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能力!

最近几天阅读《原则》,当看到瑞·达利欧提到的“极度开放、极度透明”时,深有感触。 

原创:开放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能力!_微信公众号


十多年前,当我离开EMC的时候,在lastworking day(最后一个工作日)的聚餐中,有位我非常敬重的同事给了我几点提示。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open-minded(心态开放的),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努力践行之。

或许只有很好的朋友才会给予这么宝贵的提示。因为普通朋友不会关心你的成长,也没有必要冒着难堪或者交情减弱的风险。

无论哪种方式,是别人善意的提醒,或者是自己的体悟,当你意识到自己需要心态开放时,恭喜你,你未来的生活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坏消息是,这只是万里长征开始的第一步,也就是从零到一。

怎样的心态叫做开放?为什么需要开放?如何做到心态开放?

1、开放意味着不对人、物、事件做出预设,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勇于探索。

我常常发现,简单接触人之后,心里就暗暗地给他贴上了标签,如果发现脾气不相投,就敬而远之。但是,工作或者生活也许绕不过去,有时就采取逃避的办法。以前,我大概有百分之八九十的预设是错误的。时间长了,忽然有一天恍然大悟,其实他在某个方面并不是当初想象的那样,我误解他了。然而这一天往往又来得太迟,有时要过几天、几周,有时甚至要过好几年。这种误解可能就导致了机会的丧失,交情的减弱,至少减少了一次自我成长的可能。

2、不开放,原因可能是不敢把自己的缺陷暴露出来,怕自己的形象在他人面前有所降低。究其本质,还是完美主义作祟。然而,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即使是伟人,也有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真实比完美更重要

真实并不意味着我要把自己的缺陷故意暴露出来,而是针对当下情景,讨论事件的关键项时,坦然的承认不足,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有机会让人指出你的不足,让自己深刻意识到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开放,我们会原地踏步,年复一日的遇到同样类似的问题,缺乏很好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开放了,才有进步的可能。

3、开放是心态,更是一种能力。

当我们极力想抛弃内心中以为的负面标签时,有没有想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许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嫉妒,它驱使着不服气的你,更加努力和勤奋,或许因此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胆小,它保护着你,使你不会轻易冒险,更安全;小气,它让你精打细算,把资源留给更重要的人,例如留给自己或者最亲的人……

有时,可以细想一下,这些所谓的负面标签,背后的本质和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常常只注意到了负面标签,却忘记了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正面标签。不信,你让三个最亲近的人,每个人给出5个以上的正面评价,你会发现原来你有某些特质而不自知。

既然伟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做为普通人为何还有维持这虚假的形象?维持完美的形象,是要付出很多的代价的,往往得不偿失。

学会逐渐开放,获取这种能力,就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开始。宽容了自己,你便宽容了整个世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你的同理心,会让你有更多的能力接纳别人的不完美,才不会对你预设为“讨厌的人”拒而远之。

备注:参考书籍,黛比.福特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不仅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要积极寻找自己优秀的品质,越多越好。当你真心欣赏这么多的品质后,你会发现他有一些优秀的品质,人以类聚,不经意的你们之间的关系就走近了。

接纳不完美,欣赏自己的能力培养出来之后,下一步就是沟通了。主动、坦诚地沟通会让你惊讶,发现完全不同的他,工作和生活也渐渐变得不一样了。沟通也是一种能力,或许是人与人之间来往最难把握好度能力,萨提亚的一致性沟通值得参考。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曾转载过《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