理,几千pps;
asic交换:转发速率有极大提升,只处理第一个帧;
基于拓扑的交换cegf:这个是软件的交换方式,工作在asic上;
交换机上多层交换不用手动配,都是配好的;
arp throttling:cef交换中在arp应答前会丢弃一些包,指向一个假的mac,时间特别短;
一旦起路由就工作在cef方式了;
多层交换机:三层:svi端口:虚拟的、逻辑的、带配了ip的vlan的接口、可为用户做网关;
routed端口:可为其分配ip,可起路由协议,不属于任何一个vlan,功能和svi基本差不多;
配置routed端口:ip routing-->no switport-->ip add-->路由协议;
vlan间通信一般用三层交换机,比路由器转发速度快;
etherchannel是把相同特性的一些端口捆起来,可以做负载均衡,(通常捆trunk);
===day 8-9===
这两天讲的是冗余hsrp、qos、多播:
冗余:设备级的冗余:router====router====router---------网络级的冗余:所有设备full mesh
超级引擎是交换机的核心所在;
65000的第一代引擎用rpr(路由处理器冗余),有独立的握手机制,两个引擎之间可以互相切换,现在用rpr+;
在超级引擎上安装着一块msfc的路由卡(模块);
rpr的备份引擎是启动的,但msfc和pfc不启动;
rpr+的备份引擎和msfc和pfc都已经启动了;
rpr+的同步不支持vlan database和snmp所作的修改;
思科设备死之前会留下一个core dump的记录;
rpr+切换时fib表清空,路由表有一个短时间的恢复(60s左右没有动态路由),但静态路由一直存在;
配rpr+:redudancy--->mode-rpr-plus--->show redundancy status;
irdp就是用来主机和路由器之间相互发通告;
hsrp可以在trunk上工作;
hsrp的状态:initial-->learn-->listen--->speak--->sta ndby--->active;
在speak时选active,通告优先级;
hsrp接口跟踪:可监视出口链路的状态,一旦断掉,就调整hsrp的优先级
例:standby 47 priority 120
standby 47 track s0 50
此时s0一断,优先级自动变为120-50=70
然后s0正常了,优先级自动变回120
只适用于单出口的链路;
只有配置了抢active时才会改变active(standby 47 preempt);
hsrp可以解决使用proxy arp和irdp时延问题;
当active连续三次没发hello(3s一次)时standby就变成active了
一个组内只允许一个active和一个standby;
思科的是hsrp,标准的是vrrp;
vrrp所有路由器都使用master的ip地址,当master断,其他路由器把自己的地址设为master的,当恢复时ma ster又抢夺回原来的地址;
srm可解决配置的复杂性,是冗余技术,无负载分担,勇于65内的两个模块的切换,而上述vrrp等都是用于多个路由器之间的;
配置srm:redunancy--->high-ava--->single-router-m----> show redu;
多播:尽最大努力传输,无连接,适用于数字电视付费频道;
多播源可以是组的成员,也可以不是;
多播地址没有网络号之类的概念;
源树:每个源到目的都有一棵树,像pvst,系统开销大,路径是最优的;
共享树:多个源把数据发给rp,系统开销小,路径不一定优;
多播避免环路:rpf反向检查:包的源和接收到包的接口在路有表中一样时才组播出去;
pim是一种多播路由协议;
pim dm是源树的,sm是共享树的;
igmp工作在多播路由器和主机间,用以交换组成员信息;
思科的auto-rp可以让想成为rp的路由器将信息发给映射代理,然后再下发;
若在cisco设备上,pimv1和v2都有时,v2自动降为v1;
bsr不支持pimv2;
看多播路由:show ip mroute;
rpf邻居就是上一跳;
(*.g)表示共享树,(s.g)表示源树;
看pim:show ip pim int;
不压缩的语音数据为64kbps;
ip电话可以用一个辅助vlan,语音使用一个vlan,数据使用一个vlan,辅助vlan的优先级高;
qos的两个模型:集成服务&差分服务;
做qos时先基于流量的特征进行分类,在网络边缘打上不同的等级标示;
