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老王将和大家聊一聊微软企业级生态从2008时代到2019时代,每个时代的变化,一来是帮助大家对演变形式进行分析,二来2008/R2将于2020年1月终止提供支持,企业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版本升级,希望可以通过老王的概述帮助大家选择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升级版本,由于篇幅有限,老王对于每个时代的所有变化不可能全部提到,故本文仅作基本概述以供参考,不对之处欢迎指正。


2008R2时代 

关键词:延续稳定,化繁为简,开始注重安全,增强企业级功能,强调企业级产品之间的集成,开始入手数据中心管理。


2008R2延续了2003稳定高效的特点,那怕时至今日仍然很多企业都在用着2008R2,资源占用对比后面的版本要少很多,同时也较为稳定

2008R2开始引入了服务器管理器概念,在一个界面下管理服务器基本配置,引入角色功能概念,对于很多原有的角色进行了向导化,界面重构,如WSFC,IIS,WDS等,引入了更为友好的配置向导,配置步骤比2003时代大大减少

2008R2时代微软开始引入了比2003/xp更多的服务器安全设定,开始注重服务器的安全保护,UAC,IE安全模式,NAP,Applocker,Bitlocker,RODC,通过forefront家族,保护从client端到server端,再到企业级产品的安全,防病毒,垃圾过滤。

2008/R2时代微软结合当时市场发展,推出了很多符合企业需求的功能,在企业级市场更进一步,正式在server上面引入了hypervisor Hyper-V,对于server部署引入了server core部署方式,AD/DNS/IIS/WSFC引入更多企业级设定,自家平台提供VDI功能,通过remoteapp可以交付单个应用或桌面,通过rdweb提供web界面VDI访问,通过rdgateway提供公网安全入口,v.p.n角色微软更新为DirectAccess,引入IPv6场景,2003IAS增强为NAP功能,帮助控制通过DHCP/无线/v.p.n接入安全。MSCS演变为WSFC,功能更为强大,新增脚本语言powershell,在2008/R2时代,对于自动化运维工作,大部分还是要通过VBS/BAT来完成,powershell在2008时代还不能做太多自动化工作。2008/R2时代,对于Windows的部署得到了增强,WDS/MDT/WAIK,引入了更多批量部署,提高效率的设定,对于批量部署更加灵活

2008R2时代,各个企业级产品之间开始密切整合,如remoteapp可以整合发布至Sharepoint,Sharepoint/Exchange/lync可以整合统一沟通,forefront tmg可以整合Sharepoint,exchange发布,forefont单独保护sharepoint/exchange产品,SCOM可以监控Hyper-V/Exchange/Sharepoint,exchange/sql/Hyper-v和WSFC进一步整合,APP-V可以整合到remoteapp,AGPM可以整合到GPMC,Sharepoint可以整合到DynamicCRM,Sharepoint可以利用FIM来完成身份同步,通过FIM集中管理企业产品身份环境,这仅是老王能想起来的一部分整合场景,2008时代微软的很多产品都可以整合在一起,那个时代的趋势是把众多企业级产品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方案。

2008R2时代,2012时代前,这一段时间,微软在构建它的企业级生态环境同时,也在另外一个领域开始发力,即数据中心管理,通过升级,收购,组成了2012 System Center的前身雏形,这个时代微软已经有了SCVMM,SSP自助门户申请虚拟机的概念,当时觉得这个产品特别不错,能做到资源申请,审批,可惜2012时代SCAP没有延续这个产品的特性,那时SCVMM已经可以集中纳管虚拟主机,虚拟化群集,SCOM2007(前MOM)/SCCM2007(前SMS)也已经得到了增强,一个负责管理监控服务器端,一个负责客户端桌面管理,引入备份产品SCDPM 2010,集中备份微软企业级产品,服务器端客户端,收购了一家自动化产品即2012时代的Orachestrator。引入SCSM2010,内置了ITIL流程/MOF等概念的落地配置项目,微软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有想法将ITIL/MOF等管理理念落地到数据中心管理,以帮助提高运维质量。


2012R2时代 

关键词:硬件融合,服务器规模扩大性能增强,企业级功能完善增强,从企业级OS到数据中心OS,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异构融合,企业级产品的优化与化繁为简,初现产品转服务的趋势


