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5:我心中的珍藏
文/阿祥
 
       电脑进入中国以后的许多年,才从科研院所的象牙塔里走出来,进入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再后来,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
       电脑在中国的普及速度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主宰这个进程快慢的杠杆是价格,是电脑心脏CPU的价格。即使到了90年代初,电脑价格也不是我这等工薪小民所能接受的。
       我的心在等待,一直在电脑世界的门槛外面徘徊:欲进不能,欲退不忍。1996年,AMD的K5上市,盗版的“温酒屋”(win95)也开张了,我进入电脑那个神秘的世界也仅差一步。
       第二年的暑期,我走进了本市唯一一家电脑公司,老板是我的朋友。我说给我装一台电脑,他说你早就该买了。当时,他提供给我两种类型配置的电脑,一种基于是英特尔的奔腾CPU,另一种采用的是AMD的CPU K5。
        说实话,那时我对电脑大可以称为一窍不通,虽然也看到或听到媒体上面不断地喊叫“奔腾”,但奔腾究意是个什么东西,一无所知。至于AMD就更然不知所以然了。
       老板提供的两种配置,价格相差近二千元,我一看就傻眼了,这让我怎么选择啊?从心理上讲,我肯定是图巧买便宜,但又担心,电脑这玩意便宜有好货吗。
       我跟老板相处很深,他不会欺我,详细分析了两种配置的优劣,重点给我讲解了英特尔与AMD两大品牌。于是,我明白了一点点,原来,AMD竟然是世界第二,那还了得!更加诱惑我的是,同级别的产品,采用K5装一台电脑,要便宜一千多大洋,这对我这个小职员来说,实在是不可抗拒的诱惑。就选K5了!
K5:我心中的珍藏_cpu
       于是,一台搭载K5 133平台的兼容机走进了我的家门,我也由此走进神奇的数字世界。准确地说,我是踩在AMD的肩膀上,一步步跨入了信息时代。
       朋友为我装的这台机子真的很好用,我在街上买一本“电脑操作短平快”,又从报刊零售部订了一份《电脑报》,就闷声不响地上机“操作”了。边看边学,边学边用,急用先学,没几日,竟也把机子玩转了。我从“拼字根”的游戏玩起,当我亲手在屏幕上击打出第一个汉字时,那份高兴劲真是没法形容。
       后来我在K5的平台上开始畅游互联网世界,在互联网世界里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海量的信息唾手可得。由于兴趣和长时间的努力,我也因此成为一名IT评论员。而回想这一切,都得感谢AMD,如果不是K5出色的性价比,把电脑的门槛降到了我可以迈入的低度,让我及时登上了信息化的快车,我今天的一切恐怕都很难实现。
       在后来的十多年里,我陆陆续续用过很多CPU,不仅仅只是AMD的,但AMD的产品却始终保持着最优秀的性价比。有些时候我曾想,如果有一天AMD在性能和技术上取得完全领先的话,还会不会保持着价格上的亲民路线呢?等到AMD率先在全球发布四核处理器后,我又一次惊喜的发现,AMD的CPU还是那般平易近人。
       现在,采用最新多核处理器的AMD的品牌机、笔记本,上网本,我一应俱全,性能也令我很满意。不过,每当看到AMD,一直珍藏在我心中的,还是那台K5 133,毕竟它是我第一次使用电脑的引路者。
       也许,这就是怀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