nbar:一个高级的分类手段,可用高层应用程序信息分类;
2层qos:802.1p&cos(tag字段);
3层qos:ip precedence,dscp(tos字段);
排队技术是在拥塞的前提下的;
rtp协议是最高级别的,优先转发,作为ef,udp范围16384--16384+16383;
wrr:加权循环队列,有4个,可手工分配某优先级去某队列,并在出栈时可以确定一个分配带宽的比例;
使用伪丢弃(tail drops)可以造成大抖动;
使用wred可以抓几个优先级低的包先丢,避免tcp同步;
队列只要不达到最满就不会出现tcp同步;
拥塞控制技术:流量×××:使流量稳定;
流量策略:把一些包打标,优先扔;
数据包分片:把包切成等长的碎片,传输间隔就稳定了;
===day 10===
今天是bcmsn的最后一天,讲了qos的命令、城域网以太、wred、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
mqc是模块化的qos;
使用mqc实施qos:class-map-->policy-map-->service-policy;
在多层交换机上启用qos:mls qos;
配信任的边界:mls qos trust (cos|dscp|ip predencel)信任入栈流量自身携带的优先级信息;
几个观察的命令:;
配置基于类的标签:(修改tos字段)policy-map-->class-->set ip precedence;
nbar:在应用层提供qos:担保带宽,流量×××等;
配nbar:class-map-->match protocol-->policy-map-->class-->service-policy;
路由器也可以处理三层以上数据,但速度很慢;
pbr是流量分类的手段,可用以作流量分标识;
默认情况下队列使用接口带宽不超过75%,可以改;
cbwfq是mqc的一个子集;
以下是一堆乱78糟缩写的关系:
--------------------------------
wfq---af;
pq------ef;
cbwfq中可以包含llq;
llq----ef;
fifo----默认,没有队列机制;
cq----ef;
wred-----可以用于cbwfq;
--------------------------------
wred千兆以上接口才支持;
交换机可以设wred的两个最低门限,min1,min2,最高门限自动设;
路由器可以设一个最低门限和一个最高门限;
网络管理:
在正常是收集一个日志-->网络变化时要做测试-->意外现象记录--->分析网管系统所带来的负载--&g t;监视网络性能(50%左右,不可长期超过80%)--->做一个升级计划;
span交换机端口分析技术,需连接端口分析器;
span可以监视会话、端口、vlan、入栈(rx)、出栈(tx)、双向;
rspan:可以在一台交换机上监测别的交换机;
nam是插在65上面的一个用来分析的模块;
ssh是用来替代telnet的,telnet建立连接是明文,ssh不是;
802.1x是基于端口的认证,winxp上就有;
acl在二层叫vacl,基于frame和vlan的访问控制,在三层叫racl;
城域以太:
private vlan是cisco私有的技术,运营上用以在同一个vlan中互相隔离主机,管理复杂,扩展性不好;
pvlan可分为主vlan和辅助vlan,辅助vlan可分为隔离vlan和可交流vlan;
pvlan的端口:公共端口、隔离端口、可交流端口。隔离端口只能和公共端口通(只能有一个),可交流端口内部可通,和公共端口 也通(可做多个);
城域传输技术:dwdm、sonet、cwdm;
sonet和sdh是一样的,叫的方法不同而已;
7600支持光传输和mpls;
isp之间可用dwdm;
在wan上使用以太技术的好处:灵活的拓扑(p2p,p2m)、透明传输(ethernet本来就是用来船ip的)、服务质量级 别、费用低、扩展性强、互*作性强;
两种城域以太:透明lan服务(tls):安全性极差(用户和isp的vlan相同),交换机互连,扩展性差(最多4096个v lan);
直接vlan服务(dvs):中间通过桥互连,用户和isp的vlan不相同;
sonet的带宽为51.84m的整数倍;
152系列是能提供dwdm的光交换机;
cwdm可复用出8个通道,传输距离太短。价格比dwdm低;
cwdm、dwdm在物理层实现冗余切换,小于50ms;
企业连入isp时多个vlan可使用802.1qinq tunnel技术连入isp的一个vlan,传到目的地时还原;
