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会展经济已成为一块诱人的市场蛋糕。有一个 “1∶9”的国际共识,即会展业每收入1元钱,可拉动餐饮、住宿、旅游、物流、金融、零售、文化娱乐等其他产业增收9元,其拉动关联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与知名度的功能已深入人心。对于欠发达的内地各省市,发展会展经济、举办有地方特色的高级别展会,意义更加重大不仅是分食会展业市场蛋糕,更在于以展会促进开放,延长发展半径,引进 “十二五”规划所必需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这些年,全国各地竞相上马会展活动,每年举办的大小展会数量已超过2000个。许多展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属于政府办会,市场化程度低,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由于投资贸易市场蛋糕总量有限,各地办展面临巨大招商招展压力。在此背景下,一些地×××府只能动员行政力量,或是给所属企业摊派参展任务,或是找关系拉来外企。各地政府之间还形成了互相捧场的潜规则,你参加我的会,我也参加你的会,彼此心照不宣。于是,各地不管有无市场需求,动辄成百上千人组团前往兄弟省市参会,参加一下开幕式,吃住游一番下来,财政埋单,既撑了对方门面,也换来展会经济的短期繁荣。一些地方为了创造招商引资“政绩”,片面追求 “数据成果”,有些协议本来可在会外早签,偏要拿到展会上签;有的项目明明已经开工,还要拿到展会再签一次;还有些项目www.youxiuhui.com,在不同的展会上被签约数次,引资额度重复计算。这些至少还是真实存在的项目,更有甚者,一些项目仅仅是客商了解了一下,也被拉来签个意向协议凑数。至于项目签约后能有多少落地,鲜有人关心。专业客商本来是投资贸易洽谈的真正主角,是办展方与外部市场对接的重要渠道。然而,许多地方办展经验不足,展会品牌知名度低,对专业客商吸引力弱,导致展会难生实效。往往头一天尚可支撑门面,此后几天便由于专业客商不足,形成专业展台门庭冷落、招商项目乏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最近某省举办的国家级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第一天,各个展馆内嘉宾云集,客商爆满,然而第二天就被蜂拥入场的小商小贩占据,卖起了地方特产、食品、玩具、服装,将当地投资数十亿元建成的大型会展中心变成了 “杂货市场”。
展会乱象的根源在于政府包办,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内地展会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办好展会的后发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我们既可以吸收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又能通过努力避免再走弯路。值得欣慰的是,山西在这方面已有实际行动。希望各地政府在筹备各类展会的过程中带来更多惊喜,既吸引世界目光、展示政府形象,又不流于形式,让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招商,招真商,为转型跨越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