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学习网络编程的兄弟对于TCP/IP里一些协议与概念性的东西很模糊,想让我给他讲解一下ICMP。
这不正有空,于是乎随手抓了个ICMP的包给他分析了一下: 

(前面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这是基础的,必看!)

ICMP报文包含在IP数据报中,属于IP的一个用户,IP头部就在ICMP报文的前面。
所以一个ICMP报文包括IP头部、ICMP头部和ICMP报文(见图表,ICMP报文的结构和几种常见的ICMP报文格式)
IP头部的Protocol值为1就说明这是一个ICMP报文,ICMP头部中的类型(Type)域用于说明ICMP报文的作用及格式,
此外还有一个代码(Code)域用于详细说明某种ICMP报文的类型,所有数据都在ICMP头部后面。
RFC定义了13种ICMP报文格式,具体如下: 
(思考:你可以在下面的包里找找,看看我下面抓的包的类型代码是多少,假如我PING不通主机会不会有ICMP数据包,为什么?) 


类型代码 类型描述

0 响应应答(ECHO-REPLY)
3 不可到达
4 源抑制
5 重定向
8 响应请求(ECHO-REQUEST)
11 超时
12 参数失灵
13 时间戳请求
14 时间戳应答
15 信息请求(*已作废)
16 信息应答(*已作废)
17 地址掩码请求
18 地址掩码应答


其中代码为15、16的信息报文已经作废。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ICMP报文:

1.响应请求

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ping,就是响应请求(Type=8)和应答(Type=0),一台主机向一个节点发送一个Type=8的ICMP
报文,如果途中没有异常(例如被路由器丢弃、目标不回应ICMP或传输失败),则目标返回Type=0的ICMP报文,
说明这台主机存在,更详细的tracert通过计算ICMP报文通过的节点来确定主机与目标之间的网络距离。 


2.目标不可到达、源抑制和超时报文

这三种报文的格式是一样的,目标不可到达报文(Type=3)在路由器或主机不能传递数据报时使用
,例如我们要连接对方一个不存在的系统端口(端口号小于1024)时,将返回Type=3、Code=3的ICMP报文,
它要告诉我们:“嘿,别连接了,我不在家的!”,常见的不可到达类型还有网络不可到达(Code=0)、
主机不可到达(Code=1)、协议不可到达(Code=2)等。源抑制则充当一个控制流量的角色,
它通知主机减少数据报流量,由于ICMP没有恢复传输的报文,所以只要停止该报文,主机就会逐渐恢复传输速率。
最后,无连接方式网络的问题就是数据报会丢失,或者长时间在网络游荡而找不到目标,
或者拥塞导致主机在规定时间内无法重组数据报分段,这时就要触发ICMP超时报文的产生。
超时报文的代码域有两种取值:Code=0表示传输超时,Code=1表示重组分段超时。 


3.时间戳

时间戳请求报文(Type=13)和时间戳应答报文(Type=14)用于测试两台主机之间数据报来回一次的传输时间。
传输时,主机填充原始时间戳,接收方收到请求后填充接收时间戳后以Type=14的报文格式返回,
发送方计算这个时间差。一些系统不响应这种报文。
理论知识讲这么,下面是我在命令行用WildPackets OmniPeek捕获到的本机数据包:
1、打开WildPackets OmniPeek,单击New ,在Filters里选择ICMP,然后确定点击右边的Start Capture:

2、依次点击“开始/运行”,输入cmd打开命令行:
3、在命令行输入ping www.qq.com回车即可,当ping通返回一次后立即按ctr + c终止,此时OmniPeek里就有两行ICMP包了:

 4、回到OmniPeek中,此是有两行记录:

5、双击打开第一个数据包,内容如下:
 

这样,一个完整ICMP请求的数据包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6、下面是从主机返回的数据包,也是抓到的第2个包(可以从Source IP Address与Dest. IP Address区分),
下图的数据包每项信息等这些选项我就不解释了,参照横面的看看吧:
以上就是ICMP数据包的所有内容,看书的同时最好能实际抓包来看看,这样学习起来更能加深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