有qinq会隔离不同企业的vlan,但若isp内部互连还会有环,所以还要考虑stp;
qinq不传递stp,要想跨isp建spt要用lrpt;
qinq不可路由,cisco专有;
eompls只支持p2p;
mpls是基于标签交换,类似于二层交换,介于2-3层中间;
eompls的关键设备是76,使用vc去识别不同的vlan(超过了4096的限制);
mpls中的exp/cos可以用来部署qos,支持流量工程;
mpls的标签可以堆栈,各表示不同的功能;
eompls是p2p的,中间不能拐弯;
===day 11===
今天开始bcran~
大致讲了aaa和猫,对于猫考试不做要求:
a(验证)----你是什么---->a(授权)---你能干什么----->a(记账)---你干了什么;
dialer是逻辑接口,独占的物理口;
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是要单独维护一条电路,成本高;包交换(vc),一条物理连路可以供多个vc用,允许数据突发;
同步:你发多快我就能收多快;
异步:每个字节要拿出1/8来用以同步;
128k以上定为宽带;
同轴电缆介质决定了它的共抢性;
双绞线绞起来避免信号串扰,线序是避免电磁干扰;
光线不能弯大角度(90度);
单模光纤:只传一种色光;
ds0就是64k的信道,按时隙分,叫时分复用(tdm);
中国的isdn走e1标准;
ppp最大的好处是压缩、验证;
cdp是2层偏上的协议,底层需要支持snap;
line protocol down:验证不通过,压缩不行,二层封装协议不一样;
pppoe验证协商是在二层的,三层不通二层也能成功;
实施网络第一考虑:可行性(可用性);
wdm在单模、多莫中都可以走,是上层的技术(dl层);
交互的流量(interactive):专访router的流量(如telnet router等);
传输的流量:通过路尤器在两个节点间传数据;
aa默认都认证,不认证需手工指定,验证完需授权;
本地验证:pap,chap;
通过acs服务器验证:ridius,tacacs+;
从内网路由器访问modem叫反向telnet,从外网访问猫叫正向tennet;
where命令=show sessi
可以在路由器上和猫连的口上虚拟一个口,int async x;
===day 12-13===
这两天讲了ppp、isdn、fr:
ppp为二层协议,解决了点到点通信;
cdp在二层偏上,能被ncp支持;
hdlc的基本功能和ppp差不多,但缺少很多东西(如认证等);
一般在串口上封装ppp,在以太口上封装需要启用逻辑接口(pppoe等);
cisco默认封装格式为hdlc,华为的是ppp;
ppp会话:传输。(dedicated);
exec会话:交互。(interactive);
ppp lcp:认证、callback(安全性)、压缩、multilink(负载均衡);
没起aaa时ppp不认证;
pap不要求两端密码一致,而chap反之;
ppp authencation pap chap意思是pap若超期未响应就起chap;
vpn的三性:可验证性、完整性、保密性;
加了密,压缩过的数据别再加密、压缩;
isdn:
参考点就是一根线,功能组就是一个设备;
isdn能够支持hdlc,但hdlc不能验证、压缩等;
美版对每条b信道均有spid号,用以衡量线路;
call id:基于对端二层电话号码;
call party:相当于呼叫转移,若answer1忙,自动转接到answer2;
---------isdn answer1 xxxx
---------isdn answer2 xxxx
p2m时若对端不相同要用dialer profile;
backup interface当主链路断,副链路会启用;
fr:
fr的二层地址为dlci,isdn为电话号;
映射可手工也可lmi;
lmi:维护链路状态&进行iarp;
ios12前lmi的类型需要手工指定;
lmi类型:ansi、itu-t、cisco;
keepalive是lmi发的;
iarp是ip到dlci的映射;
dlci号为电信确定;
在hub&spoke模式中spoke点要互通需先到hub点;
全f的广播地址是本地的;
fr的dce是二层的,clock rate的dce是1层的,两者无必然关系;
p2p子接口:浪费ip&中心点配置麻烦(每添加一个spoke都要进行配置);
p2m接口防环在hub端关水平分割,在spoke上开;
