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

 

——浅析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当代大学生迷茫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何迷茫,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许多大学生的思想存在很严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不积极的趋势,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加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本文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相关性论证,同时针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遭受冷落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大学生信仰迷茫

 

正文:

    为什么当代大学生会对未来充满迷茫?他们不思进取,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宿舍和游戏上,沉迷于网络,他们高呼考试及格就万岁,完全忘记了自己经历高中时代的奋斗精神。他们躲避崇高,更多的关注自己,社会道德责任感缺失;他们以市场取向代替人生信念取向,以潮流的选择代替自主的选择;出现这些状况,归根结底是没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没有正确的信仰,没有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记得有一次在上公选课的时候,老师问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能力,我再上台演讲的时候说到其中一个能力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很多人在台下笑了,我当时就问那些学生为什么笑,结果却没一个人能回答上来,其实很多时候我也在想,不管这个社会的现状是什么,我始终觉得我的思想是对的,何必随大流的丢失自己?就算你们都笑我也无所谓,我不觉得自己独树一帜,也不觉得自己是做作,是讨好老师,也不是伟大的思想家,我只是做自己觉得对的。就像201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的演讲所说: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现状

    经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信仰存在着多元化趋势明显。大概有50%的同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同时也有宗教、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及其他方面信仰,还有一部分的同学没有任何信仰。还有小部分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而且大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足够的坚定性。随着当前国情和经济全球化影响,他们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判断上,功利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同时许多人感受到的是我国相对落后和西方发达社会的强烈反差,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战后以来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国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普遍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这与马克思主义里说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就成为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预言有很大出入。这些形势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引起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混乱,甚至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真性产生动摇。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高校备受冷落的原因

 

1、当前高校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

    当前高校的政治课教学现象是:教师在讲台上按大纲要求从头讲到尾,不管学生听不听,不管学生水平如何,不管换过几届学生,教师一成不变地搬用同一个教案。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不懂得主动学习,上课变成教师的事,你想怎样就怎样讲,我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干别的事。这种忽视学生的情感意识,不去了解学生情感心理,势必造成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失去兴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实际。同时枯燥的陈旧的理论,让学生听而生厌,使本来实践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流于形式。

2、受当前国情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的阶段,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影响了政治领域并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 一切向钱看”的价值标准影响到各行各业。出现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等现象,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刺激了利已排他的价值观。大多数人社会价值观上出现混乱和扭曲,这些对于还没有进入社会的敏感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消极的影响。大学生在读书上表现出急功近利。为今后择业方便,在选择课程时偏向于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如外语,计算机,公关,外贸等,而对哲学毫无兴趣。

3、受国内社会腐败现象影响。

    层出不穷的社会腐败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和迷茫,收入分配、教育、住房等领域的社会不公现象,导致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疑惑和不解;一些媒体热衷于宣传西方的文化和理论,使得一些西方不良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造成了部分大学生价值评价的颠倒和混乱;体制转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化导致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道德失范现象蔓延,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加大了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

三、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联系

    1999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和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为高校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全面推进搞笑的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我们把整个大学课程体系比做一棵大树的话,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只有根长得精壮和深厚,才会有枝和叶的茂盛。大学生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支撑和营养,是难有所作为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主线就是我们的信仰,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精神指导,让我们如何认清自己,如何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在今天,大学生被贬值,是因为造出来太多教条思想的学生,我们为什么不能说大学生就是代表了最先进的文化?为什么不能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这个社会的规则是拿来适应的,不是拿来改造的,大学生如果这样想,将必然失去信仰,必然迷失在琐碎的生活中,所以我们信仰的不是那种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而是真正的能指导自己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然后去丰富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让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来丰富我们,作为我们得到物质利益的阶梯。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真正意义所在(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1、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

    现在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这不只是心理因素问题,更是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认识问题,对自己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以及自己在社会中地位的理解问题,也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是哲学一个永恒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定要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全面理解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系,把握科学的价值评价尺度,明确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从而破除“自我中心论”,反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

2、提高思维能力,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

    思维能力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一大缺陷就是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理论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它包括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全面具体的思维方法,联系发展的思维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思维方法。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观察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望和追求。它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启发学生在现实与理想,终极指向性与历史确定性之间,永远保持生机勃勃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和审美意识,促使学生走向更加理想的崇高境界。在这种境界下,使学生勇于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这正是人格养成的哲学力量。素质教育思想提出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更多地被当作一门人文课程来开设,人文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的相互渗透,可以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教学中

3、升华人生的价值,获取行为准则

    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但人自身的精神因素对于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从而改造,发展人自身,有着同样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对人的成长和成才最为重要的精神动力因素有:世界观和人生观,生活目标和理想信仰,追求崇高人生境界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它不仅是系统的知识,而且是一种崇高境界的渴望。大学生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思想上自觉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我是一名大学生,怀抱梦想和憧憬来到大学,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然而大学宽松的环境磨平了我的棱角。但是我始终守候着心灵的一方净土,我庆幸我内心深处的声音让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方向,希望那些曾经和我一样迷茫的大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正确人生方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是一名的大学生,我的心里藏有个很大的梦想,所以我不会迷茫,不会随波逐流,因为梦想,所以我一直向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0.7

 

2、《何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亲和力》杜加友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于宏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 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