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一体机

在2019年5月5日的《回看2015年对SDS的预测 & 中国SDS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我曾提到了“中国SDS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应用一体机”。很高兴近日听到一位好友(初创公司的CEO)在这个领域收获颇丰,其计算存储管理一体化的平台,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地理空间、特效渲染、科学计算等领域积累了不少客户或者POC案例,累计至今已经接近50PB的存储部署量。更难能可贵的是,已经有一些知名存储厂商已经,还有计划OEM其一体化的平台软件。感兴趣的投资人或集成商,可以微信私信联系我。


2、全闪存

在2019年6月24日的《中国SDS的一个机会》提到:


IDC 预测,全球数据圈将从 2018 年的 33ZB 增至 2025 年的 175ZB。 

预计到 2025 年将增至 48.6ZB,占全球数据圈的 27.8%,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 

到2025年将近30%的数据将是实时数据。


随着闪存颗粒价格逐步下降(虽然日韩之争或可能延缓,但大趋势不会变),全闪存在未来2~5年将迅速普及。最近一个月来,除了DELL EMC、新华三和华为,还有浪潮等公司都在做全闪存阵列的促销活动,相信2019~2020中国全闪存的销量和销售额同比增幅比前些年要高。


3、基于ARM等的自主可控的存储系统

在2019年7月16日的《中国SDS的一个机会(2)》   提到:中国将出现更多基于ARM或其他非X86生态的存储阵列。


今天简单聊一聊另外的两个机会:一是和云存储结合;二是存储和相关技术的管理和运维。

4、助力混合云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云计算公司逐渐进军To B类的企业级存储市场。2019年3月,有位朋友把我推荐给国内某云计算巨头的技术人员,我询问了一下需求,原来是中了一个私有云的标,但该云公司自己缺乏私有云存储,想了解市场上有哪些开源存储可以集成进来。这件事启发了我两个观点:1)未来中国越来越多,特别是To G(政府)的项目会被云计算巨头和华为云、浪潮云、曙光云等公司做总集成,这对现有的独立硬件提供商,以及集成商是一个长期缓慢但巨大的挑战;2)云计算巨头如果真正想切入To B领域,应该招收更多To B的人才(这类人才往往需要在特定领域或者行业积累长时间的经验,一般不会特别年轻),以往更多To C的打法并不适合于To B的客户。To C消费者千千万,一个体验不好或者数据不可访问或丢失,还有其他新用户可以挖掘,但To B企业类或者政府类客户,一个出问题,口碑就砸了,圈子不大往后很难再有生意机会。今天(2019年7月21日)恰巧看到朋友圈里转发了刘润老师昨天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为什么我常说做to C的人很难去做to B?》。当然,难做不代表一定做不成,但我们需要知道问题可能出在哪,如何改进。


2015年7月,我在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上发布文章 《软件定义存储之未来 - 十年后的存储排行榜会怎样?》曾提到:“围绕着亚马逊AWS生态圈,就有类似SoftNAS公司在做云存储;也许几年后,围绕着AWS、微软Azure、阿里云,甚至针对公有云之间,公有云和专有云(Private Cloud)之间数据的迁移、备份或容灾,出现几家重点服务于云存储的SDS新霸主”。后来这篇文章收录于我组织撰写的《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中的第4章。


书中提到:“随着混合云的逐渐普及,很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公有云提供商、其他Hypervisor厂商与基础架构硬件提供商(服务器、网络、存储)之间的收购或合并会更频繁地出现”。


中国SDS的另两个机会 & 总结5个机会_数据


2019年7月9日,Google 收购文件存储Elastifile。其实早在2018年1月3日,微软就收购了文件存储Avere Systmes。


随着云计算巨头大力进军To B领域,自研、投资或者收购基础架构提供商的事件还会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云计算巨头拥有无以伦比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资本,但是基础架构的开发,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积累。采用投资或收购的方式,或可极大地节省时间的沉没成本,例如投资或者收购现有的全闪存,或者文件存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理由参照前面所提到的文章《中国SDS的一个机会》。感兴趣可以私信和我联系。


换句话说,国内的SDS一个可能的机会是:和公有云或者混合云结合,未来或有机会被云计算公司投资或收购,或者被那些有雄心壮志进军云计算领域的IT厂商和集成商投资或收购。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云计算巨头技术如此强大,为何还需要To B的软硬件公司结合。除了长时间积累的门槛外,做为用户还需要清晰地知道,现有公有云经常宣传的11个9或者9个9的可靠性,需要购买更多的服务,例如横跨两个以上的高可用区域;有些云计算公司是确保数据不丢失,但是用户需要的是365x7x24的持续服务。因此,在较长的过渡期(可能5~10年),类似Avere、Elastifile,包括在《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提到的Zadara(第20章)、SoftNAS、NetApp Cloud Volumes、DELL EMC vVNX等仍具有其生命力。当然,最终谁能走出来,除了技术,还要看运营,是否生逢其时等等。


5、数据调度、容灾备份、存储管理和监控

我在《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将SDS分成两大类,一是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它负责数据的调度和流向;二是数据平面(Data Plane),它负责数据的处理和优化。过去企业级存储多年的积累主要围绕着数据平面进行,这部分是核心,而且难度最大。对于中国SDS的初创厂商而言,围绕着控制平面,或者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先从容灾备份、存储管理或存储监控入手,解决用户在实际使用存储的一些痛点,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例如:

1)更好的工具

图形化管理、健康管理、测试工具、自动化部署等工具、甚至解决方案整合所需的集成开发。

这些看起来技术难度不大,但真正做好可能工作量不小,关键是用户可能在这些方面有迫切的需求;

2)备份的优化

备份与混合云的结合,或者与特定业务应用的结合。

英方、爱数、火星高科、鼎甲等,有些公司已经支持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数据备份。

3)容灾的优化

存储管理和存储的容灾的自动化切换。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在存储容灾的切换和监控管理上深耕多年,在金融领域已经积累了很多客户,甚至有一些存储大厂也与他们合作。有兴趣合作的朋友可以微信私信联系我。


最后总结一下包括今天,总共4篇文章,提到的中国SDS的5种可能的发展机会。当然,我相信不限于此,例如MemVerge和ScaleFlux也是值得思考的前瞻性技术。


1、应用一体机; 

2、全闪存; 

3、基于ARM等的自主可控的存储系统; 

4、和云存储结合; 

5、数据调度、容灾备份、存储管理和监控