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http://www.cnblogs.com/way_testlife/archive/2010/06/14/1758276.html

#第一个:求 50 - 100 之间的质数

import math
for i in range(50, 100 + 1):
   for j in range(2, int(math.sqrt(i)) + 1):
       if i % j == 0:
           break
   else:
       print i


#第二个:把else的位置与if处于同一缩进。

import math
for i in range(50, 100 + 1):
   for j in range(2, int(math.sqrt(i)) + 1):
       if i % j == 0:
          break
       else:
          print i


#第三个:在else后加一个break语句。

import math
for i in range(50, 100 + 1):
   for j in range(2, int(math.sqrt(i)) + 1):
       if i % j == 0:
           break
       else:
           print i
           break


###idea###

for语句是python中的循环控制语句。可用来遍历某一对象,还具有一个附带的可选的else块,主要用于处理for语句中包含的break语句。

如果for循环未被break终止,则执行else块中的语句。

break 在需要时终止for循环

continue 跳过位于其后的语句,开始下一轮循环。

for语句的格式如下:

>>>for <> in <对象集合>:

...    if <条件>:

...        break

...    if <条件>:

...        continue

...    <其他语句>

...else:

...    <>

...


#关于第一个程序
在这里,我解释一下为何导入math模块:导入math模块就是为了开方。
如果导入了math模块,然后对 i 进行开方,可以减少运算次数。
求一个数是否质数。只需对它进行这样的运算:
   将这个数n,循环与 2 到 这个n的开平方 进行相除
如果这个区间内的所有整数不能整除n,则n为质数。
这样,就节省了运算 ‘大于n的开平方 小于n’ 之间这段运算的时间。
第二,我解释一下那‘+1’:
int(math.sqrt(i)) 输出的是比 i的开平方 小 的最大整数。
   比如说:math.sqrt(51) 结果比7大一点,而 int(math.sqrt(51)) 输出的是7
而且在range(m, n)这里,range()函数产生的是一个从 m至n-1的整数列表,因而需要‘+1’,使运算完整。

 顺便提一下range()函数。

   range([start,] stop [, step])

   # start  可选参数,起始数

   #stop   终止数,如果 range 只有一个参数x,则产生一个包含 0 至 x-1 的整数列表

   #step   可选参数,步长


#第二个程序

else那行不对,如果else放在那个地方的话,一旦有某个数遇到不能整除自己的数,就会输出i,直道找到一个整除自己等于0的数。那样就会连续输出这个数。
例如:i = 77,他不是质数,但是也会连续输出5次77,懂不?


只不过,只是自己不明白当else与if位于同一缩进的话,它是怎样运行的。
你解释得很详细,用‘茅塞顿开'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而且,我必觉得画图是理解循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关于Python中的for循环控制语句_python for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