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笔记的第 2333篇文章
今天脑海里蹦出了一个词“周期”,对的,周期。我觉得好像是一只无形的手,像是路口的红绿灯,路边的指示牌,能够通过这些规则的变化让交通秩序稳中有序。
学习中也有周期,我没有一个概念化的公式,就以几个例子来说吧。
我已经好几年没碰过Oracle数据库了,算是零零散散,有时候网友求教,我需要去排查一个问题,基本还是能够熟练的敲起命令,顺带用起来自己当年写的一些快捷脚本,工具。整个问题分析的过程就跟手动挡汽车不断变换档位,在离合/油门间不断变换而达到的一种默契。 有时候就在想,这么久了怎么还能清清楚楚的记得那些命令,我想这应该算是达到了周期内的范畴,不需要刻意记忆和反复练习巩固,已经固化为了自己认知的一部分。
小孩练习自行车的过程也是类似,我们用了1天半的时间让孩子能够骑起来,整个过程还是挺让人吃惊的,没摔跟头,没磕没碰,就这样我们停滞了差不多一个月,等孩子再骑起来的时候,就跟没有练习过一样,于是我们又开始练习,这次用了差不多1个多小时就能够回到原来的基本状态,从这一点来看,这个时间差没有完全抹去原来的记忆,只是弱化了。而在这之后我们又抽时间练习了几次,在几次之后孩子就能够快速找到那种状态,我知道离达到固化的阶段还是有距离的。
有句话很经典: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减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如今看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练习差别是很大的,比如对于司机来说,他们天天开车,自然就不需要刻意去练习一些基础的开车技巧,反而会简化一些动作,毕竟是靠这种专业是吃饭的。对于每天开车上下班的同学也不需要刻意练习,因为这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周期,我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量化,但是反刍式学习也是一种思路,就是不断练习,强化,巩固,达到一种自然的状态。
所以,我的建议是,很多事情应该成为你计划清单中的一项,在一个时间阶段之后需要做下温习和回顾。比如看一本书,最好有读书笔记,这读书笔记就会成为你下次回顾的最快捷径。而学习一个技术,就更需要总结了,可以把整个过程按照你的思维逻辑记录下来,能让这个事件回放,目的就是在下次碰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不需要额外查资料就搞定。 否则,过一段时间,重看一本书已经没有了心气,只是做了记忆打卡,不出半年保证忘得一干二净。而一门技术的学习成本远非几个小时就能够快速掌握,所以这种滑坡会让自己增加一份失落感,反而更容易放弃。
此外,关于学习和实践,这是两个大的方向,学中练,练中学,可以互相呼应,但是确实不同,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很多方案可以作为一种思路参考,但是要落地的时候还是需要更多考量的,打个比方,前些天我写的一篇MySQL中间件集群平滑迁移的初步方案,这个方案的思路整体理顺之后,拆解的动作是很多的,昨天我梳理了一下,大概有70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量化到时间和人,而这些步骤因为涉及业务环节和一些技术细节,所以通常这类信息在网络上是不大容易找到的。但就学习来说,明白思路之后,我们应该要深思一些这些步骤背后的东东,否则就会造成一种假大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