实话实说,在2012时代之前,Windows系统管理员通常是不太需要管理硬件,也不需要知道过多硬件知识的,服务器到了之后由网工或者桌面工程师给配置好硬件和存储,就可以在上面安装操作系统,完全角色和产品的部署工作,但是到了2012时代发生了改变,操作系统开始能够感应融合硬件,配合硬件功能更好的提升服务器系统的效率,另外服务器操作系统也开始能做一些原来只有硬件才能做的事情。

操作系统与硬件功能感应融合:RSS/VMQ/RDMA/ODX/NUMA/SR-IOV,实现的目的其一是为了让硬件以更高的效率来处理操作系统的负载,其二是为了将原有负载产生时会占用的CPU性能,更多的卸载给网卡或存储去处理。

硬件操作软件化:2012开始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实现原来只有SAN设备实现的存储管理功能,包括存储池,存储分层,存储去重,存储QOS,通过为节点接入简单的JBOD或RBOD,但由操作系统负责完成阵列的控制器配置,操作系统原生支持NIC teaming配置,支持虚拟机通过虚拟HBA卡直接接入物理SAN架构,支持虚拟机配置Hyper-V端口镜像便于抓包分析。

如果说2008时代您可以不懂这些硬件,那么到了2012时代您需要了解这些和操作系统融合的硬件技术,操作系统实现的硬件技术,以帮助您更好的利用2012提升应用性能


服务器规模扩大性能提升:2012之前,windows server的性能一直被提到上限太低,不能跑大负载,2012/R2开始对于操作系统的负载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例如内存最多支持4TB,单个群集支持64节点,8000台虚拟机,IIS8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底层文件协议SMB3.0经过升级,引入了SMB多通道,SMB Direct等技术,实现更快的文件传输,在扩大规模的同时,2012/R2对于硬件的需求也比2008要高,更占用硬件资源,也许这也是个时间拐点,微软发布2012的时候,正好赶上服务器硬件价格开始下滑


企业级功能增强:组策略支持统一刷新,DHCP自身支持故障转移/新的筛选器,DNS引入DNSSEC安全机制,引入IPAM统一地址管理,废弃TMG引入Web Application Proxy作为发布工具,IIS支持预热预加载,Hyper-V支持无群集实时迁移,无共享迁移,在线导出克隆虚拟机,增强会话模式,引入全新VHDX格式虚拟磁盘,引入虚拟机复制机制,虚拟机动态内存支持配置启动时最大最小,动态内存支援Linux虚拟机,服务器管理器对比2008更加完善,可以支持管理多台服务器,底层由powershell驱动,Powershell在2012开始得到重视,引入了很多新的功能和模组,在2012时代,powershell已经可以完成大部分自动运维工作,RDS VDI组件现在可以直接在服务器管理器界面下统一配置,以更简单更直观的方式完成整个架构的搭建,不再需要打开每个console单独配置,新增UPD功能用于同步用户个人文件,DirectAccess/ADFS/Bitlocker配置更为简单方便,WSFC引入动态仲裁机制/反相关性/重构NetFT拓扑/引入CAU功能/支援RODC部署/支持群集存储池感知/支持来宾虚拟机网卡感知/来宾虚拟机服务感知/支持Sharevhdx/LowerQuorumPriorityNodeID/DrainOnShutdown/CSVcache,文件共享引入工作文件夹机制,引入全新的动态访问控制机制DAC,可以通过声明来控制权限访问,本地端支持多因子验证服务器部署。


从企业级OS到数据中心OS:2012/R2时代最大的变化老王认为是在存储/网络/自动化管理/虚拟化几个层面,这些我们在2008时代还不会过于Care的东西,在2012时代发生了大量的改变,这个趋势就是朝着虚拟化动态数据中心开始演变,首先是标准化统一管理服务器资源池,通过服务器管理器/powershell,管理控制多台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硬件融合,性能提升,为Windows Server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可以在上面跑更多高性能的负载,扩大的规模和虚拟化的增强,使得数据中心可以放心从物理机转为虚拟机,更多负载采用虚拟化完成,在2012R2时代,每一台Server还并不足矣达到一个扩展单元的标准,因为底层存储池支持架构有限,仍需要JBOD/RBOD存储,因此对于存储的扩展还是有限,所以在2012R2时代,数据中心的管理通常要结合SCVMM,通过SCVMM集中纳管各类存储,Hyper-V群集,由VMM统一管理数据中心各个群集和存储。通过Powershell/DSC/SCO完成对服务器的自动化管理,2012进入数据中心OS时代,微软更加注重企业环境的业务连续性,确保应用的持续可用,虚拟化更加放心,引入的机制有动态仲裁/SOFS/SQL AG/增强的exchange dag/hyper-v复制/Azure Backup,2012开始思考虚拟化网络的租户隔离,除了现有的VLAN隔离,PVLAN隔离,引入了NVGRE网络隔离的方式,在大规模环境下帮助虚拟机隔离在不同的VM子网。其它各自Windows Server上面角色部分都朝着优化用户体验,自身提高性能,自身高可用机制,自身安全机制上面发展。


