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念?

信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想法观念及其意识行为倾向,强烈的坚定不疑的确信与信任。

信念必须超越需求

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它可以是自己的公司、祖国或服役义务。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信念与崇拜

尊崇是个体对他(她)人以及某外界事物所具有的真正发自内心的高度的敬重。高度的尊崇即为崇拜,崇拜外在可表现为狂热、迷信、崇尚、敬奉、佩服、钦佩,乃至其衍生出的对崇拜对象生活事业经历和其它细节的追捧、崇拜对象的榜样化、“一好百好”的晕轮效应、对崇拜对象的敬畏感和神秘感等等。与尊崇相反的对立心态即为自尊,包括自尊中对相应对象的矜持、傲慢、反感、蔑视、嫉妒等等。崇拜心理主要产生于被崇拜者所呈现出的高度的权威、潜能或道德品质,由此崇拜者往往又会对被崇拜者产生的高度的无条件的信任。

内在的信仰世界观总是要通过尊严与尊崇心理两部分才能外在地反映出来。尊严与尊崇意识有时是相互融合与相互影响的,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比如个体尊严感,有时就是因其宗教信仰被触犯伤害引起的。总之就信念的外在感情表现来说:人的尊严在那里,他(她)所崇拜的人或事物在那里,那么他(她)的信念就在那里。

什么是信仰?

信仰,亦指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

在原始意义上,指天地信仰与祖先信仰。

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与祖先是人类、万物之根本。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

哲学家沃尔特·考夫曼(Walter Kaufmann)定义的信仰:

“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

科学不是信仰,它依赖于证据。

科学的观点

辨明真伪的方法有二,一曰逻辑,一曰实证。

——从证据来,寻证据去。

而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死敌,便是所谓的信仰——不讲逻辑、不顾证据的盲信盲从。

信仰的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佛信仰、科学信仰、对权利、地位、金钱、声誉、美色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及时行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等也是信仰。

信仰是一种灵魂式的爱、关爱,它是人类的一种情绪。信仰的东西往往超脱于现实,所以神、已故的亲人,或者以人为灵魂主导的团队、国家、宗教等。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国家、宗教是人们的信仰所发展的一种文化—国家文化、宗教文化;信仰最根本的就是以自身一样为根本的同类所产生的一种爱,通过人的情绪,大脑所激发的无限的渴望。信仰之中,确实有一部分无法以常理解释,也没有人可以提供解答,但是信仰的力量确实存在。

信念跟信仰是不一样的,信念是你坚信的东西或者事情,信仰则是人们灵魂的标注。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不过,信仰很少是对人身上的,宗教并非信仰物件,而是信仰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不可作为信仰物件。

信仰带有理智的主观和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