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核心

半精计算,就是一种“牺牲一点点精确度,来换取巨大计算速度和节能提升”的计算方法。

它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估算”一样。


详细通俗解释

1. 什么是“精度”?

想象一下你要测量一根头丝的直径:

  • 用游标卡尺(高精度):你可以量出它是 0.075 毫米。这个数字非常精确,但测量起来比较费时。
  • 用普通的直尺(低精度):你只能看出它比0.1毫米细,但读不出具体小数。测量速度很快,但不够精确。

在计算机里,数字也不是无限精确的。它们用不同长度的“格子”来存储,这个“格子”的位数就是精度

  • 高精度(如FP64/FP32):格子长,能表示的数字范围大、小数位多,非常精确,但计算起来耗时耗电。
  • 低精度(如FP16/BF16):格子短,能表示的数字范围小、小数位少,没那么精确,但计算起来飞快、非常省电。

半精计算,通常指的就是使用 FP16BF16 这种“短格子”格式进行计算。

2. 为什么要在AI领域使用半精计算?

这完全是由AI(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 AI模型不怕“小误差”:训练一个AI识别猫的图片,偶尔把一张猫图判断为99.5%是猫(高精度结果)和99%是猫(半精度结果),对最终模型的学习能力几乎没有影响。整个学习过程是统计性和容错性的,它关注的是宏观趋势,而不是某个具体数字的极致精确。
  • 速度与容量翻倍好处
  1. 计算速度更快:对硬件来说,处理“短格子”的数字比处理“长格子”的数字要快得多。使用半精度,计算速度通常可以有数倍的提升
  2. 能耗更低:计算简单了,自然就更省电。
  3. 显存占用减半:一个半精度数字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只有一个全精度数字的一半。这意味着:
  • 同样大小的显存,可以装入两倍大的模型两倍多的训练数据
  • 数据传输的带宽压力也变小了,进一步加快了整体速度。
3. 一个生动的比喻

建造一座大桥(好比训练一个AI模型):

  • 全精计算(FP32):就像要求工人用游标卡尺去测量每一颗螺丝、每一根钢梁。结果极其精确,大桥绝对安全,但工期会非常漫长,成本极高。
  • 半精计算(FP16):就像允许工人用高精度的卷尺去测量。对于造桥来说,卷尺的精度已经完全足够保证安全和质量了,但施工速度却大大加快,成本也显著降低。

在AI造“桥”中,半精计算这把“卷尺”的精度已经完全够用了。


总结与关联

比如 H100 GPU,它的 Transformer Engine 的核心魔法之一,就是智能地、动态地在训练和推理过程中使用半精计算(特别是最新的FP8格式),在保证模型效果不大幅下降的前提下,将计算速度和效率推向极致。

所以,半精计算是现代AI爆发式发展背后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让训练庞大的模型(如GPT-4)在时间和成本上变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