有了这样的现代化数据中心OS,微软开始发力自身的私有云,私有云这个概念老王记得微软从2010年就开始在提,但是真正落地效果最好的确实Windows Server 2012R2+System Center 2012R2这一套组合,2014年,这套组合落地了很多的私有云案例,微软对于私有云的落地在那个时候老王认为有着清晰的产品定位,SCVMM+Hyper-V+WSFC构建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构建云抽象,云应用模板,定义云权限,SCOM/SCDPM用于对私有云资源池的监控与灾难备份,SCCM对于用户部署的虚拟机进行桌面管理,SCO+Powershell完成私有云自动化流程的实现,SCSM/SCAP/WAP+请求管理/自定义开发门户,实现对于私有云资源的自助申请,SCSM/WAP/自定义开发程序+资源计量/实现资源计费,从自助申请-自动化流程-按需计费-资源池构建,微软都有明确产品层次规划,对于懂得云计算概念的人来说也更容易理解。


在2014年后期微软企业级生态环境迎来一个拐点,Azure来了,可能在之前几年Azure也有在国内提起,但是真正进入ITpro们视野的差不多应该是2014年,那年的后半年开始,微软中国开始大力推自己的Azure,举办了大量的Azure技术会议,最初应该是主要以IAAS,AzureAD为主进行推广,后期也开始推PAAS


大概2014年末到2015年,微软在国内又开始主要推混合云的概念,CloudOS这个概念虽然最开始2012就有提到,但是最初 2013 2014提的并不多,2014后期到2015,我们讲这个词语多一些,什么是CloudOS呢,简单来说就是三云合一,通过一个平台,管理私有云,公有云的负载,一方面是云管理的混合,除此之外我们还提及了混合云存储/混合云灾备/混合云身份验证/混合云devops/混合云迁移/混合云网络/混合云服务目录/混合云自动化等场景,可以说,老王认为,微软很多产品是提供了混合云场景与实现的可能性的,只不过,微软缺少一个集中管理各自混合场景的平台,每个混合云场景都要在不同的位置进行配置,微软混合云当年在中国落地的案例老王并不知道很多,部分企业对于公有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主要还是以混合云备份,混合云开发测试为主。


引入异构融合,2012R2时代,可以看出很多微软的产品都已经开始和其它非微软厂商的产品进行融合,例如,通过SCVMM纳管vmware,xenserver,通过SCCM部署管理MACOS/LINUX,通过SCOM监控ucs,oracle,vmware,linux,通过SCCM整合xenapp,通过SCO自动化管理linux主机,通过SCDPM备份linux虚拟机。


开始注重移动办公,引入工作文件夹概念,Windows to go概念,UEV开始在VDI场景与PC之间发挥作用,VDI优化公网访问,通过windows intune集中管理移动设备,通过azure rms管理移动设备文件安全。UC家族与Dynamics家族开始增强移动设备体验。



