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第二天的视频看完了,比其他人慢了好多!以后还需要再接再厉,早日脱离现在的苦海!
1.CPU:
CPU指令一般分为特权指令和普通指令。
CPU一般分四个环的级别:0,1,2,3
内核运行在环0级别,执行特权指令;而应用程序则运行在环2,执行普通指令
内核模式,用户模式
中断:interrupt
硬中断:由硬件产生,终止CPU
软中断:由软件产生,终止CPU
用户模式到内核模式都是软中断实现的
2.元数据:
数据是由元数据和数据组成,其中数据是指文件中的实际数据
元数据:用来描述文件的属性的系统数据,文件的属性信息,不属于文件内容的组成部分。
比如访问权限, 文件拥有者等
3.Linux用户:
管理员:
以"#"为提示符,对应管理命令
普通用户:
以"$"为提示符,对应普通命令
变量:可以变化的参数,有名称的内存空间
变量赋值:变量名=值
系统中有很多系统变量如:PS1,PATH,HOME
4.Linux路径,命令以及帮助:
路径:
表现的形式为倒置的树状结构,常用tree查看
/(rootfs):根文件系统
绝对路径:一般从根(/)目录下开始,路径中不会出现.和..
相对路径:非从根(/)下目录开始,常用.和..来表示路径
命令:命令,应用程序,脚本文件
COMMAND [OPTIONS] [ARGUMENTS]:命令 选项 参数
命令类型:
内置命令:由shell自带,shell内建
外部命令:一个独立可执行的程序文件,命令名即为程序名。通过PATH指定路径中查找
查看变量PATH:echo $PATH
区分方法:type Command
选项:
短选项:格式-char,比如:-i,-l
多个选项,之间要用空格分隔,如果合并使用空格可省略。如:-i -l/-li
长选项:格式--Word,如--color
不能够合并使用
参数:命令作用的对象
命令帮助:
内置命令;help command
外部命令:
1.command --help
2.man command
手册:manual,有章节之分,1-9
whatis command:查看该命令在哪些章节中有帮助
注意:whatis根据数据库执行查找操作,此库为系统定期更新,使用makewhatis手动更新
man 章节大概是那些方面帮助:
1.用户命令
2.系统调用
3.库调用
4.设备文件
5.配置文件
6.游戏
7.比较杂的
8.管理
man 浏览技巧:
空格键:向文件尾部翻一屏
b:向文件首部翻一屏
回车键:向后翻一行
k:向前翻一行
Ctrl+d:向文件尾部翻半屏
Ctrl+u:向文件首部翻半屏
搜索:
/word:从文件第一行开始向后查找
?word:从文件尾部向前查找
n:显示下一个
N:显示上一个
退出:q
注意:man能够为除命令之外的配置文件,系统调用,库调用都能提供帮助手册,
他们分别位于不同章节中
4.程序自带的帮助文件。比如:Readme,install
5.去官网查看
6.度娘,Google等
5.Linux文件系统基础:
文件名严格区分大小写
所有文件都位于根目录下
路径以/作为分隔符
每个文件的名称可使用除/以外任意字符,单个名称最大为255个字符
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boot:存放开机时系统加载的一些静态文件,如:Linux内核文件,grub这个引导装载程序
/bin,/sbin:系统自身启动和运行时所需要的可执行文件的目录
不可独立分区
/usr:可独立分区
/usr/bin,/usr/sbin:用户用到的命令和系统用到的某些命令
/usr/lib,/usr/lib64:库文件
/usr/local:第三方软就默认安装位置
/usr/share/docs,/usr/local/man:一些帮助文档
/etc:系统的主要配置文件
/lib:库文件和内核文件
/lib64:只有64位的系统才有
/root:ROOt用户家目录
/dev:所有设备的设备文件都放在此处,也成为特殊文件,访问设备接口
仅有元数据,没有实际数据
/home:系统默认普通用户的家目录
/mnt,/media:作为临时挂在移动设备
/opt:第三方软件安装目录
/srv:一些服务所用到的数据
/tmp:临时文件存储位置
/var:系统运行后,变动的文件,如:cache,log
/proc:伪文件系统,内核和进程,网络状态和外部设备信息的虚拟文件系统访问接口。
其数据存放在内存中。其本身不占用硬盘空间。随系统而生,随系统而死
比如:/proc/cpuinfo,
/sys:伪文件系统,硬件设备信息虚拟文件系统访问接口。主要记录了与内核相关信息,
目前加载的内核模块与内核检测到的硬件设备信息等
其数据存放在内存中。其本身不占用硬盘空间。随系统而生,随系统而死
应用程序的组成部分:
二进制文件
库文件
配置文件
帮助文件
6.Linux总结命令
Bash查找命令的方式:
外部命令查找:以$PATH的路径查找
第一次执行真正的查找操作,查找结果会缓存到内存中
查看缓存中的命令:hash
-d command:清除缓存中指定的命令
-r:清空缓存
history:命令历史记录
保存的条数:$HISTSIZE
用户退出时持久保存的路径:
环境变量:$HISTFILE,默认为用户家目录下的.bash_histroy
此文件中可保存的最大条目数:
环境变量:$HISTFILESIZE
环境变量:$HISTCONTROL
ignoredups:忽略重复的命令,连续的相同的命令才是重复
ignorespace:忽略以空白字符打头的命令,一般为空格+命令
ignoreboth:以上二者同行生效
n:显示最近的n条命令,包括当前命令自身
-c:清空历史命令
-d N:删除指定行数的命令条目
-a:将当前会话中的命令历史写入文件
Bash调用命令历史列表中的命令;
!#:执行命令历史中的第#条命令
!!:执行上一条命令
!string:执行命令历史中最近一次以String开头的命令
!$:调用上一条命令行中的最后一个参数
esc,.:等于!$
Linux有两个时钟:系统时钟和硬件时钟
date:显示系统日期和时间,格式为date [option] [+format/格式]
