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看了几年了,NP也看了快一年多了。发现自己的知识比较零乱,今天开帖特做整理。坚持就是胜利!
第一章网际互联:
比较基础的东西,主要介绍路由器和交换机、网桥、集线器这些设备在网络中的作用;路由器隔离广播域和冲突域(其它功能先不说吧);交换机和网桥基本一样,主要隔离冲突域,产生一个大的广播域,每一个端口将是一个冲突域,网桥也一样。交换机是基于硬件转发,而网桥是基本软件,并且网桥端口比较少,基本淘汰。现在的局域网一般都是交换机吧!集线器已经被淘汰了,集线器只会产生一个大的广播域和冲突域。
第二部分内容介绍OSI参考模型,从高到低: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会话层(session、layer)传输层(transport、layer)网络层(network、layer)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物理层(physical、layer)。
application、layer、presentation、layer、session、layer、高三层网络工程师只要知道,一般不深钻研。主要是帮助程序员开发的。
transportlayer传输层:两大协议:TCP和UDP,面向连接和无连接。TCP的三次握手,窗口机制,确认,排序证明了TCP是一个可靠的传输协议,比较占宽带。UDP是无连接的协议,传送数据前不需要先建产虚电路,没有确认机制。
networklayer网络层:负责寻址,找寻网络上具体设备的位置,找到最优路径转发数据包。
datalinklayer数据链路层:物理网络数据传输,处理出错通知,网络拓扑,流理控制。两个子层,MAC层和LLC层。MAC层定义数据在介质上怎么传输,LLC层识别上层协议,进行封装。
physicallayer物理层:发接接收比特流。
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互换,二进制换十进制11111111分别对应该128、64、32、16、8、4、2、1分别对应过来。那10001010换成十进制=128+0+0+0+8+0+2+0=138。10001010=138.
十六进制的基本数是0、1、2、3、4、5、6、7、8、9、A、B、C、D、E、F、G,字母分别代表的数:A=10;B=11;C=12;D=13;E=14;F=15;G=16.
把二进制10001010换成十六进制第四位组一换1000=8,1010=9,10001010=89;在举个例子:二进制:11001010=十六进制:1100=12=C,1010=10=A,11001010=CA。
讨论以太网的CSMA/CD(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的多路访问技术。在以太网应该说是集线器式的,当主机发送信息前先检测网络上有没有其他主机在发送,如果没有自己开始发送,发送时要不断的监听线路,如果监测到有其他信号在发送,将发送一个Jam信号让所有节点都收到,然后重新计算数据发送,重试15次后就超时。
以太网寻址:
以太网通过网卡上的48位二进制6字节十六进制寻址,以太网帧格式由:前导(8字节),DA(6字节目标MAC地址)、SA(6字节,源MAC地址)、类型(2字节)、数据、FCS(字节)组成。
以太网物理层:
10Base2:传输速率10Mb/s,基带传输,距离185,细缆采用AUI接口。
10Base5:10Mb/s,基带传输,距离500,粗缆采用AUI接口。
100BaseTX(ieee802.3u):采用双绞线(非屏蔽),距离100,采用5、6、7类绞线的RJ-45接品。
100BaseFX(ieee802.3u):采用62.5/125微米多模光纤,点到点拓扑,距离412米,采用ST或SC连接。
1000BaseCX(IEEE802.3Z):采用TWINAX的铜质双绞线,长25米。
1000BaseT(IEEE.3AB):采用5类双绞线长100米。
1000BaseSX(IEEE802.3Z):采用62.5微米和50微米采用850纳米的激光,使用62.5长220米,使用50的长550米。
1000BaseLX(ieee.802.3z):单模光纤,采用9微米和1300纳米激光,长3千至10千米
数据封装:APDU、PPDU、SPDU、段、包、帧、比特流。
解封装:比特流、帧、包、段、SPDU、PPDU、APDU.
CISCO三层模型:核心层、分配层、接入层。分层主要是优化见网络质量,保证带宽。核心层一般做数据转发,不要在里面做策略、ACL等;分配层一般做路由选路,策略。接入层一般做VLAN,安全、DOT1Q。
第一章内容大概理解成这样!各位大神吐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