企业级产品的优化与化繁为简:在2012时代ForeFont家族微软不再更新,只留下一个Endpoint,并入System Center家族,由SCCM统一管理,通过endpoint负责客户端服务器防病毒,反间谍软件,公网发布由ARR,Web Application Proxy完成,其它Windows Server上面的安全组件全部延续2008时代,Sharepoint/Exchange/Lync家族,在2012时代,从统一沟通的角度来讲,协作性变化并不是很大,老王仍然认为2010时代是UC家族的巅峰,2012时代UC家族的主要变化老王认为是和本地Office整合更好,SP/EX/outlook日历整合,SP和本地onedrive网盘同步,sp和本地端office更好的协同编辑效果,exchange的高可用机制和部署模式更加简化,sharepoint主要进行了性能优化,体验优化,新增了一些社交体验方面的功能,如新闻源,社交论坛,对于搜索,元数据,多媒体文件管理进行了增强,UI方面 2012时代UC产品都是蓝白色的风格,这套风格可能很符合外国人的口味,但是在国内来说还是大部分企业不太买账,往往都需要经过重新的定制,其它核心内容,如表单,文档管理,内容管理,项目管理,对比sharepoint 2010并无太大改变,2012时代,UC家族系列开始提出了和Office 365混合部署,或本地迁移到365的机制,部署本地端的同时也开始引导大家迁移至365平台,System Center家族在2012时代每个产品几乎都进行了界面上面的优化,配置起来都有友好的向导,体验更好一些。Dynamics家族在2012时代界面都进行了重构,更看重管理概念在产品里面的落地,界面定制更加灵活,对于移动端支持更好,与UC家族整合更为密切。MDOP家族在2012开始推出了好几个版本,其中的MBAM/DART较为实用,MBAM印象里应该是在2014那个版本里面有了中文支持,集中管理企业Bitlocker环境,dart整合mdt或sccm,进行专业的客户端诊断维护,各个产品之间也有一些新的整合场景,例如通过SCVMM发布APP-V程序,通过Sharepoint显示SCOM监视数据,监视警报,通过SCSM申请SCCM软件,通过SCAP管理SCVMM/Azure/Azure Pack,通过SCOM APM整合VS/TFS实现devops快速修复,通过VS整合SCVMM实现开发测试虚拟实验室


初现产品转服务的趋势:除了开始重视Office 365外,在2012时代,可以看出微软已经有意将部分开发,运维工作,转向云端,由云端为底端提供服务,例如,通过Azure recovery manager管理操作本地hyper-v复制,SCOM利用云端GSM功能从全球范围监视业务网站,利用云端System center advisor功能为本地监视数据提供建议分析,提供visual studio online便于开发人员在云端进行coding与协同,提供SMA服务执行私有云混合云自动化,可以看出这个时代微软已经有意想要从单纯提供产品转向提供服务。


中场总结,2008R2这个时代的特点是稳定的企业级,UC家族的协同巅峰,Forefont家族的端到端安全管理,System Center家族2008时代并不完善,如果换成2012R2时代的System Center,那么2008R2这套企业环境,在国内市场堪称完美适合,可惜的是2020年即将终止支持,我对2008R2的评价堪比client端的windows7,当2008R2终止支持时并不意味着现有的2008R2都会崩溃,终止支持的意思只是说微软不再发布2008R2更新,支持部门不再对2008R2提供正式支持,在得不到微软公司的支持下,如果愿意仍然可以使用2008R2。


2012R2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从企业级迈进数据中心级,如果企业有意改造数据中心,引入动态数据中心,私有云等概念,那么2012R2可以成为您的选择,唯独美中不足的是2012R2时代微软还没有自家的超融合,存储复制产品,需要借助于第三方,除此之外,私有云和动态数据中心的功能,2012R2时代基本都已具备,2008R2时代和2012R2时代老王都非常喜欢,如果说2008R2时代企业级生态是一个飞跃,那么2012R2时代的企业级生态可以说是到了一个高峰


2016时代 

关键词:拉平差距,更贴近私有云混合云数据中心需求,从公有云到本地数据中心,拥抱开源,安全第一,贯穿产品线的自助式BI,HTML5优化的企业级产品


2016中,微软将虚拟化产品与友商的差距拉平,规模扩大,在线调整内存,在线调整网卡,生产检查点,GPU直通,设备直通,不停机滚动升级这些功能都已经具备,DNS policy功能开始在本地支持。