流量×××:不传输大于对端带宽的多余数据;
becn可以把速率降低,进行流量×××;
队列深度:还有多少数据在排队;
backup写在主端口上,指明副端口;
尽量不要把物理口设成backup,要设计在逻辑口上;
backup只能配在一端,不能两端都配;
在ospf中负载均衡时要把链路的cost之设成一样大;
===day 14===
今天讲了wan口的qos、broadband、nat:
讲的东西概念性的不多,理解性的多,broadband考试不是重点:
fifo的队列深度在高带宽口上总为0;(10m以上的口)
llq综合了pq和cbwfq的特点;
10m口(含)以上就应该用fifo了;
二层frame一般不拥塞,有可能不设cos位,但trunk上有;
fifo看第一个bit在哪,先到先出;
wfq看最后一个bit到达的顺序,让小包先传;
小数据包有小权值,多个包最后一个bit位置相同时小的先出;
wfq对延迟敏感性不大;
isdn multilink是自动为no fair queue;
cbwfq:人为的wfq,按自己需求定义class,赋予权和每个可分配带宽的比例,虽然提供了64个class,但至少要留 出一个来作为默认class;
ip precedence:第四级是video,第五级是voice,第六级是路由信息,第七级是keepalive等;
cbwfq可以嵌套wfq等;
bandwidth不是用来限速的,只是指定传出的数据包多少,也限不了速;
cq大队列里面包含小子队列;
压缩两面都是passive时第一个包不被压缩,后续的包都被压缩;
看压缩:show compressi
nat:inside source:由内网发起-----inside local/global address;
nat:outside source:由外网发起---outside local/global address;
overlapping发生在公司并购时;
overload(多对单、多对少)是随机端口号,而pat是指定的;
debug ip nat时带“*”的是走缓存的,其他的是走cpu的;
nat变动时需先清空缓存,再作修改;
cable在小区内是共抢链路;
vdsl是cisco专有的;
dsl和cable均是一层技术;
===day 15===
今天讲的内容是vpn和dsl的配置,bcran的最后一天:
atm的pvc标识要在全局唯一,而fr不是;
pppoe在atm上面;
普通数据在vpdn中走要加8byte,所以mtu要设为1492;
mtu 1500是ip的,1518是二层frame的;
fr的frame不一样长,而atm把数据剁成48byte段再加上5byte的头,共53byte,是固定的,可以用硬件来匹 配,所以速度可达155m,而fr只能达到1.544m;
pppoa是modem拿自己当router,而pppoe是modem拿自己当host;
vpn:低廉的价格、专线的速度和保密性、高灵活性,而fr不行;
tunnel技术使vpn灵活性加大,对公网透明;
先加密--->进隧道--->出隧道--->解密 明文只在两端和私网中出现;
远程vpn(移动用户)在需要时拨号;
vpn可以在很多层内出现:应用层(ssh、s/mime)、传输层(ssl)、网络层(ipsec--企业级加密,任何流量均 加密)、dl层:可以加密,但是太繁琐;
防火墙上加vpn速度极慢;
gre/l2tp/ipsec自己就是隧道;
ipsec只对ip单播加密;
l2tp和gre先将多播、非ip等全包成单播,然后再交给ipsec;
三层上跑ipsec,二层fr/dsl都无所谓,但是用专线那纯属有病;
密钥交换的方式:人为、公/私钥(diff-hellman)、ca服务器产生;
hash可以用来验证完整性,也可以用来加密,主要用于完整性验证;
两种vpn模式:tunnel:把ip包头和数据都进行保护,再加一个新的ip包 头;
-----------transport:只保护数据,原ip包头不变;
preshared key是用来验证isakmp通信的,不是用来加密的;
若数据该加密的没被加密则被路由器丢弃;
要先证明链路是通的,再去做vpn;
感兴趣流量传出要加密,非感兴趣的不加密,要求两边均用扩展acl,定义对等的感兴趣流量;
===day 16-20===
cit,网络故障排除。
这个与其他科目比理论东西较少,实际东西较多,这一点从书的本数上也看得出来,就不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