%s:时间戳计时法,从UNIX元年(1970-01-01 00:00:00)至当前经过的秒数
%F:显示日期,Year-Month-Day
%D:显示日期,Month/Day/Year(其中显示年的最后两位)
%x:显示日期,Month/Day/Year(其中显示年是四位)
%T:只显示时间,24小时制
%r:只显示时间,12小时制
%Y:只显示年,四位数子表示年份如:2015
%y:只显示年,年份的后两位如:15
%m:只显示月,数字表示
%B,%b:只显示月,英文表示。%b是简写,%B是全拼
%d:只显示天
%H:只显示小时
%M:只显示分钟
%S:只显示秒数
%u,%a,%A:显示星期几
%j:显示一年中的第几天
%U,%W:显示一年中的第几周
%w:一周中的第几天
%p:显示本地 AM或PM
%Z:显示时区
设置时间:date [MMDDhhmm[[CC]YY][.ss]]
hwclock:显示硬件时间,与clock差不多
-s:以硬件时钟为准,系统时间同步硬件时间
-w:以系统时间为准,硬件时间同步系统时间
tzselect:时区设置
1.tzselect:给出列表去选择
2.修改配置文件:/etc/sysconfig/clock
ntpdate:同步时间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通过网络同步系统时间,C/S
ntpdate server:同步Server的时间
一般使用时会配合cron命令使用,在crontab中添加一些同步的信息
who:查看当前系统登陆的所有用户
whoami:查看当前终端登陆的用户
which:显示指定命令的完整路径
--skip-alias:跳过命令别名
reboot:重启系统
halt:关机
poweroff:关机
目录管理:
cd:切换工作目录
cd :切换到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cd ~:切换到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cd ~username:切换到username的家目录
cd -:在前一个目录和当前目录相互切换
cd ..:切换到当前目录的父目录
pwd:print working directory,打印当前所在的目录
mkdir:make directory,创建目录
-p:级联创建目录
rmdir:remove directory,删除目录
-p:删除单传目录路径中的目录
ls :ls [option] file
-l:long,长格式显示文件的详细属性信息
drwxr-xr-x. 4 root root 4096 5月 10 16:56 home
左起第一位,文件类型
后面9位,权限,mode
r,读read;w,写write;x,执行excute
.:表示文件有隐藏属性,lsattr命令查看
数字:此文件的硬链接数
属主:owner,文件的拥有者
属组:group,文件的所属组
4096:文件大小,默认单位字节,-h,人性化显示
文件最近一次被修改的时间
文件名
-a:显示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以及.,..
-A:显示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不包括.和..
-d:显示目录自身的属性,通常和-l一起使用
-i:列出iNode
-r:reerse,逆序显示
-R:recursive,递归显示,显示子目录中的内容
-t:以时间排序
-S:以文件容量大小排序
文件管理命令:
文件类型:
普通文件:-,f
目录文件:d
链接文件:l
设备文件:
字符设备:c,线性设备
块设备:b,随机设备
命令管理文件:p
套接字文件:s
文件内容的类型:
file 文件名
文件查看命令:
cat:以正常顺序显示文件内容
-n:显示行号
-E:显示行结束符
tac:与cat相反,逆序显示文件内容
more:显示文件内容
less:显示文件内容
空格键:向文件尾部翻一屏
b:向文件首部翻一屏
回车键:向后翻一行
k:向前翻一行
Ctrl+d:向文件尾部翻半屏
Ctrl+u:向文件首部翻半屏
查看首部或尾部的文件内容:
head :显示文件的前几行,默认为10
-n:显示指定的行数
tail:显示文件的后几行,默认10
-n:指定行数
-f:在线监控文件尾部内容的变化
时间戳管理:
touch:改变文件的atime和mtime
格式:touch [option] file
如果file不存在,那么会自动创建file
-a:仅改变atime
-m:仅改变mtime
-c:不创建空文件
-t: [[CC]YY]MMDDhhmm[.ss]
stat:显示文件的元数据(元数据:文件的属性信息,不属于文件内容的组成部分)
iNode:索引节点号
时间戳:
Access(atime):最近访问的时间
Modify(mtime):最近被修改的时间,文件的内容改变
Change(ctime):最近被改变的时间,文件元数据的改变
Bash特性:
命令补全:
根据内建和外部命令的查找方式以用户指定的字符串开头的命令
如果用户指定的开头字符串能唯一标识某命令,则tab键可补全此命令
否则2次tab键可显示所有以指定字符串开头的命令
路径补全:
用户指定的路径打头的文件名补全查找
每个路径都可以切割为2部分:
路径的基名:basename /path/to/somewhere
结果为:somewhere
目录名:dirname /path/to/somewhere
结果为:/path/to
命令行展开:
~:用户家目录
~username:指定用户的家目录
{}:/path/{x,y}<==>/path/x,/path/y
执行结果返回值:
每个命令执行结束后,会有一个"执行状态返回值",有效值:0-255
0:执行成功
1-255:执行失败
使用变量$?可以获取最近一条命令的状态返回值
ech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