将更多当前热门的,符合数据中心需求的功能引进,如原生引入SDS,支持融合,超融合场景,提供特有技术纠删码LRC和ReFS实时回旋,支持VXLAN 控制平面,数据平面,网络控制器,数据中心防火墙,SET,SLB等SDN技术,每个节点将能够完全作为一个扩展单元进行横向扩展,对比2012R2时代的存储空间+JBOD模型更加简便,符合市场需求,支持原生的块级别存储复制,以实现跨主机,延伸群集,跨群集复制等场景,为异地灾备带来更多可能性,原来建立跨地域群集,需要通过SAN实现存储复制,价格昂贵,现在通过OS就可以直接实现存储复制,为场景实现带来更多可能。存储QOS功能得到增强,不仅仅是单独虚拟磁盘的QOS,主要实现的是从VM到虚拟磁盘的QOS控制,对比2012R2更加灵活,更加适用于多租户场景,REFS文件系统更加成熟,可以用作Hyper-V虚拟机使用,能够完成飞速的固定磁盘创建,CSVCache与重复删除技术在2016里面可以一起使用,引入Nano Server操作系统版本,系统比ServerCore更小,受攻.击面也更少,主要用于承载虚拟化,SDS,Gataway,现代应用程序,对于原有的Hyper-V复制,ShareVHDX进行优化,更加灵活。引入Powershell Direct功能直接在宿主机就可以连接到虚拟机,更便于自动化管理,WSFC作为SDDC的基石,在2016里面引入了防瞬断,负载均衡,依赖组,工作组模型,故障域站点感知,延伸群集等符合时代需求的功能。作为新的尝试,微软在2017年推出了内测Honolulu,后正式发布为Windows Admin Center,作为一个轻量级数据中心管理门户,来执行原来大部分MMC工作,对单机,群集,SDS,SDN,Windows 10的管理监控,操作系统部署引入了全新的Windows ICD部署模型,通过ICD可以管理本地端windows10设备


从公有云到本地数据中心,在2016时代里面,一方面是模式发生了改变,以前公有云和本地企业级产品是完全分开,2016开始,两者合二为一,微软开始逐渐把公有云端已经经过验证成熟的技术拿到本地端,本地端企业级的UI和功能也越来越像公有云,公有云推出更多云端服务功能。


Azure Stack,是最好的一个案例,将Azure 新portal的架构和UI完全拿到本地端,之前的Azure pack也是同理,那时通过Azure pack和Azure一致的UI管理体验,在Azure pack同时管理私有云公有云。像是S2D,故障域站点感知,SDN,存储复制这些原来Azure上面的技术,已经开始被一点点拿到本地端,UC家族也是同样,2016时代UC家族就已经开始借鉴Office 365,很多Office 365上面的用户体验和功能开始陆续更新至本地UC家族,用户体验对比2013更好。微软推出OMS管理即服务解决方案,作为尝试,通过公有云上面的服务,来对本地端数据中心以及Azure内容,进行灾备,分析,监控,自动化,配置管理。OMS、PowerBI、Dynamic 365,SMT,RMSC,Microsoft Intune,Application Insights,微软开始推出很多公有云上面的应用,但是,可以提供网关的方式来对本地端产品进行处理,SQL Server 2016推出StretchDB功能,类似于2012R2时代的混合云存储Storsimple,将本地数据库的冷数据加密存放至公有云端,微软在2016时代不断在混合云场景进行新的尝试。


拥抱开源,拥抱异构,如果说2012时代可以从System Center里面看出一点融合开源产品的迹象,那么2016时代则可以说是彻底的拥抱开源,开放的让老微软技术人员措手不及,windows 10上面可以可以跑linux子系统,SQL server可以部署在linux,并且利用linux高可用机制实现AG,visual studio code可以运行在linux/macos,支持windows server上面执行docker容器/集成hyper-v实现虚拟化隔离容器,Azure提供容器管理服务,推出开源跨平台的开发框架ASP.NET Core,收购Github,Azure和本地Hyper-V上面更好支持Linux,FreeBSD负载,SCOM对于开源LAMP完整监视,效果比2012R2更好,OMS监控管理linux电脑。OMS和Linux/AWS整合,Azure和Citrix xenapp,xendesktop整合,SCVMM和AWS,Azure整合。HPC pack完全支持linux作为计算节点,在2016时代微软拥抱开源的态度可以说达到了顶峰,微软开始从一家封闭的闭源公司,变成一个开放的服务,平台公司。


