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rvletRequest对象

  我们都知道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与Tomcat(web服务器)通信时,会生成两个对象,一个是HttpServletRequest对象,一个是HttpServletResponse对象。它们是一对数据封装对象,前者封装客户端的请求头,后者封装服务器的响应头。而在这里要介绍的是HttpServletRequest对象,HttpServletRequest实际上是个接口,是Java所定制的接口,这个接口是由开发web服务器的人员去做实现的。

可以看一下HttpServletRequest的源码: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



我们可以看看Tomcat中实现这个接口的两个类:

Request类: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HttpServlet_02



RequestFacade类: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HttpServlet_03



  可以看到以上这两个类都各自实现了HttpServletRequest接口,但实际上这个两个类是有关联的,具体的代码实现其实是由Request类完成的,而RequestFacade类只是作为一个转发的存在。而且从类的名称上也可以看得出来,Facade是外观、正面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外观类,而在这个RequestFacade类后面的真正实现类是Request。可以想象成RequestFacade是Request的前端、门面,Request则是RequestFacade的后台、后端。

看一下RequestFacade的构造器和部分代码就知道了: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HttpServlet_04



再来看看RequestFacade的部分代码: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05



而且这个类的代码行数也不到一千行: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HttpServlet_06



下面再来看看Request类的代码: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07

可以看到getContextPath这个方法是在Request类上实现的,并且因为实现代码在这个类里,所以代码行数比RequestFacade类多: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08



示意图: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09


  从上图可以看到HttpServletRequest接口和Request、RequestFacade实现类之间构成了一个模式,这个设计模式就是外观模式。外观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了一个一致的界面,这个界面就是RequestFacade,并且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就是HttpServletRequest,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外观模式好处在于隐藏了系统的复杂性,并向客户端提供了一个客户端可以访问系统的接口(HttpServletRequest)。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向现有的系统添加一个接口,来隐藏系统的复杂性,这个模式实现了子系统与客户端之间的松耦合关系。所以我们都是通过HttpServletRequest接口对象去调用方法的,而实现类和界面类都隐藏在背后,而且这两个类也不是Java实现的,而是开发web服务器的人员实现的(Java的尿性一贯如此)。


关于对象池:

  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对象是存放在一个对象池中的,这是一个活动的能够自动增长的对象池,就和自动增长的线程池一样,每当对象不够用的时候就会新增加对象。这个对象池可以优化服务器资源,因为这两个对象可以反复的利用,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没有这个对象池的话,每次用户访问就会新建一次对象的话,这么做十分耗费资源,而且速度还慢。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知道,这个对象池就是起到了一个优化资源的作用(好像池子都是这么回事)。

我们可以打印这个两个对象的hash值查看一下就知道了(需要不断的刷新访问页面):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10


运行结果: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HttpServlet_11

  从图中可以看到有几个hash值重复了好几次,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得知它使用了对象池机制。


  好了,以上简单介绍完HttpServletRequest中接口与实现类的一些关系和使用到了什么设计模式与对象池机制,接下来介绍一下HttpServletRequest中较为常用的一些方法:

获得服务器相关信息方法:

方法名称

作用

getInputStream()

获得本次通信的Input流对象

getServerName()

获得服务器的名称

getServerPort()

获得服务器的端口

getContextPath()

获得web工程的路径

getLocale()

获得区域所使用的语言


代码示例: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12


运行结果: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13




获得请求头信息方法(请求头中的信息是键/值对形式的):

方法名称

作用

getHeader(String)

参数为键,获得该键的值

getHeaderNames()

返回所有的键

getHeaders(String)

参数为键,获得拆分的值

getContentLength()

获得网页文件的长度,没有的话就会返回-1

getContentType()

获得网页文件的类型

getMethod()

获得请求的方法

getQueryString()

获得请求的参数,但是要注意:只有get类型的请求方式才有效果

getRequestURI()

获得访问的目标Servlet所在工程下的那一部分内容

getRequestURL()

获得整个URL


代码示例: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14


运行结果: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HttpServlet_15




获得客户端的IP和端口方法:

方法名称

作用

getRemoteAddr()

获得客户端IP地址

getRemoteHost()

获得客户端IP地址

getRemotePort()

获得客户端端口


代码示例: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16


运行结果: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HttpServlet_17





获得和设置表单数据方法(如果是上传文件的话则无法获取文件中的数据):

方法名称

作用

setCharacterEncoding(String)

设置表单提交上来的文本编码

getParameter(String)

得到表单中某一个指定的name属性的值

getParameterMap()

获得所有的键值对

getParameterNames()

获得所有的name属性的值:

getParameterValues(String)

获得重复的name属性的值


Html代码示例: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18


Java代码示例: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19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20


浏览器表单: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21


控制台结果: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22





获得和设置表单属性相关方法:

方法名称

作用

getAttribute(String)

获得属性对象

getAttributeNames()

获得所有的属性名称

removeAttribute(String)

删除参数中字符串描述的属性

setAttribute(String, Object)

设置属性和属性的值,这是键/值对形式的

注意:以上这几个方法只是在web容器内部流转,仅在具有转发关系的Web组件之间共享,也就说只在这个范围内有效,所以不能直接把值获得到代码中打印,以下使用实际示例演示一下就知道无法直接获得值了:


代码示例: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Request_23


浏览器: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HttpServlet_24


控制台结果:

HttpServletRequest对象_HttpServlet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