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和df的区别:

    du 统计文件大小相加,df  统计数据块使用情况,如果有一个进程在打开一个大文件的时候,这个大文件直接被rm 或者mv掉,则du会更新统计数值,df不会更新统计数值,还是认为空间没有释放。直到这个打开大文件的进程被Kill掉。我们碰到的问 题是,我们在定期删除 /var/spool/clientmqueue下面的文件,但是没有杀掉其进程,所以空间一直没有释放。使用下 面的命令杀掉进程之后,系统恢复。

df命令详细用法

  a:显示全部的档案系统和各分割区的磁盘使用情形

  i:显示i -nodes的使用量

  k:大小用k来表示 (默认值)

  t:显示某一个档案系统的所有分割区磁盘使用量

  x:显示不是某一个档案系统的所有分割区磁盘使用量

  T:显示每个分割区所属的档案系统名称

  h:动态显示易读的格式

常用命令:df -h   df -hi

操作详解

指令 df 可以显示目前所有档案系统的最大可用空间及使用情形,请看下列这个例子:

[root@localhost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38G  4.1G   32G  12% /

/dev/sda1              99M   14M   81M  14% /boot

tmpfs                 188M     0  188M   0% /dev/shm

我们加了参数 -h 表示使用「Human-readable」的输出,也就是在档案系统大小使用GB、MB等易读的格式。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参数 -i 来查看目前档案系统 inode 的使用情形。有的时候虽然档案系统还有空间,但若没有足够的 inode 来存放档案的信息,一样会不能增加新的档案。

[root@localhost ~]# df -ih

文件系统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9.8M    180K    9.6M    2% /

/dev/sda1                26K      34     26K    1% /boot

tmpfs                    47K       1     47K    1% /dev/shm

我们可以看到根目录的已经用掉的inode数量为 180K,还有9.6M的可用inode。

小提示

还记得什么是 inode 吗?所谓的 inode 是用来存放档案及目录的基本信息 (metadata),包含时间、档名、使用者及群组等。在分割扇区时,系统会先做出一堆 inode 以供以后使用,inode 的数量关系着系统中可以建立的档案及目录总数。如果要存的档案大部分都很小,则同样大小的硬盘中会有较多的档案,也就是说需要较多的 inode 来挂档案及目录。


du命令详细用法:

du:查询档案或目录的磁盘使用空间

a:显示全部目录和其次目录下的每个档案所占的磁盘空间

b:大小用bytes来表示 (默认值为k bytes)

c:最后再加上总计 (默认值)

s:只显示各档案大小的总合

x:只计算同属同一个档案系统的档案

L:计算所有的档案大小

常用命令:du -h    du -sh

操作详解

指令 du 能以指定的目录下的子目录为单位,显示每个目录内所有档案所占用的磁盘空间大小。例如:

[root@localhost guo]# du -h /etc | more

24K     /etc/php.d

244K    /etc/readahead.d

108K    /etc/cron.daily

24K     /etc/yum/pluginconf.d

40K     /etc/yum

8.0K    /etc/openldap/cacerts

24K     /etc/openldap

712K    /etc/pam.d

16K     /etc/wpa_supplicant

56K     /etc/gnome-vfs-2.0/modules

64K     /etc/gnome-vfs-2.0

我们目样使用 -h 参数来显示 human-readable 的格式。在应用时,我们可以使用 du 这个指令来查看哪个目录占用最多的空间。不过,du 的输出结果通常很长,我们可以加上 -s 参数来省略指定目录下的子目录,而只显示该目录的总合即可:

[root@localhost ~]# du -sh /etc

126M    /etc

在查看目录的使用情形时,我们可以将输出结果导到 sort 指令进行排序,以了解哪个档案用了最多的空间:

[root@localhost ~]# du /etc | sort -nr | more

128976  /etc

55464   /etc/gconf

53028   /etc/selinux

52996   /etc/selinux/targeted

51344   /etc/selinux/targeted/modules

37180   /etc/gconf/gconf.xml.defaults

25668   /etc/selinux/targeted/modules/active

25660   /etc/selinux/targeted/modules/previous

18228   /etc/gconf/schemas

3664    /etc/rc.d

sort 的参数 -nr 表示要以数字排序法进行反向排序,因为我们要对目录大小做排序,所以不可以使用 human-readable 的大小输出,不然目录大小中会有 K、M 等字样,会造成排序不正确


    du == disk usage (磁盘使用量,占用的磁盘空间)

    一个文件占用的磁盘空间和一个文件的大小是两码事情。占用空间取决于文件系统的块(block)的大小,linux一般默认是4k(4096) ,因此,一个大小为1个字节的文件,最小也要占用4k,如果你创建文件系统的时候制定块大小是16K,那么即便一个文件只有1个字节,占用空间也是16K。

    如果一个分区上主要放大文件,那么block可以大一些,有利于减少磁盘碎片,如果主要放小文件,那么block设置小一下,否则太浪费磁盘空间。

    通常情况下,ls 显示的文件大小比du显示的磁盘占用空间小,比如文件系统的block是4K,一个13K的文件占用的空间是 13k/4k = 3.25 个block,一个block只能被一个文件占用,因此实际占用空间就是4个block,就是16K。


用ls -l命令查看某一个目录会得到一个9个字段的列表.

第1行显示的信息: 总用量(total)  — 这个数值是该目录下所有文件及目录列表第5个字段的和(以k为单位),也就是该目录的大小.

第1字段:  文件属性字段

文件属性字段总共有10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表示文件类型,如果这个字母是一个减号”-”,则说明该文件是一个普通文件.字母”d”表示该文件是一个目录,字母”d”,是dirtectory(目录)的缩写.

请注意,一个目录或者说一个文件夹是一个特殊文件,这个特殊文件存放的是其他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信息.

第2字段

文件硬链接数或目录子目录数

第3字段:

文件拥有者

第4字段:

文件拥有者所在的组

第5字段:

文件文件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第6字段:

文件创建月份

第7字段:

文件创建日期

第8字段:

文件创建时间

第9字段:

文件名 (如果是一个符号链接,那么会有一个 “->” 箭头符号,后面根一个它指向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