安全第一,2012R2对比2008R2时代安全性的增强并不是很多,但是2016则对于2012R2时代的安全模型进行了重构,或许是因为私有云动态数据中心,混合云时代的来到,微软对于Server 2016的安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推出了很多新的安全功能,推出Credential guard,Remote Cred Guard功能保护密码缓存安全,推出vTPM,vUEFI,vSM trust,ShieldedVM等虚拟化安全技术,通过ShieldedVM功能确保虚拟机仅在允许的主机上面开机,防止拷贝虚拟磁盘文件进行开机破解,在windows server平台引入JEA/JIT/PAM等概念,通过JEA实现仅用户执行的Powershell,通过MIM实现JIT仅允许用户在有限的时间获得管理权限,MIM是曾经FIM工具的更新,它在2016安全模型里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微软提出的JIT概念,建议我们构建一个堡垒林,对于外部人员,或部分IT管理人员,平时仅给它们开放堡垒林的权限,并不允许他们直接管理生产AD林,当需要权限的时候,通过MIM门户提出申请,所需要使用的权限时间,确认审核通过后,用户可以通过堡垒林组跳跃获取到生产林组的权限,仅在有效时间内,在有效时间失效,用户又将失去生产林的权限。这对于过去的windows server来说是一种新的机制,微软官网也曾给出如何利用2016重新构建企业安全的路线规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PAM又是借助于Azure上面已经成熟的PIM概念,不同的是Azure上面对于权限申请流程控制更好,Azure上面的角色和执行动作是图形化界面,本地端是要通过JEA自己规划角色和组,同时,Sharepoint 2016取消了原有FIM同步方式,新的外部同步也使用MIM完成,UC家族/System Center家族产品本身也更加注重安全设计,更外面的一层,2016引入了ATA用户行为分析产品,完全本地端的威胁分析产品,通过ATA智能分析用户登录行为,已知的安全风险,恶意攻.击的检测和预警。借助于hyper-v端口镜像技术,连接到域控制器/SIEM或Syslog/进行分析,同时ATA数据库采用本地端Mongodb!除ATA,在客户端,服务器,虚拟化外层还有OMS也可以执行安全管控,通过OMS对私有云,公有云进行日志分析,补丁分析,安全提醒,变更追踪。


贯穿产品线的自助式BI:2016时代微软有了新的BI产品,PowerBI,整合了之前2013的BI功能,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一个云服务的方式,后来也逐渐支持本地网关部署,本地部署,PowerBI产品可以说一点点的在贯穿微软的产品线,支持和sharepoint2016整合,显示exchange,ad,scom,sccm报表,主要强调自助式BI,让BI无处不在,不过目前很多核心功能仍然仅能在云端实现。


2016时代一些产品的本地端工具已经消失转为公有云端提供,如Sharepoint 2016的infopath将通过PowerApps和Flow替代,可通过网关方式与本地结合,表单主要推荐使用Microsoft Forms,工作流开始推荐转向Microsoft Flow


HTML5优化的企业级产品:2016时代,很多产品的portal开始改成了HTML5,性能更好,也更美观,如SCSM Portal,SCOM Webconsole,Dynamic GP 2016,内侧版本的Honolulu到GA的windows admin center也全部是HTML5构建,微软对于UC家族/Dyanmics家族的移动设备体验仍然重视,继续进行着改进


2016时代不论是Azure上面的新功能,还是Office365上面的新功能,都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但微软中国在推广公有云/大数据/PowerBI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私有云,企业级产品在国内的推广,导致现在提及私有云,企业级产品一部分客户已经想不起微软,其实微软的WS2016+SC2016+WAP+OMS+WAC这一套私有云,混合云,数据中心管理套件,老王认为足够强大,起码是可以和友商的私有云一较高下的,但无奈微软自己在国内没有像2012R2时代一样大力推广,  2016-2018是国内私有云,混合云,多云管理,超融合的大爆发,微软中国错过了。


2019时代 


关键词:规模扩大,注入智能,VR/MR融入产品,不断进步的Linux支持,2016的增强完善


借助Windows Server 2019,Microsoft增加了每台服务器和群集的最大容量和容量。现在群集最多可以支持4PB容量,您可以部署最多具有400TB原始容量的节点。在Windows Server 2019中,您将能够为每个群集托管64个卷,最大大小为64TB。


引入了ClusterSet,扩大S2D与Hyper-V的单个群集边界,实现S2D能够扩展至多个群集,虚拟机可以在多个群集之间进行实时迁移,故障转移,在本地端实现Azure上面的可用性集技术,将多个群集加入一个可用性集供虚拟机使用。在目前测试阶段,上述过程均需要通过powershell实现,大家可以期待下月末2019正式发布时会不会有图形化操作,是通过WAC还是SCVMM操作。核心技术是引入管理群集与成员群集概念,成员群集通过worker与管理群集master组件沟通,master负责执行跨群集的转移,多个群集的心跳检测,跨群集的故障转移。微软从2016开始注重跨站点高可用,跨站点灾备的功能实现,优化,在2016时代引入S2D,存储复制,故障域站点感知,CSV存储感知,让群集支持更大规模,更多种平台,2019进一步将可用性集功能落地本地,允许跨群集扩展,跨群集故障转移。


