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近来,生成式 AI 因能输出从洞察、战略到代码等各种成果而频频登上头条。但当企业逐渐将关注点从“输出”转向“结果”时,一种更具变革性的技术正悄然兴起:主动式 AI(Agentic AI)。
主动式 AI 不仅仅是处理信息,而是能够付诸行动。这种自主系统被设计用来追求目标、做出决策、在真实环境中感知并行动,并能在极少监督下实时适应。它不需要等待提示,而是能够独立运作,跨越复杂工作流程,不仅能产出洞察,还能推动执行。
企业又该如何从“试验”走向“落地”,真正应用主动式 AI。是什么让主动式 AI 与众不同,为什么它正在快速普及,以及它在真实场景中如何带来切实的成果。
1 主动式 AI 有何不同?
主动式 AI标志着从“被动响应型工具”向“带有意图的系统”的转变。它的价值不在于更快地生成答案,而在于它能独立行动,为既定结果服务。
以目标为导向
与基于提示实时互动的聊天机器人不同,主动式 AI 会以既定目标为导向,自行选择最佳路径。它能自主评估、规划并执行任务。
端到端执行
主动式 AI 不会在单一查询处止步。它能处理多步骤的工作流,管理依赖关系并实时调整,即使流程没有完全定义清楚,也能有效推进。
在不确定中前行
基于生成式 AI 的能力,主动式 AI 能在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中运作。它能理解模糊的指令、调和冲突的数据并为任务排序,从而减轻人工决策的负担。
2 为什么主动式 AI 爆火?
主动式 AI 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它能在关键环节带来可量化的成果:
- 更快的洞察: 以秒级速度处理海量数据,让决策从“事后分析”转向“预测驱动”。
- 运营效率提升: 自动化工作流和重复任务,降低时间和成本。
- 员工生产力提高: 释放员工,让他们从低价值工作转向更具创新和客户价值的任务。
- 创造新价值: 主动式 AI 能结合企业内外部数据,发现潜在关系并付诸行动,挖掘出传统流程可能忽视的机会。
这些并非停留在理论上的好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真实的落地案例。
3 案例
3.1 加速 Bayer 的药物研发
Bayer将主动式 AI 引入研发流程,成果显著:AI 助理能在几秒内筛选数千份临床前研究报告,找出有价值的洞察。
过去,数据科学家需要花费数天撰写并执行 SQL 查询才能得到同样的答案。如今,决策更快,重复劳动更少,试验成本降低,最终惠及患者。 Bayer 安全与药理学 IT 负责人 Jonas Münch 表示:“我们的主动式 AI 系统就像辅助记忆,能更快更准地调取信息,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
3.2 用多智能体系统自动化报告生成
我们最成功的落地方案之一是多智能体协作。单个智能体能完成任务,但智能体系统能协同完成复杂工作。
一个典型的流程如下:
- 智能体 1: 从数千份历史报告中提取数据
- 智能体 2: 将数据整合,生成面向特定受众或符合监管要求的报告
- 智能体 3: 审核内容,验证准确性并标注不一致之处
结果:报告生成时间大幅缩短,质量提升,科学家能专注于更高价值的研究。
3.3 改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型工作
在很多公司,高技能员工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在重复但必要的任务上,如查找内部数据、排版文档或编制状态报告。
主动式 AI 能自动化这些幕后流程,例如:
- 信息发现和汇总更高效,智能体能跨系统检索、分类并组织数据;
- 基于权限的访问确保敏感数据只对授权用户开放。在PEXA项目采用这种方式,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了响应速度。
结果: 团队对 AI 工具的信任度更高,人工错误更少,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客户服务、战略规划和创新。
3.4 提升呼叫中心效率
主动式 AI 也在重塑客户服务。无论是处理密码重置等常规问题,还是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AI 智能体都能为呼叫中心提供有力支持。这不仅简化了运营,还让客服人员能够优先处理复杂问题,从而提升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4 风险与应对方式
和所有颠覆性技术一样,主动式 AI 也伴随着风险:
- 集成成本: 定制和部署智能体并不便宜,应优先投资 ROI 明确的应用场景。
- 数据隐私: 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数据治理机制,权限控制和加密是基础。
- 决策透明度不足: 多步骤的决策过程若不透明,可能会削弱信任。
- 标准仍在演进: 虽然 MCP 等协议已被广泛应用于标准化上下文检索和工具使用,但跨环境智能体协作的协议(如 Google 在 2025 年 4 月发布的 A2A)仍在发展,未来可能需要调整。
- 人机协作平衡难: 人类监督过多会造成瓶颈,过少又可能带来高昂或不道德的代价。
应对之道:从小规模试点开始,尽早验证,逐步扩展,并定期复盘。
5 如何开始应用主动式 AI?
对想要引入主动式 AI 的领导者,我们的建议是:
- 以业务价值为导向 聚焦在能带来实际成效的环节,如简化流程、加速决策或改善客户体验,而不是盲目追逐概念。
- 提升团队的 AI 素养 让利益相关方了解主动式 AI 的能力与局限,为高效的人机协作打下基础。
- 在自动化前先梳理流程 明确现有工作流与价值链,识别痛点和低效环节,找出主动式 AI 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
- 在低风险场景中试验 选择内部流程、下游影响有限的领域作为测试场,允许团队安全地尝试、失败和学习。
- 结合自动化与专业知识 人类监督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涉及复杂决策时。
- 持续迭代优化 通过试点和反馈循环完善系统,再逐步推广。
- 为变化做好准备 技术和协议标准不断演进,系统架构应保持灵活,以便快速适应。
6 主动式 AI 的价值实现
我们已经亲眼见证主动式 AI 如何弥合“洞察”与“行动”之间的鸿沟。无论是加速研究、简化报告生成,还是让决策更有把握,价值都已得到切实验证。
这并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赋能团队,让他们能更快行动、更聪明思考,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