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原标题《浅谈农村经济转型》已经发布于在我的其他专栏中,感兴趣的真的不多,相信发在这里,会有更多朋友感兴趣的。
-----------------以下是正文--------------
从华西村模式到后来山东梁西森的全村转型畜牧基地,再到最近几年的社区模式,能够看到社会发展的新型集群趋势,这是符合生产发展规律的,前提是因地制宜,不盲目发展。
以社区经济为代表的农村经济转型,让很多人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一时间工农结合成为新农村的经济发展的重点。然而,社区发展的越多,农村经济的方向越迷惘,民以食为天,农民们放下锄头去拿钳子,总有些不和事理,农民兄弟们是农业发展的基石,还是工业发展的螺丝钉?重要的是,不知道给钳子的厂子以后会是什么情况。
社区经济向左 农村经济向右
农村社区经济的特性决定其只能在部分地区成功,往往都是特色地区,譬如当地是蔬菜、旅游或者畜牧基地,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建立社区,住工一体,其实这仍旧是以产业为龙头,社区只是提供农民生活作息的地方。
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只能在资源特区实现,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没有资源的地方只能通过招商吸引投资项目,社区一旦与商业项目挂钩就会增加很多不稳定因素,工厂倒闭等因素都会导致这种社区项目的流产,农民大众便会苦不堪言。农民以土地为生,有粮食即可生存,而很多社区项目往往差强人意,反其意而行,这是不科学的。
真正的转型应该是全产业链的
在当前全行业探讨升级与转型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同样在进行探索,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农业互联网化的探索。电商的发展触痛了各行各业,目前很多地方特色产品都在做电商,大的电商平台都有地方特色馆,近两年更有生鲜电商引爆了新农业,要下正红的O2O模式也为农业电商提供了新的思路。
那么这些模式是否能为农村经济所用呢?虽然很多地方政府组织都在积极尝试电商,这种依靠电商平台的B2C或者B2B的模式只能算是小众,对于整个农村经济而言,更需要的也是商业模式上的转变,也就是供求链上的模式转变,简单的说,就是农民们丰收的粮食能否通过简单的点击几下鼠标就能卖出,或者点按几下手机屏幕就有人来搬运。
当然,升级与转型不只是供求链上的,还有生产工具的升级。譬如很多地区实现了喷灌技术覆盖,能不能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喷灌?采摘能不能实现智能化?蔬菜水果能不能实现标准化?二维码技术于农产品领域的应用等等。以上所提这些在以前看似不可能,现在随着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经基本可以实现了,这样生产效率就能大幅提高。
值得探讨的农村经济新模式
目前已经出现的农产品模式主要体现在销售模式的创新上,基本上都是从预售模式演变而来的,预售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分析预购网民的信息来对销售情况做一个预测,这样基本能够估算产品的大体销量,从而采取更多的手段来销售更多产品。
由预购发展而来的销售模式,出现了众包绵羊、承包自留地等销售方式,效果未知,不确定因素也很多,这至少让农产品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路。顺便提一句,笔者曾经说过的远程浇花,已经有智能家居商家研制出了类似装备,那么植物预售这种销售方式不再是难题。
互联网知识需要进一步普及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应该说如今除了北上广深杭等城市,其他地方的互联网环境都不行,不是说网民少,而是其他地方真正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很少,大多都是互联网服务企业,这也表明广大企业对互联网的态度,想但是不敢做,如果是个正常的男人,这种状态真是够纠结的。
城市尚且如此,就不用说农村了,虽然很多农村家庭都实现了上网冲浪,而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基本为零。想要让农村经济更快的升级与转型,须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互联网,这需要政府与各大互联网企业及相关农业组织的共同努力。
目前,除了生鲜电商促进各商家与多个农产品基地的合作外,也有百度与政府联合针对数千村官的互联网思维培训,还有新农人等农业组织对电商的积极推广。
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农村经济这头雄狮应该要苏醒了。
关于@王吉伟
王吉伟微信公号是由互联网评论人王吉伟运营的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关注电商、传统行业转型、新媒体、大数据、智能家居、物联网等前沿行业的最新动态,欢迎朋友们与我探讨。
--------------------------------
【王吉伟】微信公号:jiwei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