注入智能:windows admin center在2018年正式GA发布第一个版本,对比最初的Honolulu,现在的WAC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最初老王只以为WAC用来执行在线执行原来MMC操作,管理最新功能SDS,SDN,现在看来远远还不止如此,已经更好的支持和Azure整合,支持权限管理,扩展集成,一部分windows server新功能,如系统见解,存储迁移,现在只能通过WAC进行管理配置,这些系统功能在windows server上面安装好了之后并没有GUI的图形界面工具,只有一些powershell管理模组,要想图形化管理,只有安装WAC,因此未来不排除,很多新功能的可视化配置都将通过WAC完成,这样的话System Center家族就会很尴尬,因为如果WAC的功能太强,如S2D,ClusterSet都在WAC就能完整的管理配置,那就不需要开SCVMM,SCOM了,所以大家后面可以观察一下,ClusterSet,S2D的进一步操作或监视,会不会同时在WAC,SCVMM或SCOM上面体现,如果还是仅WAC,那么说明微软开始更看重WAC产品。


说起智能的话,其实在2016已经有所趋势,具体体现为ATA这个产品,通过自带的引擎,Mangodb数据库来分析用户的登陆行为,2019里面新引进的系统见解功能也是如此,目前主要对系统的CPU、内存、硬盘、网络的资源使用进行预测分析,系统见解的预测分析还不确定是不是完全本地,等到月底正式发布便知。


VR/MR融入产品:SharePoint Spaces是3D中的一个新的“MR”虚拟空间(思考虚拟现实),微软称之为“沉浸式混合现实体验”。SharePoint Spaces“使您能够从各个角度查看和交互内容,并实时可视化和操作数据和产品模型。SharePoint将混合现实作为主流,使每个人都能够在任何设备上创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视觉引人注目的空间。毋庸置疑,没有太多公司向员工发放虚拟现实(VR)眼镜和头盔。但是,MS表示它不需要VR掩码和遮阳板,并且可以从任何设备访问SharePoint Spaces,帮助处理MR入职办理,MR内容管理等场景,SharePoint作为第一个中引入MR的概念的产品,期待2019发布时可以看到,给老王的感觉应该还是会先更新在365,然后再拿到本地,另外,友商vmware已经开始支持通过虚拟现实来管理数据中心运维,不确定微软是否也会在System Cente 2019支持。


不断进步的Linux开源支持:ShieldedVM开始支持Linux,支持Linux脚本迁移到Windows Server 2019,并改进了对OpenSSH,Curl和Tar的支持,Kubernetes在Windows Server 2019平台将支持部署。


2016的增强完善:存储复制在2019里面支持标准版,在Windows Server 2016中,S2D镜像加速奇偶校验在某些情况下性能较差,并且速度不如预期的那么快。Windows Server 2019,Microsoft宣布镜像加速奇偶校验已得到改进,更好的支持NVDIMM,Windows Server 2019将支持PMEM用于缓存或容量,Windows Server 2016中不支持重复数据删除和ReFS,借助Windows Server 2019,我们将能够在ReFS文件系统上启用重复数据删除,提供更好体验的存储迁移服务。


总结,如果用户是希望从2008R2时代向上升级的话,可以结合老王的概述,再去官网进行深入了解,经过进一步的考察,测试,确认最适合自身企业的版本,考察操作系统版本的同时,也要观察那个时代的企业级产品生态如何,是否符合企业的规划。如果是纯粹的UC环境,老王建议可以直接升级至2016时代,2016UC的用户体验对比2013更好,架构更加简单,成熟,数据中心管理建议升级至SC2012R2,如果是希望构建企业动态数据中心私有云场景,在现有超融合,SDN,灾备产品的场景下,老王建议可以选用2012R2+SC2012R2+WAP进行过渡,如果企业希望构建私有云混合云,同时也没有第三方的超融合,SDN产品,那么可以考虑升级至2016,2016操作系统有了自身的超融合,SDN,更好的灾备机制,站点优化机制,对于异构支持更好,可以完成更多的混合云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